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幅幕阜山的美丽画卷

2023-02-23梅赞

阅读时代 2023年2期
关键词:小菊枫林茶山

梅赞

读完徐鲁《小菊的茶山》,望着窗外的流云和逶迤的山峦,感慨不禁涌出,可谓一种崇高美扑来,一幅优美幕阜山居图扑来,一缕浓浓诗意扑来。

徐鲁的作品始终有一种崇高和英雄气概氤氲其间,尤其是那些儿童文学作品,如《天狼星下》《罗布泊的孩子》《爷爷的苹果园》《追寻》等。我想,这一方面,因为是塑造儿童健康灵魂之所需,毕竟,未来的世界是儿童们的,儿童近乎一张白纸,可塑性强,他们人格的健康,价值观的培养,关乎国家民族的明天;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徐鲁秉承着传统的“文以载道”的精神庭训,而且上世纪七十年代所接受的也是革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这既养育了他闻融敦厚的君子之风,又培养了他凛然刚毅的浩荡正气。文如其人是也。长篇儿童小说《小菊的茶山》再次承继了这种风格。

曾几何时,追求崇高,在某些人眼里,似乎是不那么合时宜的,似乎是落伍的表现。一时间,写中间地带,写灰色人物甚至是反面人物的秘闻逸事,令不少作家趋之若鹜。在乱云飞渡面前,徐鲁没有被遮蔽一双慧眼,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夸迈流俗,“我自岿然不动”,一直努力追求着真善美的世界,一直构造着自己的文学的理想王国。纵观《小菊的茶山》,正是一曲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全篇充满了崇高之美,窃以为是徐鲁追求崇高的又一现实主义力作。

其实,说徐鲁追求崇高之美,并不是专指他作品的宏大叙事,而是说他善于从小处着手,而主题鲜明,契合时代的脉搏,“化雨育人”。《小菊的茶山》切口很小,它“以生活在富水河畔枫林渡的阿通伯和他的两个女儿阿香与阿秀、外孙女小菊一家三代人的经历为主线,着力刻画了老一辈人对乡土的眷恋与守护,新一代幕阜山少年的觉醒、奋进与自强不息”,而反映的却是中国共产党人举全国之力,与绝对贫困作斗争,赢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并持续深化向乡村振兴迈进的伟大壮举和不懈征程,传导的是“风风雨雨中永难泯灭、在乡村振兴的劲风中更加焕发的人性之美和细流汇聚般的时代力量”。在全书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如阿通伯、刘耀煌等,他们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阿香、阿秀、韩燕来等,他们是当今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二喜、文娟、红菊和红菱,他们是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而小菊、小芬、万新福等,他们则是幕阜山的未来。写主旋律作品,极易于落入空喊口号和政策图解以及“高大全”的窠臼而让人不可信服。但徐鲁巧妙运用了乡村文化这根主线,即找回钟情采茶戏的肖冬云而展开。其中,写了小菊他们的“爱的行动小组”,帮助残疾少女小芬上学放学。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雷锋活动中,确实多见,而“少年誓约”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本领,贡献一部分给我们的家乡枫林,好让家乡的生活变得更美、更富裕一些”则是新时代少年理想的升华。阿通伯的“农家书屋”寄托了新时代农民对文化的呼唤。韩燕来这样的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比比皆是。二喜、文娟的乡村调查、回乡创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非孤例。真实可信。当然,徐鲁在书写中,追求崇高,追求理想,却并不回避矛盾,并不回避现实问题。写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像“才长出来的青茶尖子,就硬生生地给掐走了”“有的伢子才念完初中,就不念了,头也不回就跟着走了”“穷煞!苦煞!没有好日子过,能留得住人吗?”“留守儿童问题,肯定也是困扰着幕阜山农村的一个难题”;写肖冬云因“小剧团的年轻人,一个也没有留住,都到外地打工去了”,而“给伤透了心!”“气得也不到东春塆来了,小剧团很快就散伙了”。这确是真实的存在,也说明了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文化,因而任重道远。但这种描写丝毫不影响整个作品的崇高美,反而衬托出了追求崇高过程中的崇高。用韩燕来的话说,“别说这么多泄气话,采茶戏是我们家乡的魂,还是要唱的”。最后,肖冬云归来,采茶戏一点一点收复失地,虽困难重重,但未来可期。崇高让人感动,给人前行的力量,能很好陶冶儿童的心灵。

《小菊的茶山》除楔子外,凡22章,展开就是一幅幕阜山的美丽画卷。徐鲁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绚丽斑斓的世界。看那山,“孤峰昂举,悬壁如削,与北岸的田家镇互为犄角,山势峻峭,屹如关隘”“传来一声声布谷和鹧鸪的啼唤;山坡下的楠竹林里,回应着竹鸡、斑鸠和抢到窝的野鸡们的咕哝与呢喃”;看那水,“无论春夏与秋冬,都会穿过淡淡的雨雾和凛冽的风雪,从山涧深处流淌出来,弯弯曲曲,绕过一个个像水车轮子一般大小的塆子,滋潤着两岸的人、畜、庄稼与草木”;看那枫林渡,“从太平天国起,就有,风里来,雨里去,百年义渡,渡人渡己”;看那戏台,“搭在一个打谷场上。附近几个塆子里的乡亲,扶老携幼,像过节一样,都赶来看戏,大人和细伢子坐满了谷场”,可比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那方言,“还保存着许多古雅的字音,例如,把耕田叫作‘劝春,把玩耍称为‘戏,把洗涤称为‘汰……”,可见鄂南是语言专家眼中的“语言岛”;那17支劳动号子组成的插田歌《落田响》,那民间舞蹈表演《枫林车灯》,那洋港赶五句子的采茶歌,还有那女儿出嫁时悲欣交集的《哭嫁歌》,那“靠着富水河滋养起来的,一代一代又一代地唱下去”的采茶戏,都是一幅幅的风俗画;当然还少不了那些生活在幕阜山区的人们,从渡河工成为“山塆人家黄昏时分点灯人”的阿通伯,“喝着富水河的水,晒着幕阜山的日头长大的”文化站长刘耀煌,“枫林渡口风雨无阻的撑渡者”的阿香,把采茶戏当作事业的阿秀,“像幕阜山中青青的楠竹”的肖冬云,“把自己的梦想写在幕阜山的山岭间”的驻村老兵韩燕来,“像一朵清新、朴素的野菊”的红菊,“像夏日荷塘里亭亭玉立、含苞待放的一枝小荷,一朵纯美的菱花”的红菱,快人快语,泼辣而又热心肠的小菊,轻得像片树叶的小芬……构成了一幅气韵生动的美丽的幕阜山居图。

任何作品的成功,好的语言都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好的语言,哪怕主题再宏大,叙事再开阔,都会味同嚼蜡。徐鲁是优秀的诗人,大散文家,深谙此道。因而,他在创作《小菊的茶山》时,采取了一种诗化的语言,干净明快,体现了他一贯的追求汉语言文字之美的传统。《小菊的茶山》如行云流水,十分好读,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都能在字里行间,读出汉语言的文字之美。不信,你看:“早春时节的土地是松软的。山雀子噪醒的山岭间,一抹雨烟”“满山满岭回响着杜鹃的呼唤、竹鸡的呢喃,还有鹧鸪和水鹁鸪的啼鸣”“小船撩着亮晶晶的水花,箭一样地驶到了我的眼前”“玫瑰色的晚霞……轻轻撩起了一串彩色的水花”“晨风拂过楠竹林,每一片竹叶上都抖动着晶亮的露珠”“夕阳也给每一座山头上的云彩都镶上了金边”“小小山塆就像一朵美丽的睡莲,依傍在青幽幽的富水河旁”,洗衣的杵声,“不经意还会捶落岸边的一树桃花和杏花的花瓣吧”;茶亭的牢骚话、骂娘的话,笑声“荡漾出亭外,落在一河的春光和满山的浓绿里”“一缕轻柔的白雾,裹去了一夜舒适的乡梦”……太多太多,我都不好意思再列了。否则,说好听点,是徐鲁美丽语言的搬运工,说不好听点,十足的文抄公。但在这些美的句子面前,不采撷出来与大众分享,实在是有点藏娇之嫌。如果试着,将上面的摘句分行排列起来,不就是一首幕阜山的美丽诗行吗?试想,少年读者读了这样美的文字,能不喜欢《小菊的茶山》吗?

徐鲁在创作手记中说:“人间多奇葩,吾独爱小菊。”我忽然想起松尾芭蕉的俳句:“抬眼看白菊,纯净不沾尘。”古今中外,诗人的心,难道是相通的吗?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责编:王晓静

猜你喜欢

小菊枫林茶山
红枫林
衢州市枫林机械有限公司
快乐茶山行
茶山谣
枫林建社30周年
少女的遭遇
万亩茶山 十里飘香
秋后算账
望海潮·枫林谷
小菊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