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学校德育课,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2023-02-10广东省深圳市南湖小学刘建琪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德育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南湖小学 刘建琪

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校风。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也就是说,士人虽有学问,但品行是根本的东西,因此,根基立得不牢,就别求细枝末节的茂盛。可见“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学校德育工作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推进德育工作。

一、紧抓养成教育,丰富评比项目

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经过反复而又不枯燥的教育和训练。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把学校德育工作设计成“两项要求”“三块园地”“六项常规”。把“基本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学生德育的两项要求;同时,结合学校特点,建立德育“三块园地”,即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而“六项常规”,即爱国守法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文明诚信教育、勤俭自强教育和团结友善教育,将它们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一方面,学校始终把“学生守则”和“日常规范”作为学生行动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理解条文并自觉遵守执行。组织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自评自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改变不良习气,形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学校广泛开展以“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的“文明学生”“文明之星”的评比活动,从学生品德、学习态度、创新实践、日常行为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注重广泛性和实效性,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比过程,通过身边的事例,从可敬、可信、可学的“文明之星”身上受到启发、鼓舞,不断地纠正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二、开设心理咨询,加强心理辅导

在未成年学生群体中,必然客观地存在着一些对自己学业、前途缺乏信心和存在心理障碍以及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少年”。如果不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他们往往会走上违法犯罪或轻生的道路。因此,教师必须掌握这些学生的前期征兆,一是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是否有缺课、贪睡、爱打扮、乱花钱等行为;二是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否结伙出入游戏厅、网吧等;三是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出现成绩滑坡、兴趣下降等现象;四是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是否出现精神恍惚、情绪不稳定等征兆。发现上述情况,教师仅仅靠单纯的“说教”是不够的,必须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实践证明,校园“谈心屋”这种个别咨询的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谈心屋”打破了师生界限,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想什么、困惑什么,从而“对症下药”。再通过寓严格要求和管理于关心爱护和培养中的方式,使这些“问题少年”由他律走向自律。

三、运用情境手段,达到教育目的

德育课是学校重要的德育工作之一,教师既要正面教育,在课堂上给予道德意识的灌输,更要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开放式的、注重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宽松环境,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育方式,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开展教育活动。

首先,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各类基地在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抓好入学、入队、毕业等重要时机,特别是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把握这些良好的德育教育契机,组织开展全校专题活动,通过情境手段出效果。例如:清明节扫墓时,在烈士陵园举行入队宣誓;在国庆节或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在模拟法庭里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等等。另外,利用现代信息传播工具,使德育内容变得生动形象、鲜明直观,集再现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学生心灵共鸣。

四、注重家庭教育,开设家长学校

家庭是道德教育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德育教师。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教师必须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办家长学校、设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广大教师利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可以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家庭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甚至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的方法、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这些突出的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和指导家长解决:一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以正确的教育管理方式做好子女的监护人;二是引导他们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良好的品行做子女的表率,使广大未成年人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受到沐浴和熏陶,从而健康成长。

五、多形式多角度,创新德育课程

学校德育课程积极发挥创造性,与时俱进,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学校直播平台,面向全体师生现场直播教学。教学内容涵盖广泛,分为中华优秀文化系列、时政新闻系列、爱国主义教育系列、生活榜样教育系列等。教师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结合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

如:开设主题为“积极防控疫情,做文明小学生”的直播课,图文结合为学生全面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开设主题为“铭记历史,奋勇向前”课程,为学生讲解革命先烈的故事;开设“关注社会,放眼生活”主题课程,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关乎国计民生的各种时事新闻;开设《榜样面对面》栏目,邀请社会各界优秀人士,以学生小记者采访形式,与其面对面交流、谈心、分享经验;开设“诗词文化之旅”系列,让学生从各种经典诗词歌赋和名人故事中领略中华文化之美……

学校德育课不断探索创新,与时俱进,深入变革,做到了价值性和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既有惊涛拍岸之声势,又有润物无声之效果。

六、沉浸式社会实践,拓宽德育视野

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各类人文、自然、团队合作等类别的实践活动,也会定期组织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博物馆、外地学校等体验,打破班级界限,把课堂放到了社会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了解国情、发展心智,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此类实践活动的目标:(1)通过走进社会生活,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内驱力。如本校学生代表团队在校长、教师的带领下走进深圳市检察院,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参与“携手关爱,共护明天”的检察院开放日活动,实地感受检察院的日常工作。(2)通过走进各类职业生活,体验各类职业,增强学生对社会各行各业的理解,增强沟通、合作能力。如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以“校园绿色节资,市场由我做主”为主题的跳蚤市场活动,身为“小老板”的学生在摊位前扮演起老板的角色,热情地向往来的小顾客推销商品,招揽生意,耐心为小顾客服务。有的讨价还价,有的主动推销,而比较细心的“商家”还推出了抽奖活动,设定价格专区和种类区,方便顾客挑选。(3)通过走进社区、工厂、家庭,对个案进行实际调研,增强学生的项目设计、研究能力。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水污染治理的专题实践探究。教师组织六年级学生到某污水厂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污水处理的过程,了解污水处理后的水流向哪里,讨论为什么要进行污水处理。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并亲手操作污水处理实验。最后,学生们还写了倡议书,纷纷表示要爱水、护水、节约用水。我们对此类活动的定位是:不是去玩耍,而是去体验;不是去改变世界,而是去思考世界;不是去参观,而是去生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并逐步提高的过程。学校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的德育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校园形成一股积极向善、向上的力量。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德育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推介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