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3-02-17白红英刘洋洋曹嫚嫚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鸭疫病鸭雏鸭

白红英,刘洋洋,曹嫚嫚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对雏鸭、雏鹅等家禽具有较强传染性和危害性的细菌类疾病,能够导致感染家禽出现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等典型病变,严重影响患病家禽的生长发育并具有致死性。通过研究发现,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多达21种,并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缺乏交叉免疫防护效果,另外,与其他病原菌的继发和并发感染频出。因此养殖人员面临着该病防治困难的问题,所以选择合理的防治和用药显得至关重要。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案例分析

1.1 养殖场雏鸭发病概况

某饲养场养殖的1 800只雏鸭在16日龄时突发疫病,在3日内累计死亡雏鸭125只。发病的雏鸭在食量方面显著降低,约450只雏鸭具有站立困难、双脚软弱无力、嗜睡、精神萎靡等病症,眼睛、鼻子等部位多见黏液流出,粪便稀疏呈绿色与黄白色,部分雏鸭在濒死状态时展现出较为直观的神经病症,最终抽搐死亡。

1.2 死亡雏鸭病理分析

通过对10只病死的雏鸭进行解剖病理分析发现,病鸭浆膜处存在广泛的纤维素性渗出,肝脏部位存在易剥离的灰白色伪膜,内部具有棕红色、土黄色等多种颜色;胸壁明显渗出淡黄色胶样物质;胆囊内部胆汁充盈肿大;心脏心包积液增加,心包膜表面附着灰白、黄色等多种颜色的渗出物,心外膜渗出纤维素性物质;肺部发炎水肿;肾脏充血。部分病死雏鸭存在跗关节肿胀、脑膜炎等问题。

2 实验室诊断分析方法

2.1 诊断对象及材料应用情况

为分析雏鸭感染病菌类型,选择6只病鸭抽取肝脏组织以及心包积液用于检测。检测期间需应用的材料包括:PCR试剂、标准型DNA Marker(DL2000)、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自制巧克力细菌培养基、核酸染料、TSA培养基、TSB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革兰氏染液、瑞氏染液、微量生化鉴定管、新生牛血清、药敏纸片、琼脂糖、绵羊全血(无菌脱纤维)。

2.2 细菌鉴定诊断方法

2.2.1 细菌培养方法

利用自制的巧克力培养基接种采集自病鸭的肝脏组织以及心包液,培养环境为37 ℃恒温,内部二氧化碳比例为5%,24 h后对菌落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单个菌落的选取工作,并以37 ℃恒温环境分别在麦康凯、巧克力培养基中培养12~24 h。将单个菌落从纯化后的菌落中选出,于TSB培养基中以37 ℃恒温培养12~24 h,培养基中需添加5%比例的牛血清。培养完成后,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对培养的纯培养物的染色特性和形态进行观察分析。

2.2.2 利用生化试剂检测鉴定

参考RA鉴定图谱选取分离菌,在各类微量生化管(尿素、乳糖、赖氨酸等)中接种纯培养物,在37 ℃恒温环境中进行1~2d的培养,需将环境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5%,培养完毕后对反应结果进行观察记录。

2.2.3 利用PCR试剂检测鉴定

在无菌条件下选择2 mL分离菌的纯培养物,按照标准开展细菌DNA提取工作,结合RA细菌外膜蛋白A对特异性引物进行设计,并利用PCR试剂基于分离菌总DNA进行扩增,具体操作过程中需遵循25 µL体系,依次进行预变性处理、变性处理、退火处理、延伸处理,时间分别为3 min、45 s、45 s、45 s,温度分别为95、95、54、72 ℃,进行30次循环后开展10 min 72 ℃的延伸处理工作。利用1.2%琼脂糖凝胶对扩增后的DNA进行电泳检测,并由第三方开展PCR基因测序工作。

2.3 药敏试验

利用材料中的药敏纸片开展药敏试验。在实际操作时,需在TSB培养基中接种单个纯培养菌落,培养基需添加5%的牛血清,在37 ℃恒温振荡箱中培养,在180 r/min的振动箱转速中进行16 h培养工作。选取100 µL菌液在巧克力培养基中涂抹,当菌液干燥后将药敏纸片粘贴在培养基上,期间需用无菌镊子操作,在37 ℃恒温箱内进行1~2d的培养,箱内二氧化碳浓度需控制在5%,培养结束后对抑菌圈直径进行测量,根据直径数据对药敏性进行判定。

3 诊断结果与防治方法

3.1 鉴定结果分析

生化测试结果表明,分离菌无法将蔗糖、乳糖等发酵,不会将赖氨酸等水解,对硝酸盐还原、苯丙氨酸、硫化氢等检测结果为阴性,对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尿素等检测结果为阳性,各种试验检测结果与RA特征一致。

根据PCR扩增检测结果得出,分离菌如预期一般具有663 bp的单一条带,通过基因测序比对确认,检测结果与已公布的RA细菌外膜蛋白A完全同源,确认病鸭所感染的细菌类型为RA。

3.2 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为分析病鸭所感染RA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对常用的16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病鸭感染的RA对新霉素、卡那霉素以及哌拉西林三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等级为S;对青霉素、氟苯尼考、羧苄西林以及头孢他定敏感性极低,在防治RA的过程中可以应用敏感性较高的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开展治疗工作。

表1 分离菌药敏试验结果

3.3 疾病防治方法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确认,病鸭的治疗可以借助抗生素卡那霉素进行,由于大多数病鸭在饮水量、采食量方面受到较大影响,精神状况不佳,故选择肌肉注射的方式使用抗生素,鸭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30~40 mg/kg。如果病鸭的病情极为严重,则可以增加用药频次,选择在注射抗生素1d后再次注射。注射完成后,养殖人员可以按照0.15g/kg的比例在水中添加20%的该类抗生素药粉,同时将鸭益康作为辅助抗生素混合其中,作为饮用水供给病鸭使用5d。结果表明,注射药液后,病鸭死亡率大幅度降低,身体条件得到改善,服用药水5d后,无病鸭死亡情况,病鸭几乎全部恢复正常。

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应对措施

4.1 定期接种疫苗

为了实现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有效应对,养殖人员可以采取定期接种的方式提升所养殖鸭、鹅等家禽的抗病能力。当种鸭接种疫苗后,雏鸭将会在更高母源抗体滴度的作用下得到更长久的保护,种鸭自身病菌携带量也会随之降低,避免产生垂直传播等问题,在保健药物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抵抗能力,下面对各种疫苗进行详细论述。

灭活疫苗根据有无佐剂可以区分为两类,相关研究表明,疫苗添加油乳剂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但容易因为接种对动物造成局部伤害;油佐剂相对甲醛灭活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效果,抗体检测数据指出,10日龄接种疫苗能够具有更高的免疫效果,而且免疫次数应为2次。

4.2 日常预防措施

养殖人员需要重视日常管理对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积极作用,在规模化养殖期间,积极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在饲料方面需要结合雏鸭等动物的营养需求做好饲料配比工作,合理利用矿物质、维生素等增强动物自身免疫力。同时,养殖人员也需要做好环境消毒处理与相关隔离措施,避免污染的水源、饲料等因素造成鸭的感染而发病。

4.3 疫病发生时的措施

当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时,养殖人员需要做好病死雏鸭等动物残留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强对病鸭所处环境的消毒处理力度,做好健康雏鸭与病鸭的隔离,及时开展细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合适药物,实现对病鸭等患病动物的快速治疗。

5 结语

本文通过病鸭剖解的方式对病鸭病理状况进行了观察分析,将病鸭心包液、肝脏等作为材料进行了生化鉴定与PCR检测,确认病鸭所感染病菌为RA,通过药敏试验的方式确定了RA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最终选择利用卡那霉素抗生素完成了对病鸭的治疗。鸭、鹅等动物养殖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RA病菌对雏鸭、雏鹅等动物的危害性,一方面采取注射疫苗、日常防控管理等措施降低发病概率,另一方面也需要掌握发病时的隔离、消毒以及治疗措施,实现对RA病菌的有效防治。

猜你喜欢

鸭疫病鸭雏鸭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浅析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治疗
4株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防治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探讨鸭疫里氏杆菌病诊治方法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