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肠息肉怎么办

2023-02-22张秀峰副主任医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健康博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肿瘤性癌变镜检查

□文/张秀峰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随着肠镜检查的日益普及,肠息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民的体检报告中。但哪怕查出了息肉,很多人仍然会出于各种原因而选择置之不理。

那么,“肠子里的肉肉”到底怎么出现的?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会不会癌变?

肠息肉是肠子上多余的“肉疙瘩”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肠息肉并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个形态学的描述。

肠息肉泛指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就像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它的出现可能与感染、年龄、胚胎异常、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

有的人肠息肉只有1个,也有人会长几百甚至上千个。大肠是目前发现息肉较为集中的部位。它们大小各异,有的可以小到跟芝麻一样小,也有像板栗那么大的,长得颇有“自己的想法”,也可能会长得像香菇、桑葚等形状。

超过8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引起

目前,医学界早已有明确的定论:80%~95%的大肠癌(包括直肠癌、结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大肠息肉就像大肠癌的种子。

但也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我们大体可以把肠息肉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终有一天会癌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小于5%;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23%;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家族性息肉病更为邪恶,40岁前的癌变率几乎为100%。

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也不是100%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年年体检为什么没有发现肠息肉

肠息肉的高发年龄是50岁以后,但也会发生在30多岁的人身上,尤其是有家族史,或者是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的人。

据统计,35~49岁的肠息肉检出率为10%~30%;超过50岁的人群中,检出率可达30%~67%。也就是说,超过50岁,几乎一半的人都长有这个“定时炸弹”。

那体检为什么往往查不出肠息肉呢?这是因为许多常规体检套餐并不包含肠镜检查,平时做的检查,例如验血(肿瘤标记物检查)、腹部B超等,不能直接发现肠道疾病。尤其当大肠息肉比较小,或者受肠道粪便干扰显示不清时,往往容易遗漏,难以发现。

所以并不是每年体检了,肠道就安全了。对于消化道来说,早期发现消化道疾病,最准确、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胃镜和结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胃肠道息肉,还可以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而且,绝大多数息肉还可以在胃肠镜下直接微创摘除,这是其他检查方法不能实现的。

发现息肉该怎么办

早期干预可“实打实”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肠镜检查中发现肠息肉,医生一般会根据息肉的大小、多少、有无并发症和病理性质决定治疗方案,鼓励积极处理,也就是切除。

肠镜下的肠息肉就是一个凸出肠襞的“肉疙瘩”,光靠肉眼,医生有时候很难判断它的性质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是良性还是恶性,只有靠“金标准”病理诊断才能最终精准诊断。

所以,医生对于体积较小或数目较少的息肉,一般在肠镜检查时可以予以直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对于一些大的、数量多的,操作难度大,耗时比较长,尤其是考虑恶性可能性较大的时候,医生往往会先取活检送病理检查,明确病理诊断后再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

如果是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所谓的“好息肉”,也可遵循本人意愿,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

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按照大小和病人情况,也需要择期内镜下切除。如果息肉有癌变可能或者已经癌变,那就需要及早手术治疗,不能拖延!

这些人务必做一次肠镜检查

相对而言,结直肠癌有点“傻”。它的进化时间相对较长,腺瘤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完成“瘤变→癌变→进展期癌”的过程,一般需要5~15年。平均需要10年左右。

如果科学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医生建议,45岁以上健康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最好做一次肠镜筛查。

如果是高风险人群(即有以下任意1条者),筛查起始年龄应提早到40岁:

1.大便潜血阳性;

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3.既往有肠道腺瘤史;

4.有癌症史;

5.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6.符合以下任意两条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低热、消瘦、贫血等)。

猜你喜欢

肿瘤性癌变镜检查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
《癌变·畸变·突变》第六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