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矢志攻坚的化学驱油探路者

2023-02-14

中国石化 2023年2期
关键词:胜利油田驱油采收率

□ 本刊记者 于 佳

人物名片

曹绪龙在实验室内开展驱油剂研究。代俭科 供图

曹绪龙,1964年出生,集团公司油气田开发专业高级专家,第六届感动石化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就职于胜利油田,长期致力于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863”“973”、联合基金等国家级课题9项和中国石化“十条龙”、示范工程、重大先导试验等集团公司级项目25项,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和省部级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1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6件,国外专利1件;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203篇,为中国石化化学驱作出重要贡献。

2022年岁末,在胜利石油管理局机关大楼4楼的一间办公室,集团公司油气田开发专业高级专家曹绪龙忙着两件事:一是围绕油田化学驱需求,组织谋划了今后7~10年的化学驱技术长远发展规划;二是带领团队攻关耐温抗盐化学驱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面对即将列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非均相复合驱技术研究与应用,曹绪龙想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做好预判、指好方向、理好思路。这一次,他希望把重担交到年轻人手里。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如今的领跑,这个团队把中国石化化学驱技术带上国际舞台。多年来,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有力助推胜利油田的发展——化学驱年产油量占胜利油田年总产量的12%,在个别区块采收率甚至突破了60%的极限值。这些背后都凝结着曹绪龙团队成员的汗水。

40年专攻化学驱油,带团队实现技术从无到有,走向质的飞跃

在曹绪龙看来,他们的化学驱油工作,就像打扫油藏的“清洁工”,通过研究化学药剂,把油藏犄角旮旯处的石油都扫到,还要扫干净。

这个油藏“清洁工”,曹绪龙一干就是40年。

所谓化学驱是指油藏在继天然能量开发和水驱之后,采用的第三种采油方式,是通过向油层注入高效化学剂大幅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一种方法。

20世纪80年代,化学驱“三采”技术是地地道道的“冷门”。曹绪龙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出国参加培训时听不懂课程的尴尬。那次回国,他和同事带回了满满14箱资料,全是关于化学驱方面的论文和学术资料,一部分资料至今还摆放在他的书橱里。

进入20世纪90年代,当时拥有先进化学驱油技术的几大国际石油公司先后对胜利油田开展化学驱可行性评价。由于胜利油田化学驱油藏温度高、地层水盐度高、原油黏度高,最终的结论是:胜利油田不适合开展化学驱油。

哪能让这个“卡住脖子”?曹绪龙偏不信这个理儿。他跟着前辈一起研究,后来又带着团队潜心攻关,学习最先进的理论知识,跟踪最前沿的理念和技术,建立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化学驱理论,促进了技术发展。

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1992年以来,耐温抗盐聚合物驱、无碱高效二元复合驱、非均相复合驱等化学驱技术,先后从试验室走向现场应用,胜利油田化学驱不光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化学驱油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在2017年第22届世界石油大会演讲台上,曹绪龙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同行介绍了胜利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后,收到了非常好的反响,各国代表纷纷向他提问、进行技术探讨。

那一刻,曹绪龙底气更足了:“我们再也不用跟在别人后面了!”

此后,化学驱油不光在胜利油田迅猛发展,还推广到越来越多油田企业。截至目前,曹绪龙带领团队先后编制了78个化学驱方案,覆盖地质储量5.6亿吨,累计产油7505万吨,增加可采储量5800万吨,相当于发现两亿吨级大油田。

为了学技术、懂设备、做交流,刻苦攻下语言关

学生时代的曹绪龙,从未想到有一天会和化学驱打交道,因为他所学的专业是分析化学,是为炼油厂培养人才的。没想到,他毕业这一年赶上学生分配政策发生变化,原本应该去炼油厂的他被分配到油田企业。

刚来到胜利油田,曹绪龙对化学驱油一无所知,对于碱水驱油、岩心渗透率更是听都没有听过。从师傅手中接过一本油印的《油层物理》,他只能硬着头皮看。

直到有一次单位组织青年技术答辩会,他抱着试试的心态投了两篇文章,竟然都获奖了。看到一同被分配到单位的同事中,只有自己拿了奖,他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加之被师傅的敬业精神感染,他开始跟着一点点学,并且越发痴迷。

参加工作几十年来,曹绪龙始终保持一种习惯,就是坚持学习英语。改革开放没多久,单位引进的设备说明全是英语。“不学看不懂啊,逼着你也得学。”他回忆道,分配到研究院后,单位组织到采油单位现场实习,师傅给他的礼物是几篇SPE论文,真的是看不懂。加上经常有外国专家来油田交流,更加坚定了他坚持学习英语的想法,“要想做成事,还真得先把语言学好。”

每次同事下班后一起玩扑克的时候,他总是跑到一边背单词,直到现在他也没学会玩扑克,却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带着油味儿”研究油藏

2022年,非均相复合驱技术被列为集团公司重大科研项目,一方面围绕已涉及油藏类型对该技术再迭代提升,形成了可供大规模推广的技术;另一方面围绕未设计油藏类型对该技术再创新攻关,进一步拓展化学驱应用领域。曹绪龙再次成为该项目的技术首席。

他坦言压力很大,每面对一次新问题,过去的知识不一定适用,必须要寻找一种新办法去突破。“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失败,先导试验同样如此,但从做科研的角度,没有哪一个科研人员不希望成功。”

有一次,曹绪龙参与三元复合驱的先导试验。面对上千个种类的活性剂,他要选择合适的配方,结果用了半年也没成功。

那段时间,他就像魔怔了一样,走到哪里想到哪里。一天晚上回到宿舍,曹绪龙脑子里反复思考着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想着想着竟然有了思路。他没有丝毫犹豫,一口气跑回试验室捣鼓了半夜,最终找到合适的活性剂配方,把试验做成功了。

“先导试验就是这样,成了就是成了,败了就是败了,检验性太强。”喜悦瞬间爬上曹绪龙心头。第二天一早,他就把好消息告诉了他的师傅,还高兴地沿着单位门前的聊城路跑了4公里。

成功让人高兴,失败却在所难免。

2000年,曹绪龙放下研究了十七八年的碱。三元复合驱先导试验从试验室进入现场应用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采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但是一个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结垢。

“这就好像咱们平时吃药,你知道这个药疗效非常好,但是副作用太大,那肯定不能吃,油藏也是如此。”眼看着搞了十多年的碱必须放下,曹绪龙感到万分痛苦。痛苦,不仅因为放弃碱,而且意味着重头开始。因为,没有了碱,原来的理论认识都不再适用。

也正是那次放弃,最终促使另一种化学驱技术诞生——无碱高效二元复合驱油技术。

碰壁后,曹绪龙没有气馁,而是带着团队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形成了二元复合驱理论认识,解决了无碱条件下获得超低界面张力的难题,形成二元复合驱油技术并规模化推广应用,覆盖储量9230万吨。该技术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他看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彻底放弃、不再去想。他觉得,所谓的天分就是失败了不气馁、不断总结。

曹绪龙常跟徒弟说“你们的研究一定要带着油味儿”,要了解研究对象的秉性,就像打仗一样,要是搞不清对方在哪,怎么打败它?搞油藏也是这样,只有让自己沉浸其中,先搞清楚问题的症结,才能结合强招攻克它。

猜你喜欢

胜利油田驱油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胜利油田:“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庆祝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贺信
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以胜利油田为例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应用及海上油田启示
CO2驱油与埋存对低碳经济的意义
洛伦兹曲线在胜利油田开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