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分析

2023-02-12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金单位

林 莹

福州市闽江公园管理处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改革提出了技术支持,事业单位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一体化管理,能推进单位的战略管理的标准化,提高事业单位的科学管控能力,还有利于促进业财深度融合,创建全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和对策。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推动预算管理建设,事业单位有必要保证预算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概述

在信息化发展时代下事业单位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应当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进行单位预算资金的管控,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事业单位进行预算改革的突破口,预算管理一体化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管理、项目规划管理以及沟通协调管理。基础信息管理主要是指事业单位管理中人员构成以及资产管理的流程等,通过有效的信息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在2020 年我国财政部提出《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中提出事业单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保障一体化建设系统中信息来源的一致性,有利于实现统一的控制管理。项目规划管理指事业单位应当对相关项目进行合理规划,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实现对项目数据的分析,为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使得预算管理更加具有计划性。沟通协调管理指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可以提高沟通的效率,在对单位内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同时各个部门员工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增强了员工的合作意识,推进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顺利运行。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意义

(一)优化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

随着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着较多的挑战,要想提高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单位应当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为业务活动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可以真实反映各个部门的资源消耗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预算管理人员可以对事业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将资源以最合理的方式分配到需要的地方,提高了单位内部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了单位的成本。

(二)有利于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必然会产生规模庞大的信息数据,大量的数据难以做到周密地处理,影响预算单位的考核管理效果。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数据分析,在业绩考核过程中设定可行的参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保障整个预算考核的公平性。另一方面,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考核机制的完善性,对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动进行有效监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推进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质量提升。

(三)便于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

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单位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中预算管理贯穿于业务发展各环节,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可以对业务活动的工作目标进行分解,编制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案,单位可以根据预定计划进行执行,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此外,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可以及时发现单位业务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提高单位的整体经济效益。

(四)推动预算管理方式和理念的变革

预算一体化的构建不只是与技术问题相关联,还有必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关键处着手,在技术支持、制度保证的状况下构建新的预算管理方式。具体而言,第一,应革新目前的业务流程,预算管理一体化构建将预算和内控理念融入业务流程系统之中,补充单位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的缺陷,达到预算的刚性条件,使制度的控制力得以增强;第二,推动预算目标与绩效管理相融合,补足预算缺乏目标的弱点。预算管理一体化构建在管理方式上的变革突出体现在各事业单位引进了项目库管理,以加强预算支出控制为目的,对支出项目进行统筹规划,且实施过程中的预算调配必须在项目库中审批和完成,能够达成预算管理与财政支出项目管理的有效整合。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意识较薄弱

通过对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和分析可知,存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认识问题的事业单位数量较多。预算管理一体化指的是一种全流程管理,事业单位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应用系统化思维模式,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技术+制度”的管理机制,预算管理一体化主要分为两大部门,业务规范以及系统建设,业务规范指明确预算管理各要素优化制度框架,实现预算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建设指根据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则以及技术标准,实现预算数据系统的有效对接,简化操作流程,有效落实岗位权责。部分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上强调一体化预算管控,但是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未实现与其他业务部门的相互衔接,这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单位成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同时部分单位管理者不重视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管控,相关的操作流程不够完善,制约了预算管理的高质量开展。

(二)缺乏完善的预算一体化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要促进预算一体化发展,也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然而,目前多数事业单位一体化管理制度都存在问题,难以有效提升单位的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的管理并不以追求利益为主,在资金上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因此需要有效进行资金的支配,没有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会限制预算管理的优化。同时在制度建设上过于简单也会影响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当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的规范化有待增强,预算编制过程未按照严格的现金支出标准进行编制,在预算支出中的各项经费没有定额的标准,各类标准的随意性较大,不利于人工的整改,降低了预算编制的效率。

此外,在预算资金的管理中对非财政拨款、单位自有资金以及转移支付的资金没有进行有效监控,非财政拨款资金的管理手段不够完善将很难有效掌握单位资金的具体情况,导致财政拨款的浪费严重;对于转移支付的资金由于其涉及面广、较为分散,预算数据管理缺乏上下联通,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生命周期缺乏有效的跟踪,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或违法使用。

(三)预算一体化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在监督过程中力度不足,难以进行预算管理的全方位管理,监督力度较弱容易导致单位的财务状况不够透明,影响单位内部预算资金的合理配置,难以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在监督模式上较为单一,财务部门的监督不够及时,单位管理的负担加重,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足,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查,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在外部监督上未充分利用各种政府以及部门网站,单位的预算资金管理情况不够透明。

此外,在预算监督过程中还应当保障预算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时效性,但是目前一些单位在预算管理中仅仅关注资金的申请情况,忽略了使用过程,未实施全方位监管,不利于预算管理数据的准确性。

(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部分功能不完善

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包含了多个模块,多项功能,主要有基础信息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预算编制、调整、预算审批、执行、会计核算、决算等多项功能,但是目前在实际的应用管理中,单位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部分功能并不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不是简单地进行单位各业务系统的整合,应当根据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将分散的业务做出深度整合,使业务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合理,进而降低风险发生率。

事业单位随着不断发展,在业务管理的数量以及内容上会更多更杂,例如在预算资金的申请支付模块上对每笔款项都需要进行信息录入,这会导致财务工作更加复杂,同时在报销业务中,财务人员在信息录入中容易产生错误,难以进行修改。对于单位的“人员信息维护”没有简单的导入功能,每条信息都要进行在线修改,会加大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措施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认识

事业单位应积极改变传统观念,实现单位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按照正确的制度规范进行管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

一是,单位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应当积极转变,以信息化推进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结合预算管理的全流程实现各环节以及业务流程的统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预算制度有效结合,保障预算管理的措施有效落实。

二是,在预算管理方式上进行改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要实现所有预算支出的项目具体化管理,即所有的预算资金应当安排在预算项目库,没有入库的预算资金是不安排预算的,同时在预算管理的范围内还应当将单位账户以及部门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纳入预算管理系统中,保障预算管理的完整性。

三是,单位管理者要能认识到预算管理一体化实现预算管控效能的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实现数据的统一处理,获取数据过程中更加的快、准,实现业务流程的可追溯管理,在预算管理中预算绩效管理是重要的部分,用实现对预算进度以及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的“双监控”,搭建预算一体化平台,有效提升预算管理效率。

(二)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制度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的预算一体化管理制度,将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融入单位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并遵循上下结合的原则,优化预算管理方式,保证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一是,建立单位上下级财政预算管理的衔接机制,上级财政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提前下达预算资金预计数,下级财政应按照上级传达的预计数转移预计收入预算,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上下级应当充分进行沟通,科学合理地进行预算的编列。此外,对于转移支付资金需要进行动态的跟踪,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时进行动态化地记录预算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保障资金的精准利用。

二是,针对结余资金、非财政拨款以及单位的自有资金管理建立合理的机制,对于结余资金要最大限度优化其清查机制,减少结余资金的闲置情况,单位还应当对非财政拨款进行统筹安排,加强对自有资金的管理,充分挖掘资金的使用潜力,保障资产的增值。

三是,单位要健全预算项目的全周期管理机制,对预算项目管理的筹划、储备、编制、实施、结束等各阶段的预算管理流程进行规定,实现预算项目全周期的管理。对于单位所有的预算支出都纳入预算项目库,根据各类预算支出的性质进行预算项目的分类,同时要实时记录并动态反映全生命周期的预算信息,将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划分为基本的预算管理单元,对预算数据的调整、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的反映,在项目结束时对预算结余进行系统的记录。

(三)完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建设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实现单位内部的调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预算信息进行有效的反馈,还应当综合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主体的作用,提高预算监管的执行效力,保障预算信息的透明度。

首先,单位要建立预算一体化管控机制,结合单位内部具体情况进行预算资源的分配,并针对单位的发展方向做好资源的调整,及时发展管理中的不足,推进监督体制更加完善。

其次,在预算监督过程中改变单一的内部监督模式,充分掌握事业单位内部的业务发展情况,事业单位应当向财政部门开通权限,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同时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及时定期地对单位预算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预算资金低效使用以及浪费的现象,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单位部门还应当注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公开,保障外部监督的有效性。相关人员要自觉接受监察监督、法律监督,在部门的网站对相关的事项详细说明,让群众可以清楚明白,同时加强数字化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跨部门的监管,为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并提高管理效率创建良好的环境。

(四)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

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应当改进传统的管理观念,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系统建设中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以及报告等各个业务环节有效进行整合,实现流程的统一管理。

首先,统一业务管理流程,将各种财务业务的操作流程进行统一设计,建立规范的业务操作管理流程,单位应实现预算管理的规范化,从预算资金的使用到预算业务的结束全过程进行闭环管理,实现管理内部上下级的有效衔接。

其次,单位应统一技术标准,有效制定财务业务操作系统的统一标准,将单位内部各个独立的系统软件系统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整合,实现预算管理的一体化系统,解决单位内部业务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

最后,单位应当统一操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大集中式的管理,建立统一的预算业务操作平台,打破数据之间的孤岛情况,实现预算数据的共享,提高对数据的分析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提高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业财一体化的预算管理可以保障单位的预算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同时将业务与技术系统模块的相互连通,实现预算管理编制、执行、评估监督等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预算管理一体化也是提高风险防控水平的重要渠道。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合理应用一体化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管理一体化监督机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预算管理财务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单位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资金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填单位 要推敲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看错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