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输欧产品的影响研究
——兼论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特点

2023-02-27张淑静

山东社会科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密集型中欧

张淑静

一、引言

WTO允许其成员在国际贸易中采取适宜的TBT和SPS措施,以期纠正市场失灵、保护进口国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动植物安全。(1)本文研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WTO允许其成员在国际贸易中采用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包括适用于所有产品(工业品和农产品)的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措施,以及只适用于农产品的SPS(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措施。资料来源:https://www.wto.org,访问日期:2022年6月20日。只要对本国和外国同时适用、不妨碍国外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就是正当的、可适用的贸易措施;否则,就构成贸易壁垒。由于技贸措施存在较大的隐蔽性、针对性,发达国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背离初衷,异化为隐蔽性强、灵活度高的新型贸易壁垒,由此引发的贸易纷争时常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经常无法达到发达国家在产品标准、标签、标识、测试或认证程序等方面的过高要求,导致其出口产品被发达国家拒收或者被迫召回,损失惨重。

大量不合理的技贸措施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成本,而且沿用至今的TBT字面意思就是英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首字母,所以,中国学者较多研究技贸措施阻碍国外产品进入、打压国外生产者等扰乱自由贸易的负面作用,而淡化其消费者保护、生产规范、安全防卫等正面作用。研究技贸措施贸易效应的文献大多针对单一产品,或只讨论技贸措施,未将其他因素纳入其中;兼顾产品比较优势特点的研究较少,兼顾产业内贸易特点的文献几乎没有。

欧盟对进口产品质量以高标准、严要求著称,在技贸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方面具有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标准严格、针对性强等特点。随着中欧贸易关系的加强,欧盟技贸措施对中国输欧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大,针对性越来越强。

本文把技贸措施看作中性的贸易政策工具,辩证地研究其实质与作用。结合中国出口欧盟产品的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特点,综合考虑劳动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要素,比较分析中欧之间的垂直型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研究欧盟相关技贸措施的政策目标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差异化实施效果,以期为中国设置技贸措施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帮助中国企业认清欧盟技贸措施的实质并做出积极应对。

二、中欧贸易特点分析

(一)中欧贸易规模与产品结构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逐步加强,双边贸易总额呈波动上升态势,从2001年的984.41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7200.32亿美元。

2001—2019年,(2)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影响,世界经济尤其是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处于极不正常状态,因此,本文选取2001—2019年期间的数据,尽可能地揭示正常时期欧盟技贸措施的设置情况及其对中国输欧产品的影响。中国对欧盟贸易一直呈顺差状态,而且顺差额逐步扩大,2008年达到顶峰2 521亿美元,之后基本在2000亿美元左右浮动。

再观察2019年中国对欧盟二十二类产品的出口额(进口额)占所有产品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比重(图1)。可以看出,中国对欧盟的主要出口品依次为第16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50.81%)、第11类纺织品(9.09%)、第20类杂项制品(8.73%)、第15类贱金属及其制品(6.43%)、第6类化工产品(4.71%)、第7类塑料橡胶及其制品(3.69%)、第18类钟表仪器设备及其零附件(3.29%)、第17类车船航空器(3.10%)、第12类鞋帽伞(2.84%)。中国自欧盟的主要进口品依次为第16类(30.97%)、第17类(20.19%)、第6类(11.51%)、第18类(6.73%)、第15类(5.17%)、第14类珠宝贵金属及其制品(3.85%)、第5类矿产品(3.80%)。

图1 2019年中对欧二十二类产品出口与进口占比

2019年中对欧贸易顺差额较大的产品依次为第16类(1617.54亿美元)、第20类(386.73亿美元)、第11类(380.37亿美元)、第15类(173.69亿美元)、第12类(126.22亿美元)、第7类(86.96亿美元);逆差额较大的产品依次为第17类(357.86亿美元)、第5类(81.48亿美元)、第14类(76.56亿美元)、第6类(65.39亿美元)、第1类(56.58亿美元)、第4类(38.15亿美元)、第18类(13.03亿美元)。

与2019年二十二类产品的出口、进口占比情况相比,2001—2019年的占比平均值排序变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第16类机电音像类产品一直是中欧贸易额最大的产品,出口占比、进口占比均稳居第一,2019年分别为50.81%、30.97%,2001—2019年均值分别为47.18%、36.03%。

(二)中欧贸易品在世界市场的比较优势特点

2019年,中国相对于欧盟优势明显(4)RCA>2.5表明一国该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比较优势非常明显(国际竞争力极强),1.25≤RCA≤2.5表明该产品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很强),0.8≤RCA<1.25表明该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但不明显(国际竞争力较强),RCA<0.8表明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较弱)。参见李博英:《显性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中韩两国贸易竞争力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年第7期;胡飞、葛秋颖:《中国内地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及国际竞争力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9年第12期。的产品为第20类杂项制品、第12类鞋帽伞、第11类纺织品、第13类陶瓷玻璃,其中绝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5)基于联合国网站不同编码制度的转换标准和结果,把HS2017版编码与SITC第三版编码进行细致比对,计算出HS编码制度下除第22 类产品外二十一类、九十七章(两位数编码)、五万多个子目(六位数编码)对应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密集度。资料来源:https://unstats.un.org/unsd/trade/classifications/correspondence-tables.asp,访问日期:2022年7月8日。污染密集型产品是指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强度较高、污染排放规模较大的产品。参见尹礼汇、吴传清:《环境规制与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生态效率》,《中国软科学》2021年第8期。此外,有关第16类机电音像产品,中国相对优势高于欧盟,但差别较小;该类产品中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分别占49.72%、42.04%,只有8.24%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欧盟相对于中国优势明显的产品为第19类武器弹药、第21类艺术品收藏品、第14类珠宝贵金属、第6类化工产品、第17类车船航空器、第4类食品饮料烟酒醋。其中,第19类和第21类是比较特殊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第14类中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几乎各占53.49%、30.24%;第6类中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各占三分之一;第17类中98.15%为资本密集型产品、1.85%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4类几乎全部为资源密集型产品。

与2001—2019年平均值相比,除了第12类产品的中国RCA下降较为明显,2019年为2.85,低于均值(3.75),其他类产品的RCA变化不大。

(三)中欧产业内贸易特点

中欧之间大部分产品既有产业间贸易又有产业内贸易。按照2001—2019年的平均值,产业内贸易超过中等水平(GL0.5)的产品有十三类。2019年,超过中等水平的有十一类产品,分别为第10类木浆纸及纸板、第18类钟表仪器、第22类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产品、第9类木及木制品、第6类化工产品、第3类动植物油脂蜡、第7类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第2类植物产品、第15类贱金属及其制品、第4类食品饮料烟酒醋、第1类活动物和动物产品。还有几类介于0.4与0.5之间,包括第16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第17类车船航空器、第8类生皮皮革毛皮及其制品、第13类陶瓷玻璃及其制品。

三、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输欧产品影响的多视角分析

本文运用存量指标法中的绝对量,对WTO网站通报的欧盟TBT与SPS存量数据进行归纳整理(2019年数据见表1),以二者之和来衡量欧盟技贸措施的严格程度,(7)WTO综合贸易情报门户网,http://i-tip.wto.org/goods/Forms/Member,访问日期:2022年7月30日。通报数量越多,政策制约越严格。基于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特点以及欧盟政策目标的多视角分析可以发现,欧盟技贸措施对中国输欧产品相关企业或行业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影响。

(一)中国相对优势明显的产品

2019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第11类纺织品、第20类杂项制品、第12类鞋帽伞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09%、8.73%、2.84%,分列第二位、第三位、第九位。中国这三类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RCA分别为2.51、3.03、2.85),国际竞争力极强;欧盟则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地位(RCA分别为0.62、0.70、0.66),国际竞争力较弱。中欧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很低(GL分别为0.20、0.11、0.10);欧盟相关技贸措施数量很少或较少(分别为13件、50件、1件)。

以上三类产品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第11类纺织品(HS50-63)和第12类鞋帽伞(HS64-67),全部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第20类杂项制品(HS94-96)以劳动密集型(86.58%)产品为主,还包括少部分资本密集型(12.35%)、技术密集型(2.3%)和资源密集型(0.48%)产品。中欧贸易基础与贸易格局基本符合比较优势论的传导机制,中欧贸易呈巨额顺差,而且顺差额逐步扩大。第11类、第20类、第12类产品的顺差额分别从2001年的91.17亿美元、84.98亿美元、29.35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380.37亿美元、386.73亿美元、126.22亿美元。

中国对欧盟出口的第11类纺织品以HS61、HS62和HS63三章成品服装为主,多为中低价位的大众化产品,还有雅戈尔、鄂尔多斯等高价位的中国驰名品牌服装,以及贴牌生产的Levi’s、GAP等中高价位国际驰名品牌服装。第12类鞋帽伞,鞋品以贴牌生产的Nike、Adidas等国际名牌为主,还有李宁、安踏等中国驰名商标产品;帽、伞等大多是花样繁多、价格低廉的小商品。第20类杂项制品以HS94家具寝具、HS95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为主。

上述产品中的服装、家具、玩具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是欧盟进口依赖度很高的产品,这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涉及产品有害物质含量、产品安全性、生产工艺等问题,在欧盟内部生产规模很小。欧盟设置较少的相关技贸措施,主要政策目标是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健康与安全。这些产品合规、达标难度较小,对于中国生产企业影响较小,往往构不成长期障碍,反而能够倒逼中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二)欧盟相对优势明显的产品

1.中国对欧盟出口占比较高的第17类车船航空器

2019年,第17类车船航空器是中国对欧盟出口额占比(3.1%)排序第八位的产品;该类产品是欧盟具有明显比较优势(欧RCA=1.37)、中国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中RCA=0.41)的产品。欧盟相关技贸措施数量较多(120件);中欧之间存在中等偏下水平的产业内贸易(GL=0.44)。

第17类车船航空器的98.15%子目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剩余1.85%为劳动密集型产品。2001—2019年中欧该类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且逆差额呈明显增长趋势,2019年高达357.86亿美元。中国对欧盟出口以锂电池、轮胎等零附件为主,最终产品较少。除了从欧盟进口原装车、船、飞机等,在中国境内的大量合资生产带动了关键零附件的进口。

对于第17类产品,欧盟相关技贸措施数量较多,主要涉及发动机、刹车片、变速器等关键零件以及最终产品,主要政策目标是指导、约束盟内生产企业,保证产品性能、质量、安全,保持并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约束或抑制进口来源国企业,确保中间品的质量与安全,抑制最终产品的竞争力。欧盟技贸措施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实施初期和后期对中国企业的抑制作用都较大,欧盟封锁核心生产技术对中国企业生产与出口造成巨大障碍。

2.中国对欧盟出口占比极低的第14、21、19类产品

第14类、第21类、第19类产品是欧盟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很强的产品,中国则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地位。2019年这三类产品的中国RCA/欧盟RCA分别为0.24/0.98、0.15/3.20、0.06/1.85。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极小,占比排序分别为第十七位、第二十一位、第二十二位。中欧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GL指数分别为0.34、0.31、0.39。欧盟相关技贸措施累计存量很少,分别为11件、2件、1件,对中国出口影响不大。

第14类珠宝贵金属及其制品(HS71)以劳动密集型(53.49%)和资源密集型(30.24%)产品为主。中国与欧盟都不鼓励黄金、铂金等贵金属原料出口,而且,其制成品的加工制造需要特殊工艺,与历史传承和品牌知名度密切相关。中国对欧盟出口多为中低价位的大众化产品,从欧盟进口高端品或奢侈品。第21类艺术品收藏品(HS97)属于需要特殊技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不乏受国家保护的艺术珍品、古物等非贸易品。第19类武器弹药(HS93)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军工产品,性质更为特殊,受始于1989年的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影响,双边贸易量微乎其微。

(三)中欧优势相当的产品

1.中国对欧盟出口占比最高的第16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

2019年,中国对欧盟第16类产品出口占比(50.81%)、中国自欧盟进口占比(30.97%),均居第一。中国RCA高于欧盟,但是差别不大。中欧具有中等水平的产业内贸易(GL=0.49)。欧盟相关技贸措施累计存量为273件,数量较多。

2001—2019年,机电音像类产品一直是中国对欧盟的第一大出口产品,占比由2001年的36.78%增至2019年的50.81%;中欧该类产品贸易余额呈强势上升的巨额顺差,由2001年的114.03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1617.54亿美元。中国RCA均值为1.61,由2001年的1.10上升至2013年的最高值1.84,之后略有下降,2019年RCA为1.62;欧盟RCA均值由2001—2014年的1.09,略降为2015—2019年的0.97。

第16类包括两章产品,即HS84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附件,HS85电机、电子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该类产品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49.72%)和技术密集型(42.04%)产品,劳动密集型(8.24%)产品很少。早期,中国对欧盟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的零附件。随着中国GDP与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中国教育支出与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中国的电脑、手机、照相机、音响、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等办公或家用电器,以及工业用机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最终产品的出口越来越多,与欧盟产品的竞争性有所增强。中欧第16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长期处于中等水平;除了中间品与最终产品、中低端与高端产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所增加。

对于第16类产品,欧盟相关技贸措施年累计存量较高,由2001年的70件增至2019年的273件,包括严格的技术法规、精细的工艺与技术标准。其主要政策目标在于保证产品质量,指导、约束盟内生产企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削弱进口来源国竞争对手的生产力与竞争力。欧盟新出台或修订的技贸措施在实施初期对中国出口阻碍作用较大,中长期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倒逼作用明显。

2.中欧产业内贸易水平极高的第18类钟表仪器设备及其零附件

2019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第18类产品占比3.29%,位列第七。欧盟该类产品在世界上具有明显比较优势(欧RCA=1.49),高于中国(中RCA=0.87)。中欧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极高(GL=0.96)。欧盟相关技贸措施数量较少(66件)。

第18类产品中技术密集型(81.46%)产品占绝大多数,劳动密集型(15.33%)和资本密集型(3.2%)产品较少。欧洲钟表、精密仪器驰名中外,历史悠久,具有很大先行优势;中国钟表、乐器等产品后起直追。2001—2019年,中欧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一直很高,年均值为0.82;从2001年的0.51一直攀升至2012的0.99,之后呈小幅波动,2019年仍处于0.96的高位。中国主要对欧盟出口中、低技术产品,从欧盟进口高技术产品。

对于第18类产品,欧盟相关技术性贸易法规与标准较少,主要涉及生产工艺、技术标准,重点保证欧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欧盟技贸措施在实施初期对中国企业会构成出口障碍,后期的倒逼作用更加明显,能够推动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

(四)污染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品

1.潜在危险最大的第6类化工产品

2019年中国对欧盟出口占比排名第五的第6类化工产品,欧盟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和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1.79),中国处于比较劣势地位(RCA=0.54);中欧产业内贸易水平很高(GL=0.87);欧盟相关技贸措施累计存量为544件,是二十二类产品中数量最多的。

第6类的十章产品HS28-38,包括化学品、药品、肥料、染料、化妆品、洗涤剂、炸药、烟火、照相及电影用品等,具有要素密集度多样化特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分别为36.58%、30.91%、32.37%,资源密集型产品只占0.14%;大多为中低价位的工业用品或生活用品。

中欧化工产品一直保持极高水平的产业内贸易,2001—2019年GL指数均值为0.90,峰值为2009年的0.99,之后有所降低,2019年为0.87。中对欧出口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中自欧进口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生产能力和中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中欧之间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不断增加。

从治病救人的HS30药品,到直接接触皮肤的HS33化妆品、HS34洗涤用品,再到易燃易爆的HS36炸药、烟火,其安全性能的保障至关重要。另外,多数化工产品的生产会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废水、废气,甚至有毒物质,易造成环境污染。欧盟环境标准向来很高,对于原材料的准备,产品的生产、销售与使用,以及使用后的回收处理等都有阶段性的严格要求,会大大提高盟内生产成本,削弱盟内企业生产此类高污染产品的积极性,因此,环境规制相对宽松的中国可以对欧盟出口大量污染密集型产品。

欧盟针对化工产品设置大量严格、细致的技贸措施,主要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欧盟产品的优良品质与安全性,维护并不断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同时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具体而言,对内为了保证附加值较高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质量、安全性能,对外为了保证进口产品的安全性,消费来自中国等环境标准相对低的国家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化工产品大多为中低技术产品,合规、达标难度较小,所以数量繁多的欧盟技贸措施未能阻挡住中国对欧盟化工产品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2.其他污染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品

第15类贱金属及其制品、第7类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第8类生皮皮革毛皮及其制品、第13类陶瓷玻璃及其制品、第10类木浆纸及纸板、第9类木及木制品、第5类矿产品,也是污染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品。

这七类产品与第6类化工产品有诸多共同特点:均属于典型的污染密集型产品;欧盟与中国都不鼓励生产与出口;欧盟更愿意从中国进口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或中间品;中欧产业内贸易水平很高或较高。其不同之处在于:除第5类矿产品(中RCA/欧RCA=0.16/0.43)之外,中国与欧盟对其他六类产品均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差距较小;产品的危险程度与安全标准远低于化工产品;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子目占比较大,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贱金属、橡胶、毛皮、石膏、木材等自然资源;除第15类、第7类出口占比较高(2019年分别为6.43%、3.69%)之外,中对欧第8类、第13类、第10类、第9类和第5类的出口占比很小,合计只有4.83%。欧盟相关技贸措施数量较少或很少,达标难度较低,对中国企业影响较小。

(五)直接关系人类与动物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农产品

第1类活动物和动物产品、第2类植物产品、第3类动植物油脂蜡、第4类食品饮料烟酒醋,统称农产品,其中绝大多数是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农业加工品,还有少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都是直接关系人类与动物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特殊产品。几乎所有国家(地区)都将保障粮食安全与食物稳定供应作为头等大事。欧盟采取对内支持、对外限制的农业政策,保障主要农产品的内部供求均衡,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中国的粮食安全目标是“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8)黄季焜:《对近期与中长期中国粮食安全的再认识》,《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1期。。中欧双边农产品贸易量很少,2019年以上四类农产品贸易额占中欧贸易总额的比重合计仅为3.51%,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的比重仅为1.84%。尽管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双方只是交易少量差异化特色农产品。

欧盟农产品技贸措施具有数量多、标准高、要求严等特点。欧盟的主要政策目标是保证动物卫生、植物卫生与食品安全,规范欧盟内部市场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保护人类与动物的生命安全。除第3类(75件)之外,第1类、第2类、第4类的相关技贸措施累计存量很高,2019年分别为363件、363件、454件,涉及食品标签、添加剂限量、食品污染物及农残限量、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温度与湿度的控制等细节,贯穿整个供应链。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卫生标准相对低、全供应链跟踪能力相对弱的非欧盟成员国而言具有较大达标困难,构成自由贸易障碍。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欧盟设置技贸措施的基本原则可谓保其之强、补其之弱。本文兼顾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特点以及欧盟政策目标,深入研究了欧盟技贸措施对中国输欧产品的差异化影响。有关中国相对优势明显、欧盟进口依赖度很高的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欧产业内贸易水平很低,欧盟技贸措施数量很少,达标难度较小,往往构不成长期障碍,反而能够推高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有关欧盟相对优势非常明显的车船航空器,中欧产业内贸易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欧盟技贸措施数量较多,在实施初期和后期对中国企业生产与出口都造成巨大障碍。有关欧盟相对优势非常明显的艺术品和武器弹药等具有特殊性质的产品,欧盟技贸措施数量很少,中国对欧盟出口量很小。有关中欧比较优势相当的机电音像(钟表仪器),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中等(很高),欧盟技贸措施数量较多(较少),短期内对中国出口阻碍作用较大,中长期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倒逼作用明显。有关欧盟相对优势非常明显的化工产品,中欧产业内贸易水平很高,欧盟技贸措施数量繁多,规定严格细致;然而,中国对欧盟出口大多为污染排放强度高、资源浪费多、达标难度较小的中间品或最终产品,欧盟技贸措施未能阻止中对欧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中欧比较优势相当的贱金属、橡胶、毛皮及其制品等同样属于污染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欧盟技贸措施数量较少,达标难度较小,对中国出口企业影响较小。有关直接关系到人类与动物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农产品,受农业政策约束很大,欧盟技贸措施数量很多,对中国出口构成了巨大障碍,双边农产品贸易量很小。

(二)启示

对于纺织品、玩具、家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尽管人口红利已近消失,但是相对于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中国仍然是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国家。相关行业与企业在维持并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强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对中国产品依赖度的同时,需要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以质取胜。在产品设计本地化方面注重换位思考,满足进口国的特殊消费需求。在继续与国际高端品牌商合作进行贴牌生产的同时,提高合作档次,提高中方资本投入、技术投入以及国产原料投入,达到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属于中高技术水平制造业的第17类车船航空器、第16类机电音像和第18类钟表仪器这三大类产品是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摆脱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钳制,首先,中国企业要坚持以促进创新发展为主题,建立健全企业研发体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突破技术瓶颈,早日实现关键技术产业化,全面推动关键零件国产化。其次,坚持以提质增效为中心,深入研究欧盟有关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法规、标准,争取为我所用,在合规、对标进行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的同时,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促进出口贸易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为主,增加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最后,把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市场当作试金石、练兵场,直面其高标准、严要求,迎难而上,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变压力为动力,减少对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关键技术、关键零件的进口依赖度。

化工产品是潜在危险最大的污染密集型产品,对其安全性能的保障与环境污染的防范都非常重要。对于中小企业较多的化工行业,首先,要强化行业自律与监管,借助国家大数据网络,建立健全行业内部信息网络,使生产企业能够轻松掌握出口目的国的技贸措施及其发展动态。其次,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作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培训、监管与处罚。再次,龙头企业更要加大科研投入,除了合规、对标生产,还要努力增加高品质、高价值特色产品的生产与出口。

对于毛皮、橡胶、玻璃、木及木浆、矿产品等污染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欧盟内紧外松的政策目标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警惕。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逐步加强环境规制、资源保护,并且越来越严格,以期摆脱被发达国家当作污染避难所、廉价资源存取地的困境。相关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内法律法规,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实时跟踪并对标国际标准,及时更新机器设备与生产工艺,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与技术;减少初级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增加深加工、精加工的高附加值最终产品生产。

对于关乎生命安全的农产品,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满足国内日益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的同时,中国需要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积极推动国内食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实现全面完整对接,增加茶叶、蜂蜜、水产品等非粮食物出口。(9)基于大食物观,农产品包括食物、非食物,食物包括粮食、非粮食物,粮食包括口粮、饲料粮。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密集型中欧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碎片化培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密集型快速冷却技术在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应用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密集型自动化立体仓库解析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建筑师行迹中欧
知识密集型组织的商业模式创新策略——以网络教育组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