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自发”到“自觉”:元宇宙电影初探

2023-02-23连家兴

视听 2023年1期
关键词:虚拟世界科幻电影宇宙

◎连家兴

目前,元宇宙的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行业和领域的追捧。为了尽可能地向这个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概念靠拢,游戏、社交、购物甚至办公与外卖行业都争相进入并试图抢先占据自己领域的市场。这主要得益于现在人们认为元宇宙是继互联网之后辅助社会发展的下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但反观电影领域,目前关于元宇宙电影的学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关的学术文献较少。从实践角度看,关于元宇宙的电影也较为罕见,除2018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头号玩家》外,具有影响力的元宇宙题材电影寥寥无几。本文拟通过对元宇宙电影的起源、定义、发展脉络、特征的分析,提出对元宇宙电影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推动元宇宙电影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发展。

一、元宇宙电影发展脉络

元宇宙的火热得益于两种基础。第一是历史基础。元宇宙的概念最早出自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元宇宙小说《雪崩》①,书中描绘了产生于虚拟世界中的“雪崩”病毒对人类造成了现实和虚拟的双重伤害,以及主人公如何抵抗这种伤害的故事。第二是现实基础。国际游戏公司Roblox除了向玩家提供游戏,还提供了游戏设计系统让玩家自己设计游戏,各具审美特点和差异化想象力的玩家都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②③

由于元宇宙是一个新近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关于元宇宙的较为明确的定义。但根据Facebook(现更名为Meta)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腾讯公司等各方定义的综述,元宇宙可以被定义为:融合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高新技术的,具有极高沉浸式体验的,用户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入后可以拥有全新身份并可以用这个身份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意图在虚拟状态下创造目前历史时期下最接近现实世界又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世界”。④⑤⑥⑦在此定义下,我们可以得出“元宇宙电影”的基本定义:以元宇宙世界的一个方面为表现对象,以未来为呈现视角的电影。根据定义,我们可以梳理出元宇宙电影的历时性发展脉络。

(一)萌芽期(1982年—2017年)

1977年,《星球大战》上映并大获成功,受众的观影偏好逐渐转向科幻片,更多富有想象力的科幻电影相继涌现,如《星球大战:绝地归来》以及最早的元宇宙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

《电子世界争霸战》于1982年上映,讲述了程序员凯文的游戏成果被前同事盗窃,凯文试图找回却被吸入虚拟世界中,与已经高度智能化的程序斗智斗勇、寻求生机的故事。以现在的视角看,这部40多年前的电影可能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但从电影史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以超前的思维制造出了最初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对立统一的影视银幕形象,为以后的元宇宙电影提供了制作范本,是一部颇具先锋性的电影。

20世纪90年代末,新诞生的互联网不但为科幻电影的制作提供了更多的方法路径,也成为科幻电影的现实素材和内容来源。所以,这一时期的电影大都包含了互联网等高科技内容。1999年,《黑客帝国》上映,鉴于20多年来关于《黑客帝国》系列的剧情的深度解读非常多,在此不做赘述。但仅从元宇宙视角来看,影片用电话线作为联通机器创造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桥梁这一创意,突破了常规以来人机矛盾或人机战争的“冲突”场域,实现了电影在艺术性和故事性上的双重创新。

21世纪初,电脑成为科幻电影最为依赖的制作工具,特效亦成为助力科幻电影的有力手段,高成本、高预算的工业电影开始成为科幻电影的主流生产对象。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母体在孕育着元宇宙电影的胚胎。2008年,《钢铁侠》上映,这部电影展现了漫威第一个搬上银幕的超级英雄形象——钢铁侠。从电影艺术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无意中推动了AR、VR技术向电影领域的靠拢,抛开了之前电影纯粹的空想,将现实中实际存在的技术融入电影中,加快了元宇宙电影的发展进程。此外,从2009年到2017年,业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元宇宙色彩的电影,如《无敌破坏王》等。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元宇宙电影自1982年初露痕迹至2017年的发展特征,即“自发”。这一时期虽然出现了具有元宇宙内容的科幻电影,但其中的大部分电影基于空想。这一时期的主创人员虽具有科幻电影的概念,但对于元宇宙电影这一概念是缺失的。因此,在创作科幻电影时,主创人员可能无意中创造出了具有元宇宙电影特征的内容,但相对而言是没有现实依据的。

(二)成长期(2018年至今)

2018年以来,场面效果精细、充满大量精美特效合成的巨制已经成为科幻电影的创作主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逐步出现并进入日常生活,元宇宙的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扎根于人们的思想之中。科幻电影的定势化创作、先进技术的现实支撑与社会思想观念的突破的三重合流,使得电影工作者开始创作新的电影类型——元宇宙电影。

2018年,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头号玩家》上映,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电影的发展大门。影片把故事发生的时间设置在2045年。那时,现实世界的生活混乱无序。在人们失去对现实世界的信心时,一款可以将人们从现实世界中剥离并带进虚拟世界中享受社交、生活和学习的游戏诞生了,玩家只要头戴特制的眼镜设备,便能前往游戏中的“绿洲”。电影向观众呈现了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故事,我们可以伴随着电影中的人物戴上VR眼镜进入游戏世界,伴随着人物摘下眼镜离开游戏世界⑧,也可以完整地看到元宇宙时代人们的“游戏生活”。这是一次对未来元宇宙世界的大胆描绘和梦幻建构。因此,本文认为以《头号玩家》为界限,元宇宙电影的发展由“自发”转向了“自觉”,电影工作者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元宇宙电影的创作。

总之,自1982年《电子世界争霸战》诞生至今的40多年里,元宇宙电影的创作数量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以后上映的数量大约占据总数的5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因为电影兼具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双重属性,其中商业性决定了电影必须盈利才能发展的性质。元宇宙电影这一全新概念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上的感官冲击,以影视形式直观地描绘了未来生活中人类生活在两种不同世界的景象,激发了人们对于这种全新影像的观影欲望,奠定了元宇宙电影的受众基础。其二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更多电影技术的出现,催生了更加奇幻独特的电影类型。例如,《盗梦空间》中对梦境这一抽象概念的书写就提高了影片的制作门槛,需要更多的实景拍摄配合CGI技术创作。由此可见,元宇宙电影代表了电影业时兴的新趋势,发展势头良好。未来关于元宇宙电影的创作将会越来越多,受众对元宇宙电影的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二、元宇宙电影的特征

在总结元宇宙电影特征之前,有必要明确元宇宙本身的特征。目前学界对于元宇宙的特征有四点共识。一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互和平行,虚实并存。虚拟世界高度拟真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中会产生跟现实世界一样的情感、情绪、疼痛。二是“去中心化”。届时,元宇宙世界内部会有一套覆盖全体成员的开源协议,没有国家、政府或公司作为统一的管理者,每个人都可以是内容或规则的生产者和制定者。三是“永续发展”。由于开发权和使用权以及开源协议的下放,任何一家公司或企业的破产都不能影响元宇宙世界的发展和存续,简单来讲就是“人类文明在,元宇宙就在”。四是经济系统的独立。虚拟世界中可以赚取虚拟货币并在虚拟世界中流通循环,这些货币也可以与现实中的货币相互兑换。循环流通的经济系统成为元宇宙世界内的“市场经济”,赋予了虚拟世界源源不断的活力。以上四点构成了元宇宙的基本特征。⑨

反观元宇宙电影本身,虽然从自发向自觉的跨越是元宇宙电影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目前可供观看和研究的元宇宙电影作品仍然较少。我们可以结合元宇宙的定义和特征,从中提炼并概括出目前元宇宙电影的基本特征。

(一)虚实世界的组合呈现

“虚实结合”是元宇宙的特征。作为表现元宇宙世界的电影,元宇宙电影大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世界。一是现实世界,二是虚拟世界,如果有第三种世界,可能是虚拟世界内部的虚拟世界,属于一种“套层”关系。包含两种世界的元宇宙电影如《失控玩家》,含两种以上世界的如《盗梦空间》。不管包含几种世界,元宇宙电影都包括了现实和虚拟两种世界,都是对元宇宙世界基本特征的高度还原。

(二)立足未来的视角建构

元宇宙电影领域内的未来有两层含义:一是时间尺度,二是科技尺度。时间尺度是指在元宇宙电影中,“未来”这一时间概念总是被广泛使用。一方面是所处历史时期的经济技术的局限性和发展尚未成熟的元宇宙之间的矛盾,即当下的科技水准难以表现还未完全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元宇宙世界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未来所提供给电影制作者的广阔想象空间能够顺利展开故事线索。例如,2002年上映的电影《少数派报告》就讲述了2054年的故事。科技尺度是指元宇宙电影中经常出现现实中不存在而未来有可能存在的技术,如《黑客帝国》中出现的人类创造出的有自主意识的机器。

(三)造物式的奇观化视效

在元宇宙电影领域,因为表现的时间尺度位于未来,所以“高科技、繁华、壮丽、人工智能、赛博朋克”就成了人们自动为其贴上的标签。从最早的《电子世界争霸战》来看,这部电影创造了当时看起来较为华丽的特效和布景,如用户被吸入游戏后的科技感十足的装束。另外,《头号玩家》中男主角生活的破败贫民窟和“绿洲”内壮丽科幻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高水平科技,低水平生活”成为《头号玩家》的代表性标语。

(四)回归现实的问题思索

元宇宙电影构建的奇幻世界在带给人们新的视听体验的同时,也向我们抛出了一些值得思索的问题,如人性、社会和伦理道德问题等。以《头号玩家》为例,现实中失意的人前往“绿洲”寻找精神慰藉,导致了现实和虚拟的边界危机,甚至连影片中的大反派诺兰在游戏中被绑架,人们都认为这是发生在现实中的。这个桥段虽然体现了韦德团队的智慧,但也映射了实际生活中沉溺于游戏而无法自拔的人。人工智能有了与人类似的“大脑”并不可怕,但他们学会了自主思考,有了情感和意识,便会开始学习人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⑩虽然人类的“意识”一词概念模糊,我们也难以界定机器智能达到何种程度才能算拥有“自我意识”,但我们依然能从直观的影像中了解这种焦虑。

(五)人文情怀的相对缺失

元宇宙电影本质上仍属于科幻电影,科幻电影的内容要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机器生产、高楼大厦等。相对而言,元宇宙电影忽视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电影本身的叙事和情节。在某种程度上,流光溢彩的特效成为“主角”,这种喧宾夺主的叙事方法让故事片的基本要素“故事”黯然失色。如《头号玩家》中,相对于关于故事情节的三个谜题,更吸引人的可能是关于各种游戏、动漫和电影的100多个彩蛋,但对于不玩游戏、不看动漫和不经常看电影的观众而言,这些彩蛋可能就是一些漫天飞舞的没有章法的特效。⑪所以,亲情、友情、爱情的永不过时就成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创作者的弥补手法:剧中韦德和萨曼莎的感情戏以及韦德小团队舍己为人的友情戏就有着补充剧情上落入俗套的意义。

三、总结与讨论

目前,元宇宙概念的热度较高。前文已经提到,诸多行业开始涌入元宇宙领域,但电影行业在元宇宙领域尚处于成长阶段。要想促进元宇宙电影的发展,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突破。

一是加强学术研究,补齐元宇宙电影理论短板。目前,元宇宙电影理论存在较大的空白,理应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和探讨,加强理论支撑。清华大学沈阳教授曾提出关于元宇宙的理论:虚拟现实补偿论是指人们在现实中缺失的东西,将会努力在虚拟世界中补偿回来。例如,古代的艺术家们通过文学、绘画等艺术手段刻画世界,如在古诗中托物言志;现代的我们借助VR技术增强沉浸感,如临其境;在未来的元宇宙,我们则可能直接生活其中。未来,元宇宙可以实现人们对于补偿感的追求。但现在,作为对元宇宙世界的展望,元宇宙电影可以被视为一种对于目前元宇宙本身所缺失的补偿手段。因此,关于元宇宙电影的研究应从元宇宙现有的概念和理论入手,将其作为元宇宙电影“理论研究的理论”,也应融入现有电影理论,促进元宇宙与电影的融合。

二是依托先进技术,促进元宇宙电影实践发展。从工业角度看,电影变革和进步都依托了相应的技术手段。《阿凡达》应用了3D技术,在2009年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只在3D影院中放映,成为电影由2D走向3D的标志。2018年,VR技术直接应用在了《头号玩家》中,元宇宙的概念进入了电影领域。目前,除VR技术外,MR、XR等更多技术或概念也逐步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未来元宇宙电影的技术支持。2021年,更成熟的Computer Graphics技术(CG)应用在了《失控玩家》里与真人演员相对应的动画形象中。因此,业内应继续加强技术对元宇宙电影的辅助作用,以新技术促进实践,以实践创造新技术。同时,警惕技术发展下的人的异化,也是在强调高新技术推动元宇宙电影发展的趋势下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电影受众的观影体验。尧斯认为,经过制作和传播环节的文艺作品并不能构成完整的艺术链条,文艺作品只有被受众鉴赏或批评后才完整,艺术制作、传播和接收的链条才得以畅通。这种理论放在电影领域同样适用。例如,《黑客帝国1》票房为4.6亿美元,考虑到1999年的历史环境,这个数字已经代表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在这种条件的支持下,制片方就有动力去制作后来的《黑客帝国》的三部续集,电影本身也可以因此构建更完整的《黑客帝国》系列电影宇宙。因此,电影工作者在制作元宇宙电影时,也应突破制作者的视角禁锢,重视观众在观看元宇宙电影时的体验。一方面,要重视“电影意见领袖”的作用。如专业影评人、电影理论家对于电影的批评和他们撰写的影评文章,都可以作为分析元宇宙电影成功与否的标准。另一方面,广大受众是观看电影的主力军。因此,分析电影票房、电影的大众口碑传播也是判断电影制作是否成功的必要途径。

注释:

①④到底什么才是“元宇宙”?[J].华东科技,2021(09):78-79.

②刘艳.众星捧月下的元宇宙究竟是真火还是虚火[J].中国商界,2021(10):30-31.

③⑪谢诗涵.元宇宙畅想,虚实的边界在哪里[N].新华日报,2021-09-29(021).

⑤王超.元宇宙“出圈”,电影如何接入“想象共同体”?[N].中国电影报,2021-11-03(006).

⑥刘子涵.元宇宙:人类数字化生存的高级形态[J].新阅读,2021(09):78-79.

⑦⑨喻国明.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人的连接”的迭代、重组与升维——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来[J].新闻界,2021(10):54-60.

⑧⑩陈旭光,李黎明.从《头号玩家》看影游深度融合的电影实践及其审美趋势[J].中国文艺评论,2018(07):101-109.

猜你喜欢

虚拟世界科幻电影宇宙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宇宙第一群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这宇宙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
立足现实世界 正视虚拟世界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在虚拟世界关爱“小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