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对老年肩周炎肩关节功能以及疼痛情况的影响

2023-02-25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3期
关键词:三针肩部肩周炎

蔡 昱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医门诊,北京,100071)

肩周炎属于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由肩关节囊和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或变性引起。临床表现多为肩关节疼痛、活动不便等症状,症状在活动后和夜间加重,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有临床调查显示,该病多发于50 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西医治疗肩周炎主要以非甾体类抗感染药止痛为主,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无法治愈,复发率较高。中医认为,肩周炎是由外感风、寒、湿、毒、气血不足、气滞血瘀共同作用所致[2]。中医治疗多采用针灸、理疗、穴位注射等方法,效果各异,主要通过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风寒湿、通窍活血来实现。温针灸属于针灸的一种,具有舒筋散结、活血止痛的功效,对无菌性炎性反应引起的痉挛也有良好的镇痛和抗感染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消炎、活血、缓解肌肉痉挛[3]。肩三针,经外奇穴名出自《透穴与集合穴》,是通过针刺肩前、肩髃、肩髎三个部位,起到促进气血循环、祛风痹、通络止痛的效果[4]。临床研究显示,肩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应用于肩周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5]。本研究将对老年肩周炎患者进行肩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探析其对患者关节功能以及疼痛情况的影响,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20 年7月—2021 年7 月收治的82 例老年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 例。参照组中,男21 例,女20 例;年龄61~77 岁,平均年龄(69.75±1.25)岁;疼痛部位:左肩疼痛18 例,右肩疼痛12 例,双肩疼痛11 例;病程1~5 年,平均病程(1.75±0.14)年。研究组中,男18 例,女23 例;年龄60~79 岁,平均年龄(70.25±1.30)岁;疼痛部位:左肩疼痛20 例,右肩疼痛13 例,双肩疼痛8 例;病程1~4 年,平均病程(1.68±0.1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医证候诊断与疗效标准》有关肩周炎的诊断标准,肩部疼痛,尤其是夜间,肩峰下广泛压痛,无明显肿胀,肩关节活动受限明显;可见肩部肌肉萎缩、肩关节外展、外旋、举重、后伸等活动受限,出现典型的“扛肩”症状,无法进行梳头、脱衣、洗脸等动作;大多数X 线片显示没有明显的骨改变[6]。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痹证。该证表现为肩痛、肩不能抬、恶寒喜暖、近暖痛减、舌轻苔白、脉弦或细。②年龄>60 岁。③研究开展前1 个月内未进行相关治疗。

排除标准:①长期使用麻醉止痛药物患者。②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症、肩关节结核、风湿性疾病患者。③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④存在肩部既往手术史患者。

1.3 方法

参照组以肩三针针刺为主要治疗方式,肩三针针刺具体操作方法:选取肩前、肩髃、肩髎为主穴,采用华佗牌40 mm×0.5 mm 毫针(生产企业: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直刺入穴位1.5 寸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针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针提到上l/3,反复操作3 次,即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烧山火法)。将艾柱一端插在针柄上,艾柱尾端距皮肤2~3 cm,待艾柱燃尽。留针30 min。起针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1 次/d,连续治疗20 d。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选择肩前、肩髃、肩髎为主穴,与参照组相同。温针灸治疗具体操作:患者卧位,常规消毒,取肩部三穴(肩髃穴、肩前穴、肩后穴),左右双手配合选用0.35 mm×50 mm 一次性无菌毫针进行针刺,将针进到一定深度,留针不动,在针尾装裹小枣子大小的艾绒,点燃艾绒使针下有温热感,每针2 炷,留针15~20 min,缓慢出针。1 次/d,10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0 d。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患者入院当天、治疗20 d 后采用肩功能Neer 评分进行评估,评分系统为百分制,总分为100 分,其中疼痛35 分,功能30 分,ROM 25 分,解剖位10 分[7]。在无解剖学评估的情况下,总分确定为90 分。评分越高,治疗效果越好。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在患者入院当天、治疗20 d 后采用Mcgill 疼痛问卷(MPQ)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MPQ 由15 个描述性信息组成,即11 个感觉疼痛和4 个情绪类别,每个项目分为4 个等级:无、轻度、中度和重度[8]。以上两项之和即为疼痛总分。还包括视觉疼痛量表(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集患者入院当天、治疗20 d 后晨起静脉血3 mL,并放置在真空采血容器中。静置2 h 后,血清在3 000 r/min 下离心,并储存在-20℃冰箱中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测定血清CRP 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代谢物NO2和NO3,显示NO 水平。CRP 和NO 试剂盒由上海沪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程序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7]。④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肩痛消失,肩关节活动正常;显效:肩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肩痛减轻,肩关节活动改善;无效:肩部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无改善[9]。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均输入专业软件SPSS 24.0 中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功能Nee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eer 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Neer 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Neer 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PQ 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PQ 各项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血清CRP、NO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CRP、NO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RP、NO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RP、NO 水平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RP、NO 水平比较 ()

2.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97.56%)显著高于参照组(78.04%)(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肩胛骨关节周围炎也称为肩关节的粘连囊,主要病理改变是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性反应,虽然该病有一定的自愈作用,但病程长,疼痛剧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9]。即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治愈,约60%的肩部活动性患者无法恢复正常,中度疼痛发作可能会持续3 年以上[10]。因此,肩关节周围炎需要积极治疗。临床常规治疗多采取曲安奈德和利多卡因进行痛点局部封闭,以缓解炎症,抑制组织渗出粘连,进而改善疼痛症状,但其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后常复发[11]。

中医认为肩周炎属于“肩痹”“痹症”范畴,主要由外感风、寒湿、内伤、脏腑失调、足阳等经络及相关经络筋脉疾病引起[11]。中医针灸和中药外敷具有安全、无不良反应的特点。近年来,中医针灸在肩周炎治疗中应用广泛。有研究证实,针灸治疗肩周炎有一定疗效[12]。现代解剖学研究发现,肩三针穴位面积与关节囊、包囊、韧带、肌肉和肌腱所对应的位置相应,均为肩周炎的受累部位,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3]。为进一步改善老年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将肩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肩周炎,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Neer 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肩部MPQ 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与王鹍等[14]研究结果一致,肩三针以肩髃、肩贞、肩髎为主穴,肩贞穴可通经活络,清利头目;肩髃穴具有疏通经络、通利关节的功效,经常刺激该穴还可以起到祛除风湿的作用;肩髎穴还具有通经活络,祛除寒痛的作用,诸穴合用可起到舒筋活络、散风活络的作用;根据风寒湿痹型的特点,加以手三里、阿是穴、阳陵泉、风池辨证配穴,可对主穴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同时,配合进行温针灸治疗,两者联合治疗可通过神经调节提高痛阈,进一步改善局部血流,调节内环境,来达到镇痛作用,消除局部水肿,改善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CRP、NO 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血清CRP、NO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参照组(78.04%)(P<0.05),与孙飞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肩三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老年肩周炎,可改善疼痛症状,提高肩关节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反应水平,改善患者治疗疗效。其原因主要在于,肩三针可直接对疾病所在位置作用,补阳益气,缓解阳经延迟,调节经络筋脉平衡,具有疏通经络、解粘连、祛瘀止痛的功效,当针至疾病部位时,即可缓解疾病[17]。温针灸可对穴位进行直接刺激,促进抗炎因子的释放,对抗炎性反应,减少炎性反应刺激,显著改善疼痛症状,同时,艾灸的温热效应可以促进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使肌肉和关节区域紧张得到缓解,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愈合效果更佳[17]。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肩周炎患者采取肩三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可改善肩部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使患者血清CRP 水平降低,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三针肩部肩周炎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针刺颈三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