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阅”的由来

2023-02-15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画圈史书圆圈

“圈阅”是指领导在审阅文件后,在自己的姓名处画圈,表示已经看过。

“圈阅”公文在我国由来已久。三国时期就有在文字和契约上签字署名的做法,以表示圈阅人的身份,史书上称为“押”。唐宋时期,改变了过去署全名的做法,臣僚们在进呈公文或传阅文牍时,只写上自己的“字”,表示“阅过”之意。

公元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呈文。按照惯例,每次阅过文牍后,王安石都要写一个“石”字。由于文牍太多,他的性子又比较急,而且不太注意书写规范,因此,在写了“石”字的一横一撇以后,干脆把剩余的“口”字画成了圆圈。据史书记载,王安石作圈多不圓,往往窝扁,又多带过,因此,给别人造成了很多麻烦。为了方便,在一次议政会之前,王安石将“阅毕”文牍的符号告诉了大家,即一横一撇后加一个圆圈。事隔不久,他又索性把一横、一撇去掉了,仅将圆圈保留。其他同僚纷纷仿效,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了“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

由此,“圈阅”的形式就这样流传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猜你喜欢

画圈史书圆圈
神奇蘑菇会“画圈”
移圆圈
“汗青”原来是史书
肩周疼痛没事画画圈
奇思妙想话圆圈
悠悠的圆圈圈
为小人物喝彩
“考眼力”答案
画圈
“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