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炼铁深山筑梦记

2023-02-18杨曙光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晓丽教学点李某

杨曙光

黑潓江峡谷东岸,距离县城九十多公里,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之巅,道路崎岖,山风四季不断。始建于1946年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锦华希望小学下北邑教学点,在历经77年的风雨后今天依然屹立。这个偏远的洱源县西南部炼铁山区的教学点,正是杨世明初登讲台的地方。

扎根乡土,步履匆匆,39年时光变幻,杨世明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一直践行着“让自己留在山区,让孩子走出大山”的信念,“像火种一样点燃了山区孩子求知进取的热情”。

活教材

“同学们好!我是新来的老师,从今天起,我来担任你们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的名字叫……”2005年的金秋,新学年伊始,锦华希望小学下北邑教学点迎来了数十名新同学。小朋友们背着手端坐在座位上,好奇地盯着衣着简朴、面带笑容的老师,用左手在黑板上写下漂亮的粉笔字——“杨世明”。

教学点一年级小朋友们新学年的“开学第一课”就这样开始了。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会觉得很奇怪吧?别人都用右手写字,老师为什么会用左手写字呢?”接着一个生动的故事,为孩子们解开了迷。

3岁那年的一天下午,杨世明独自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玩耍,邻居家关了许久的一头老牛突然闯进院子来,小世明被眼前的庞然大物吓懵了。老牛“兴奋”地四处乱蹦,撞倒了幼小的他,稚嫩的右手还被严重踩伤。当时家里没有条件及时到大医院救治,他就此落下了终生的残疾。

原来,杨老师写字不能用右手,只能用左手,是一次意外事故造成。

从上学读书识字开始,杨世明就只能用左手练习写字和画画。刚开始,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也曾试着用右手握笔写作业,但反反复复尝试了无数次,右手指就是用不上力,一个字笔画写得横不平、竖不直的,根本写不好字。于是杨世明想,“右手不行就用左手,反正别人用右手做到的事,我用左手也要做好!”

一次次反复训练,一年年坚持不懈,他的左手越来越灵巧了,字写得好了,作业也做得清秀,成绩也越来越好了!一次,班里面几个调皮的同学在课间聚到杨世明身边,围观、笑话他用左手写作业,可当他们看到杨世明的漂亮的书写时,就红着脸散去了。

“我要比笑话我的那些同学勤奋、认真,成绩更好。”在许多同学异样的眼光里,杨世明的确做到了!

然而,命运弄人,异变陡生。

1983年,杨世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邑初级中学时,父亲却不幸病逝。懂事的杨世明并未因家庭的变故而无法自拔,一边通过假期自己挣学费,一边坚持上学,历经三年的寒窗苦读,顺利地完成了三年的初中学业,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不交学费,有生活补助费”的大理师范学校,但在体检时,因右手残疾而落选了。

师范落选一周后,杨世明接到洱源县第一中学高中部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喜出望外却又一次陷入焦虑。家庭经济极度困难,欠债累累,年幼的弟妹需要抚养,全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根本没能力供他到百十公里以外的县城里读高中,很想继续读书的他,只能选择放弃。

“上帝关上了他升学的门,却为他打开一扇窗”。1985年9月,长邑中心完小的下北邑教学点缺老师而选聘他为代课教师。于是,15岁的杨世明自此走上了梦想的讲台……

此刻,没有门窗的教室里,三四十个学生面对新来的老师,眼里充满着敬佩的目光。

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没有让求知的意志消沉。走上讲台两个月后,杨世明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自学考试。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挑灯自学。周末和节假日,谢绝亲朋好友的邀请,放弃月光下的两人世界,外界的熱闹喧嚣与他无关,厚如青砖的自考教材是他最好的伴侣。每每如期赴考,他都要翻越海拔三千多米的罗坪山,一步一步量完一百多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洱源县城考点。

寒来暑往,星移斗转,历经十多年的自学考试,杨世明先后获得“云南省中师毕业证”,云南省自考委与云南师范大学颁发的中文专科、本科毕业证书。此间,他还通过全省招考,如愿以偿地转为公办教师,进入了教师“正规军”的行列。

转正后,杨世明并不觉得就端上了“铁饭碗”。他所学为所用,利用业余时间,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文学创作。

刚开始的几年没有电脑,他就用手写,一字一句地“爬格子”。功到自然成,10万多字的教育教学论文凝聚笔端,并被各级各类的报刊和电台选中刊发,供同行们交流和学习,县、州、省和国家级表彰奖励随之纷至沓来。他的作品《告别守青的日子》和《人生路上的母爱》分别荣获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一等奖和“关爱女孩”全国征文一等奖。

至今,他已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专业报刊上发表50多篇文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辅导学生作文和文艺创作等表彰奖励达几十项。还荣获2016年“马云乡村教师奖”。

“怀揣梦想,痴心不改,以顽强的毅力,在艰难的自学道路上,不停地摸爬,不停地跋涉,既残疾又挫折的我,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大山深处的校园里一直坚守着,最终圆了教师梦、大学梦、文学梦……”杨世明自学成才、自学出彩的故事让课堂沸腾,学生们听进了心里,深受鼓舞。

引路人

黑潓江河谷深秋的天空湛蓝、清澈、透明。

一天下午,杨世明抱着教科书和一沓作业本,踏着上课的铃声走进了教室。起立,问好,落座,教室刚安静下来,一个名叫晓丽的小女生迫不及待地举起稚嫩的小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她急促地向老师报告。

“老师,我装入文具盒里的一元钱不见了,第一节刚下课时还在呢!我跑到操场上玩跳皮筋转来,就不见了……”杨世明用锐利的目光在教室里扫视了一圈,全班同学都面面相觑,听到杨老师的发问后,教室里沸腾了。有的说“我没有拿”,有的说“我没捡到”,还有的说“我一下课就出去了,到上课才回来……”全班三十多个学生,一个也没有拿,一个也没有捡到,怎么办呢?

“好啦,好啦,请静下来,听老师说,下课以后,如果谁捡到,或拿了晓丽的钱,就悄悄地交给我。或者,哪位同学知道谁拿了,可以把他(她)的名字写在纸条上交给我,我一定为他保密!”

到了第二天下午放学,钱还没找到,只是先后收到三张纸条,纸条上都写着同一个内容:“李某拿了晓丽的钱后,跑到代销店买了一支玩具手枪。”

为了进一步证实班上的李某是否有爱拿别人东西的习惯,杨世明在上课前,就把一元的两张纸币随意放在宿舍办公桌上,旁边还放了一盒粉笔。第三天上课时,因缺粉笔,就有意让李某到宿舍里,把办公桌上的粉笔拿过来。下课后,他回到宿舍,办公桌上的那两张一元的纸币果然不翼而飞。

杨世明随即把正玩着玩具手枪的李某叫到宿舍。坐定后,给他讲了“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故事,并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思想教育。他还没提及“晓丽的钱”和“办公桌上的钱”的事,李某就“不打自招”了。

“晓丽的钱是我拿的,我用了……下个星期我向家里要到零花钱后再赔给她!今天我还拿了你办公桌上的钱……”李某同学一边淌着眼泪,一边用颤抖的小手往裤包里努力地掏出那两张一元的纸币。

杨世明伸手接过纸币,拿出一张递给了李某,并温和地对他说:“这张钱请你悄悄地放回晓丽的文具盒里。”接着又递了第二张:“这张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已经意识到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李某胆怯地接过钱币轻声地说:“老师,我一定按你的要求还给晓丽,请你一定要帮我保密,这事您千万不能向同学们说,更不能告诉我父母啊!现在我向老师保证,今后不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了!”

“好的,这事老师一定会为你保密!你必须言出必行,以后都不再犯错!”此后,班上没有发生过“丢东西”的事。

转眼间,这个秘密“隐藏”了30多年,故事中的学生李某如今已经成长为一知名企业的管理干部。今年国庆假期间,他回到家乡看望了杨世明,感谢老师当年为他保密、引导他走上人生正轨。

“我从事乡村教育近40年,教过的学生有上万名,这些学生的名册和每次测试的成绩及其品德评定等原始的教学资料,大部分我都一直保存着。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奋斗在各条战线上,当他们取得成就时,我都有意地翻翻他们的‘档案,看看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我觉得成绩不是教育的全部,学生阶段的好成绩与进入社会的工作业绩不能完全画等号。如果每个老师都能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品德,帮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人友善,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家国情怀,教育才会高质量发展,各个领域的人才才会脱颖而出。如果老师只顾拿应试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孩子量出的是挫败感。”在杨世明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

种心田

坚守山区教育的14 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杨世明始终践行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理念。关爱学生成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是教学点永恒的主题。

起初,杨世明所在的教学点基础设施较为简陋。没有围墙、大门,只有一幢设有四个教室和两小间教师宿舍的土木结构双层综合楼,孤立在村边一片乱石丛生的荒坡上。

全校共设一至四年级四个班,有一百多个学生都来自附近的村寨。仅有的四个老师,从早到晚,一人顶一班。除了杨世明,其他3个老师都来自本村或附近的村寨。一放晚学后,学生回家,老师也跟着走了。

那年教学点里有四个彝族男生,都来自高海拔的罗坪山上名叫“月亮坪”的彝族村寨,上学路途较远。学校没有闲置的房子为孩子提供宿舍和伙房,杨世明只好让四个孩子在没有门窗的教室里铺床入睡,在没有遮拦的校园里生火做饭。寒风刺骨的冬天,孩子们快冻出病来。他心疼地把孩子们的被褥行李搬到自己的宿舍(兼办公室)。

整间宿舍不到15平方米,再摆上两张床(两人合挤一床),就没有进出的通道了,再说白天别的老师也要来这里办公。因此,白天,只能把被褥行李收叠好放在教室的角落里,到了晚上睡觉时又搬回来。

四个学生一个老师同住一间宿舍。每每从睡梦中醒来,总是有一股浓浓的汗臭、脚气味,甚至还有屁味混合而成的气体从鼻前飘过,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在耳际回响……但杨世明觉得学生在寒冷的冬天,有个温暖的住所,自己也放心了许多,狭小的空间变得宽敞起来。

在和学生同住的每个夜晚,哪个学生生病了,他就急着请医送药;哪个学生天黑了不归来,他跑进村中四处寻找;学生闹矛盾了,他就急忙调解;学生厌学或辍学在家,他立即翻山越岭去家访……

两年后,这四个外来的彝族学生顺利地升入了远处的中心完小就读,本來拥挤不堪的宿舍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这时,杨世明的心里像丢了魂似的。但令他欣慰的是,数年后,他曾经教过、守护过的四个彝族学生都成了月亮坪彝族村寨中亘古以来第一批高中生,现在都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了。

狭小拥挤的宿舍,因为爱心的守护而变得宽敞明亮;破旧的教学点因学生逐渐养成讲究卫生、主动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受到家长的称赞。

在自家子女的教育上,杨世明依然是“知行合一,立德为重”。杨世明的孩子7岁时,一个阴雨天,邻居大妈领着小孙女来串门。聊了一会儿,小孙女睡着了,杨世明就让大妈把小孙女放到自家孩子的床上睡,结果小孙女尿床了。孩子放学回来发现了,不依不饶,邻居大妈红着脸道歉。杨世明和风细雨地劝慰:“妹妹还小,爸爸马上给你换张床单就是了。你跟她一样大的时候,有个叔叔才抱起你,你就往人家身上撒尿,人家只是笑笑而已……”听了父亲的劝说,孩子渐渐地停止了哭声。

新学期的一天,孩子上楼梯时,被楼上冲下来的同学从楼梯上撞滚下来,额头正好碰在石头上,顿时鲜血直流,哭声震天,碰伤的口子缝了四针。尽管经过个把月的精心治疗,但孩子的额头上还是留下一个难以除去的疤痕。

孩子伤愈出院后,亲朋好友都要让杨世明向学校和对方的家长索赔一切损失,杨世明当着大家的面劝说:“按理应该向他们索赔,可是对方也只是不懂事的孩子,是个跟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相依为命的孤儿,家里比我们困难得多。学校也有责任,但我们做父母的只管一两个孩子,也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何况一个老师管那么多孩子,再认真也避免不了事故的发生。这次就算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又过了一关,对老师和同学们来说就算‘吃一堑,长一智吧!”在场的人听了心服口服,孩子的气也消了一大半。

“该生年纪虽小,但他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宽容心,有一个能撑船的‘宰相肚,别人每次与他发生矛盾时,他总是宽容对方,赢得了好人缘,被同学们称为‘大肚汉!”那年暑假,杨世明又收到了13岁儿子的《成绩通知书》,班主任在评语栏里的话,令他深感欣慰。

“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老师需在孩子心灵深处培植什么?在教育的之路上该坚持什么呢?

陶行知先生曾说:“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在艰苦的环境中,身残志坚的杨世明坚守教学点,全身心地教学教研、自学,练就顽强的毅力,终圆“三梦”的拼搏精神,成为无数老师、学生的“活教材”。面对懵懵懂懂的孩子,他眼睛向内种好心田,除去学生心中的杂草,播撒宽容、自强、乐观、进取的种籽,绽放良好的品德习性之花,结出芳香四溢之果。

猜你喜欢

晓丽教学点李某
复古风 正当时
同居男友去世, 女友能否继承遗产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为了讨还债务而绑架、扣押债务人,构成什么犯罪
10年被抓8次的惯偷又栽了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错过了,就微笑着打招呼
晓丽的鞋
杀鸡焉用牛刀
新交男友是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