APP下载

穴位雷火灸治疗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3-02-28何妍婷冯艳玲罗月娥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2期
关键词:雷火肌酸激酶二聚体

何妍婷,陆 莹,冯艳玲,罗月娥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1. 泌尿肝胆外科2. 妇科,广西 南宁 530000)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在腹腔内粘连,使肠腔内的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和运行。此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腹痛、腹胀、呕吐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发生电解质和体液流失,出现脱水、休克、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2]。有研究指出,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其痛苦[3]。雷火灸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可引起神经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病灶,具有温经、通络、益气养血的作用[4]。本研究以接受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探讨分析对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穴位雷火灸进行护理干预对其胃肠功能恢复及炎症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接受腹部手术,并出现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2 ~56 岁,平均年龄(40.28±3.53)岁;病程3 ~10 天,平均病程(7.25±1.04)天;致病原因:接受阑尾炎切除术者5例,接受胆道手术者3 例,接受肠部分切除术者20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者1 例,接受妇科手术者1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33 ~58 岁,平均年龄(41.26±3.13)岁;病程3 ~9 天,平均病程(6.97±1.65)天;致病原因:接受阑尾炎切除术者4例,接受胆道手术者4 例,接受肠部分切除术者19 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者2 例,接受妇科手术者1 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接受腹部手术,且术后发生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5]。2)患者均经过腹腔手术治疗。3)患者存在腹胀、阵发性腹痛,且伴有呕吐、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症状。排除标准:1)有恶性疾病腹部手术史及完全性肠梗阻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合并精神疾病、依从性较差者。4)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胃肠减压、解痉补液、腹部按摩等处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其进行早期下床活动,从而促进其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雷火灸进行护理干预。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取双侧足三里、天枢、气海穴,将雷火灸灸条的一端点燃,插入单孔灸器内固定,对准穴位,施灸20 分钟,1 次/d,3 d为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记录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2)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于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次日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电阻抗法测定WBC,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RP、hs-CRP。3)血清肌酸激酶、D- 二聚体、血乳酸水平。肌酸激酶采用速率法检测,D- 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丹麦 Radiometer 公司生产)检测乳酸水平[6]。4)预后情况。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腹胀及腹痛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经过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 间〔(17.12±3.37)h〕、 首 次 肛 门 排 气 时 间〔(19.20±5.47)h〕及首次排便时间〔(20.15±5.47)h〕均短于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23.05±4.21)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5.15±7.32)h〕及首次排便时间〔(26.45±5.5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h,±s)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h,±s)

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n=30) 17.12±3.37 20.15±5.47 19.20±5.47对照组(n=30) 23.05±4.21 26.45±5.55 25.15±7.32 t 值 6.291 7.831 7.124 P 值 0.023 0.013 0.010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WBC、CRP、hs-CRP 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WBC、CRP、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s)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s)

组别 WBC(×109/L) CRP(mg/L) hs-CRP(mg/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0) 6.25±0.24 3.47±0.85 7.75±1.56 4.41±1.72 16.52±7.33 8.53±1.24对照组(n=30) 6.18±0.67 4.76±2.17 7.26±1.14 5.78±1.27 16.47±7.35 11.37±1.47 t 值 1.264 8.342 1.292 8.641 1.671 8.461 P 值 >0.05 0.000 >0.05 0.000 >0.05 0.000

2.3 两组血清肌酸激酶、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的血清肌酸激酶、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分别为(642.25±3.21)U/L、(679.75±9.53)μg/L、(5.52±1.33)mmol/L,对照组的血清肌酸激酶、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分别为(613.18±3.23)U/L、(681.26±8.25)μg/L、(5.47±1.35)mmol/L;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清肌酸激酶、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分别为(121.47±2.25)U/L、(113.41±3.72)μg/L、(2.03±0.24)mmol/L,对照组的血清肌酸激酶、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分别 为(229.36±2.11)U/L、(266.38±4.27)μg/L、(3.37±0.47)mmol/L;观察组的血清肌酸激酶、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肌酸激酶、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的比较(±s)

表3 两组血清肌酸激酶、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的比较(±s)

组别 血清肌酸激酶(U/L) 血清D-二聚体(μg/L) 血乳酸(mmol/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0) 642.25±3.21 121.47±2.25 679.75±9.53 113.41±3.72 5.52±1.33 2.03±0.24对照组(n=30) 613.18±3.23 229.36±2.11 681.26±8.25 266.38±4.27 5.47±1.35 3.37±0.47 t 值 1.213 6.303 1.203 8.075 1.605 6.532 P 值 >0.05 0.000 >0.05 0.000 >0.05 0.000

2.4 两组预后情况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腹胀及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预后情况的比较(h,±s)

表4 两组预后情况的比较(h,±s)

组别 例数 气液平面消失时间 腹胀及腹痛消失时间观察组 30 11.12±1.34 12.15±2.44对照组 30 18.05±1.26 19.45±2.53 t 值 6.291 7.833 P 值 0.024 0.013

3 讨论

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此病复杂多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死亡[7]。大多数粘连性肠梗阻为获得性肠梗阻,腹部手术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临床资料显示,80% 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接受过下腹部手术或盆腔手术[8]。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发生率高,肠粘连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易反复出现,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发生电解质和体液流失,出现脱水、休克、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中医认为,肠梗阻的主要病机是饮食不节、作息失调、情志不畅,使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有研究指出,肠梗阻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因手术、长期卧床、感染等诱因,脏腑脉络受损,血脉凝滞,肠道通降传化异常,导致腑气不通,浊气不降。雷火灸是一种以经络理论和古代“雷火神针”压灸为基础的创新治疗方法。《灵枢·官能》中说: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9],雷火灸用明火悬灸代替实灸,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医学理论,具有疗效强、渗透性强、治疗范围广、副作用小等优点。雷火灸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是用中药粉末和艾绒制成艾条,利用药物燃烧的热量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效到达相应穴位,从而起到疏经活络、改善气血的作用[10]。本研究中,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雷火灸可有效促进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hs-CRP 是肝脏合成的全身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WBC、CRP、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穴位雷火灸可有效减轻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其机体恢复。

针灸天枢、气海、足三里穴具有通腑行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的作用。通过雷火灸刺激脾胃系统的相应穴位, 可开放局部皮肤机理,使药效得以渗透体内,发挥驱散寒邪、舒经活络、活血益气、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血清肌酸激酶、D- 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在肠梗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清肌酸激酶、D- 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穴位雷火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肠梗阻相关损伤情况。本研究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腹胀及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雷火灸可有效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穴位雷火灸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清肌酸激酶、D- 二聚体、血乳酸水平,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雷火肌酸激酶二聚体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