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记叙文结构有“点”有“面”

2023-02-17王淦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烟火作文题考场

王淦生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一般都规定好了文体,多为议论文和应用文,要求考生写出对材料的“思考”和“感悟”。但是即便在议论文和应用文“一路走强”的背景下,2022年高考仍有北京卷和天津卷作文题应当优先选择记叙文来写。如何确定作文文体?首先,内容决定形式,写作内容往往决定着文体的选用。而获取“写作内容”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便是研读作文题的“命意材料”或“背景材料”,从中抽取作文内容信息,进而确定合适的文体。其次,分析背景材料之外的提示语中的启发或提醒,从而选择作文文体。最后,研读写作要求中的具体说明。从这三处我们总能捕捉到具体的写作内容和文体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们选择更合适写记叙文的、符合以上三个条件之一的构思,就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选用记叙文体来完成作文了。

那么哪些作文题不适合写记叙文呢?一是规定了记叙文之外的文体格式的作文题绝不能写成记叙文。例如很多任务驱动型作文限定了不属于记叙文范畴的文体,包括演讲稿、发言稿、主持词、慰问信、观后感等,不应写记叙文。二是写作要求中有表达“思考”“看法”“理解”“感悟”“评说”“认识”“启示”这类关键词的作文题,尽管题干中没有对文体的硬性要求,但一般也不宜写成记叙文。

考场记叙文实际上就相当于一篇微型小说的篇幅。虽然记叙文写作和小说创作一样,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但是限于篇幅,在选材上,往往只能截取生活中的某些片断、一组镜头、几幅剪影;在布局上,不必求全求细,力求单纯简明;在情节结构上,力求巧妙含蓄,适当留白,给人回味。具体来说,考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安排考场记叙文的结构。

1.开头简洁,直入故事

考场记叙文起笔贵在简洁,篇幅所限,由不得考生迂回曲折,慢慢道来。有的考生在起笔之时信马由缰,极力铺陈,甚至还要议论一番,生怕读者理解不了其“微言大义”,这是不可取的。考生切记,记叙文是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演绎自己对某一观念的理解,无须大段议论,而要一开头就抓住读者。如2022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浓浓烟火气,悠悠边关情》开头的两个段落:

除夕之夜。祖孙三代同堂欢聚,先吃团圆饭,再看联欢晚会,最后发红包……虽说气氛还和往年一样,温馨、热闹、欢快,但大家心里都多了一层思念——去年暑期,哥哥大学毕业后志愿入伍到雪域高原。今年,他第一次在外过年,而且除夕夜的上半夜,他还要站岗执勤!

所以,在收看联欢晚会的电视机旁边,我特意放置了我的笔记本,因为哥哥说等他零点换岗之后要和全家人视频拜年。与其说大家在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不如说一家人都在等待着数千公里之外的哥哥在电脑屏幕上出现!

这个开头,寥寥数语就将读者拉进故事里。作文通过描述一家人“守岁”中的等待,渲染了“浓浓烟火气”和“悠悠边关情”。作文的主旨在开头就得以凸显,将核心点鲜明地摆了出来。

2.讲述故事,不蔓不枝

考场记叙文在演绎故事时要紧扣中心,不枝不蔓,剪裁得当,人物、情节、环境要相对比较集中地展现出来。考生在安排内容和情节的时候,要注意摒弃这些现象:要么实录生活,事无巨细,一一写来;要么天马行空,东拉西扯,不着边际。这样写容易导致情节淹没主题,甚至偏离主题。切记,故事情节的发展取决于主题的需要,绝不可随心所欲,而要有点有面,相得益彰。如2022年高考北京卷作文《在線》,多数作文都是表现“线上”活动是对“线下”活动的一种补充,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而有的考生则看到了“线上”的优势,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来揭示事物的新特点,反映社会风尚以及时代发展的方向,并在这一过程中将作文的主题思想巧妙地揭示出来,紧扣中心,不蔓不枝。作文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表现在科技飞速发展、人们观念不断更新的新时代、新形势下,“线上”已经从一种“权宜之计”变为常态化的“权重之策”,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开创低成本、高效益的新模式。

3.叙事方式,别具匠心

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讲法,往往会收到迥异的效果。客观生活是复杂的,一件事情的起因每每千头万绪,发展往往波澜起伏,结果常常出人意料。但在有限的篇幅里,故事如何讲、从何处讲起却很值得考究。很多考生构思故事,总是一味从头讲起,平铺直叙,常常流于平淡。记叙文构思巧妙,可以说主要就体现在叙述方法及叙述的顺序、详略、主次的选择处理上。如2022年高考天津卷作文《浓浓烟火气,悠悠边关情》,如果选取除夕夜阖家团圆洋溢着“烟火气”的场景描写,表现岁月安好、温情祥和、国泰民安,也能达成作文的要求,但是很可能落入“大众区”,出现作文主题和内容的雷同。而这篇作文选取了温馨祥和、满含“烟火气”的生活场景,同时巧妙地穿插军人守卫边疆、警察维护安定、工人加班加点的“特写镜头”,更能凸显“温情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这一主题,主旨也更加深刻、新颖,同时在生活的横截面上点缀“明珠”,不易与别的作文内容“撞车”。

4.情节安排,波澜起伏

考场记叙文的情节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如2022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寻常烟火,最美风景》,就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交代了小城古巷的历史变迁,演绎了当地居民与小巷美食的历史渊源,通过古巷几次变化的情节安排,呈现美食小巷的存亡变迁和与当地居民精神上的关联,将“烟火气”与社会发展相交融。“烟火气”中的“烟火”原本就与烹制食物相关联,在“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中,“吃”带有浓郁的文化意义,就像我们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食文化”永远有着显著地位。而地方小吃更是与一个地方血肉相连,是乡愁中的重要因子。这篇作文就通过这样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点”,结合古巷拆除与重建的波澜的“面”,使得作文情节意味深长,处处渗透出文化情怀。

在考场之上,如下四种构思方法更易“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考生可以加以借鉴:(1)设计悬念法。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对“悬念”有一句经典诠释:“我在影片中放置的定时炸弹,它一刻不爆炸,观众的心就一刻放不下来。”如果考生能巧妙地设计出扣人心弦的悬念,就可以使人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从而收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神奇效果。(2)情节突转法。平铺直叙的叙事模式,常常会使阅卷老师产生“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消极心理。如果考生能设计出一个出乎意料的突转式情节,就可以使作文显示出腾挪跌宕、一波三折的魅力,从而激发起“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3)欲扬先抑法。虽说日常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但记叙文写作绝不能平淡。欲扬先抑的构思方法能使平淡的写作素材尺水兴波,它通过情节的起伏、情感的波折,激荡起读者心理的巨大落差,从而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4)细节凸现法。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而细节则是人物的血肉。记叙文缺失了细节,人物就成了一个活动的影子,事件就成了一个线路图,主题也就成了一个符号。因此,我们要抓住一言一动之微,把它们巧妙地镶嵌到作文的构思之中,凸显出人物的神韵和作文的旨趣。

猜你喜欢

烟火作文题考场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Fun in Spring Festival
烟火镇的盛典
烟火镇的盛典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长明未安,烟火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