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学课程思政的特点与教学设计探索

2023-02-19江丽王薇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金融学案例分析课程思政

江丽 王薇

摘 要: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转变。本文以《金融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为对象,在总结本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3个特点后,针对其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过程中的进行探索,重点设计了3个课程内容的案例分析:在货币形式和货币制度内容中阐述南宋交子与“一国四币”的制度;在信用制度的内容中阐述我国公共信用体系的建立;在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中阐述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借此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以实现《金融学》课程思政理念的探索。

关键词:《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8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传统的思政教育通常集中在高校的各类思政课程的教授中,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是单一的课程教育及考核,而课程思政则是将思想政治理念融入各类基础专业课中,在各门课堂上实现多次且不同内容形式的对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塑造,以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1 《金融学》课程思政的主要特点

1.1 《金融学》课程思政导向的重要性

通俗而简明的说,金融学是研究“钱”的学问,在大部分《金融学》课程的教材选择上,西方经济学、西方金融学的相关价值理论在一段时间内是主流,这使得金融市场上西方过度重视经济利益的价值观在部分学生心中深化,再加上社会上一些海量的信息的冲击,难以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金融学》课程思政内容的丰富性

又红又专的中国金融发展史充分体现了革命文化和爱国情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变革,意味着中国金融改革方向的正确性与道路的曲折性;金融风险的防控则体现出对诚信原则、基本职业道德及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要求;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要求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及拥有一定的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等。

1.3 《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欠缺性

传统的《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专业基础知识讲授为主,即使在教学内容中涉及了相关的思政元素,但可能没有引起授课老师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思政效果难以发挥。普遍来说,针对《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有所欠缺的,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作精心的设计和准备。

2 《金融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不同课程思政的元素有多种类型:“三观”教育、五爱教育;核心价值观、宪法教育;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文化素养、道德修养;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等。本文针对《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进行论述,并重点引入4个融入思政内容的案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2.1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同时为学习其他本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既培养学生的专业金融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现代金融学方面的知识和业务技能。

2.2 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授式与多种类型线上平台相结合。对于前者:主要采取进行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复习等方式;线上则相对灵活,利用雨课堂、超星软件、QQ或者微信等多个平台可以提前把相关案例信息发到平台上,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和讨论,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讨论区等互动空间,调动学生积极性。

同时,将“演示式”教學与“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人数较少的班级,可以采用前者,让学生有机会上讲台展示个人或小组对相关金融问题的理解;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则以后者为主,让大家参与提问,讨论,加深记忆理解。

2.3 教学内容中的3个思政案例分析

金融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信用、金融机构、利率与利息、金融市场、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发展与抑制等多方面的内容,此处以货币、信用制度与国际金融机构的授课中,融入思政内容,以实现对中国文化及道路的坚定认同感。

2.3.1 货币形式和货币制度:南宋交子与“一国四币”

货币发展的四种形式:(1)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荷马史诗中,经常用牛标示物品的价值;中国吐蕃地区曾经用盐块作货币等。(2)金属货币: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直到上世纪中,在世界上才基本成为货币的历史形态,如中国的刀布、五铢、开元通宝等。(3)信用货币:用纸做的货币。史学界认为,产生于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到南宋开始大规模的流通。(4)电子货币: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主要包括储值卡、银行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等形式。

以交子为例,交子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是当时四川成都地区使用的纸币,该地区最初使用的主要货币是金属铁钱,可由于铁钱重且价值低,居民交易流通十分不便,于是有钱人将现金交给铺户管理,收到钱的铺户给与存款人的凭证便称为交子,后发行商拮据或破产不能兑现被禁止发行。到南宋时期,民间“交子”的官方形式“会子”出现,官府允许其在国内的大部分地区流通,而这一时期的欧美各国货币还是金属形式,直到18世纪左右才正式发行纸币,因而我国纸币出现的时间早于其他国家五六百年,可见我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人民币制度,这是一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通货,禁止金银和外币在国内市场计价、流通、计算和私自买卖;人民币元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义务;人民币是信用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具有发行权,按照信用货币程序发行等。人民币制度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将具备“一国四币”的特殊货币制度特征:人民币、港元、澳门元和新台币,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是我国“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的产物,这一特殊制度的安排有助于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的深化、人员流通的方便及台湾问题的解决等积极作用。

2.3.2 信用制度:我国公共信用体系的建立

信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指的是诚信,若在经济范畴,则是指“借贷”。金融学中的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引起的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信用制度则是指关于信用及信用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对信用行为及关系的规范和保证,即约束人们信用活动和关系的行为规则。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较晚,计划经济时期国内的主要信用形式是以银行信用为主,随着多元化金融工具的出现及债务问题的突显,2002年,“社会信用体系”在我国被正式提出,进而不断探索以信息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

虽然目前相对于部分发达国家的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近10年我国在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人民的诚信意识显著增强。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同时,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信用中国”网站的开通、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了个人、企业征信报告等。与此同时,多个系统、多个部门重视企业和个人的基础信息、行政处罚、许可信息、红黑名单信息、与金融机构业务往来等信用情况,一旦有失信情况,除了有物质方面的处罚,在金融信贷、出行乘坐公共交通、订酒店等多项业务上都会受到影响。

2.3.3 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

二战后国际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诞生了存在至今的两大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前者金融服务主要用于解决国家的货币问题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后者主要通过技术支持和金融信贷来支持国家的建设发展等;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则有国际清算银行、欧洲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体,是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的成员国,甚至有较大的话语权,但是直到2015年,才倡议并成立了国际性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在北京,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其成员从57个增加到104个,满足了部分成员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融资需求。在治理制度上有很多创新举措:在股权安排上,亚洲区域内成员国出资总额不能低于75%,既确保了亚洲性质(联合国的概念),同时又能获得其他发达国家成员的贷款经验和理念技术;在业务方面,除了基础的贷款、股权投资、担保等业务外,针对2019年爆发的新冠疫情,该行建立了“新冠疫情危机恢复便利”的融资安排,直接用于疫情防控的公共卫生融资,为困难企业或流动性差的金融机构融资。这一由我国倡导的国际组织的建立及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一席之地的确立,既是中国金融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的体现。

2.4 课程考核

学生的成绩评定仍然可以参照传统的方式,以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但可以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达到50%以上,如个人学习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除了传统的出勤及作业外,可增加多个项目,如平时成绩=出勤*30%+作业及测试*20%+实践课*10%+其他(专题学习讨论积极性等)*30%+思政元素*10%(见表1)。

其中,思政元素体现在如出勤率、作业完成率等表现出的敬业精神,作业无抄袭、考试无作弊等表现出的职业道德,以及课程作业、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中体现的民族情怀、团队精神及理想信念等。

3 结语

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是新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自信,同时也是对各门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考验。《金融学》的课程思政教育需要专业教师在充分了解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做好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准备,既要了解相关的经济金融历史,也要关注当今社会各类经济金融实事,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考核,传授学生金融学的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金融类职业素养,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金融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孫春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J].人民教育,2018,(20):710.

[3]管汉晖.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兼论中西方货币史演变路径的差异[J].经济资料译丛,2016,(3):3248.

[4]欧明刚.亚投行五年:回顾与展望[J].银行家,2021,(2):8890.

[5]张申,万静,高倩然,等.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讨—以“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16):8184.

[6]冯林,梁巧慧,彭红枫,等.金融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思考及实践[J].山东教育,2020,(52):3233.

猜你喜欢

金融学案例分析课程思政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