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登执政后中美贸易摩擦新态势与中国的应对

2023-02-10徐芝芝

西部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对华关税拜登

徐芝芝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演进,国际格局加速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双边经贸往来一直被认作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与“助推器”,然而2018年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使得这块“压舱石”变成中美双方博弈的前沿。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发生贸易摩擦,必然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正确认清拜登政府执政后中美贸易摩擦的新态势以及中国应对政策的选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拜登政府时期中美贸易摩擦新态势

2017年底,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的定位转为“战略竞争对手”[1]。在确定了对中国的定位后,特朗普政府借与中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为由,通过关税施压、技术脱钩、投资限制等手段,强行挑起对华贸易摩擦。拜登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这首先表现在其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2021年2月拜登首次对外政策讲话中提出,中国是美国“最严峻的竞争者”[2]。2022年10月12日,美国白宫发布的《2022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位为“唯一的全球竞争对手”[3]。拜登政府将中美贸易摩擦向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延伸,高新技术领域成为重点打击对象,利用意识形态武器,意图拉拢盟友制定新的国际规则,将中国排除在外。

(一)对华加征的关税略有缓和但仍在继续

2020年1月15日达成的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对于中美两国以及世界来说,都有着积极意义。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供应链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多重压力之下,着力推动协议的落实。2022年2月10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希望美方能早日解除对华加征关税与制裁打压,为拓展中美贸易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美国正面临着四十多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她希望拜登能取消特朗普时期对华的惩罚性关税,来减轻美国消费者与企业的负担,进而抑制高通胀。

出于解决美国当前的供应链危机等问题,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于2022年3月23日宣布,针对以所谓“301条款”对华加征的关税中,已恢复部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此次关税豁免涉及此前549项待定产品中的352项[4]。5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四年前依据所谓“301调查”结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两项行动将分别于今年7月6日和8月23日结束。即日起,该办公室将启动对相关行动的法定复审程序[5]。这意味着特朗普时期对华第一阶段加征的关税将走向终点。

然而,美国时间2022年9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公告称,在对中国进行的“301调查”中,受益于关税行动的美国国内产业代表已要求继续征收关税[6]。9月7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再次声称,美方不会削减对华关税。面对美国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拜登政府没有取消对华加征的关税,可见其对华贸易政策的强硬态度。

(二)对华新兴技术领域打压升级

技术竞争成为美国对华竞争的重点对象,拜登政府不断推进美国在高科技领域与中国的“精准化脱钩”。美国国会参议院于2021年6月9日审议并通过了《2021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USICA),其中涵盖2500亿美元的预算支出,用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技术竞争挑战。在9月30日举行的“跨大西洋贸易和技术理事会”上,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将联合欧洲盟友共同遏制中国的技术创新,共同压制中国高科技的发展。

自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布就任美国总统以来,拜登政府就没有停止过对中国高科技实体的打压行为。2021年4月8日,7个中国超级计算实体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中;7月9日美国增加了34个实体至“实体清单”中,其中有22家中国企业和1位中国公民;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将27个外国实体和个人纳入“实体清单”,其中包含12家中国企业;12月17日位于中国、马来西亚、格鲁吉亚与土耳其的数十个实体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其中位于中国的有34个实体。2022年2月7日,在中国的33家公司、研究机构和其他团体被美国列入“未经核实清单”;10月7日又将31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核实的清单”,限制其获得某些受监管的美国半导体技术的能力。虽然“未经核实清单”的管制力度没有“实体清单”大,但是还是给涉事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这意味着美国供应商在向这些实体出售技术时将面临新的障碍。彭博社称,这些新的限制措施旨在阻止中国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和提升军事能力。

不仅如此,美国商务部在10月7日宣布了一系列芯片出口管制措施,未来美国企业除非获得政府许可,否则不得出口先进芯片和相关制造设备至中国大陆。并且运用美国技术在他国制造的芯片,也将受此规范。拜登政府出台的《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创新法案》以及新修改的《出口管制条例》等,都加大了对对华投资、贸易和研发合作的限制。美国在新兴技术领域持续的打压,是对于中国的“精准的系统性压制”,目的就是为了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三)利用意识形态武器拉拢盟友制定新规则以遏制中国

拜登政府将意识形态武器化,在“有限的多边主义”政策下[7],以国家安全与意识形态为由增强同盟关系,企图通过拉拢盟友制定国际规则来牵制中国。拜登政府不断诬陷中国“侵犯人权”“强迫劳动”,是“专制国家”“破坏基于国际规则秩序”,故意“丑化”“孤立”中国,企图将中国推向西方国家的对立面,激发西方国家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其产生利益危机,从而达到弥补分歧、抱团取暖的目的。

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便开始劝说盟友进入其压制中国半导体阵营,游说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之一的ASML公司不要再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机。2022年拜登政府再次处心积虑地组建所谓的“芯片四方联盟”,以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形成围堵。《纽约时报》称,拜登政府曾花了几个月时间和荷兰、日本、韩国、以色列和英国等进行讨论,试图说服这些国家与美国一起发布限制措施,但是一些国家在断绝同中国重要商业往来方面举棋不定。7月20日号称为了建立“集体的长期弹性供应链”,美国与英国、欧盟、印度等共18个经济体召开了线上供应链部长级会议,由国务卿布林肯和商务部长雷蒙多主持,发布了《关于全球供应链合作的联合声明》,美国试图抛开中国,联同盟友搞新的全球供应链布局。为了遏制中国在地区经济领域的地位提升,美国同时加速推进以盟友为基础的供应链重塑计划。印太经济框架(IPEF)部长级会议,之前的芯片四方联盟、美日印澳QUAD机制等,美国的盟友体系架构逐渐清晰,并深度介入亚太区域,试图削弱中国在该区域供应链的核心地位。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美贸易摩擦加速向各领域全方位扩散,表现出结构性、全面性和体系性的特征,美国对这次贸易摩擦采取了更多元的措施。双方的摩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贸易领域,美国从政治、经济、安全和其他各领域开始对中国展开脱钩、制约和施压。

二、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新态势的策略

美国的对华政策向多边主义过渡,从本质上看,美国已经意识到中美的综合实力在不断接近,甚至其在部分领域被赶超的事实。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美两国的实力逆转还需要时间,美国肯定会继续强化战略围堵攻势,对此要主动运筹,稳定平衡大国关系,尽量避开同美国及其盟友的直接交锋。与此同时,坚定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力争在更多的国际场合传播“中国声音”。

(一)推进中美沟通与合作,缓和紧张局势

积极开展中美合作,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渠道,强化风险管控。虽然在美国白宫发布的《2022年国家安全战略》中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但其中还是提到,“在中美利益一致的地方,美国将始终愿意与中国合作。”所以我们要坚持主动出击,积极加强同美国在关键领域的交流与协调,促进在多边框架内重新启动重点问题磋商,缓和美国对华各领域、全方位竞争的紧张局势。为今后中美谈判创造条件,在保障中国核心利益与原则性问题上绝不让步的情况下,有效回应美国的合理关切,力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利益的平衡点,敦促美方降低对华关税,取消“实体清单”等制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希望美国认清局势,停下在错误道路上前行的脚步,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是行不通的,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作为两个世界性的大国,中美双方对两国和世界人民都负有责任,双方应当以开诚布公、坦诚相待的方式理解对方的意图,以保证两国竞争的公平和良性。

(二)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国家发展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当前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的焦点已经由关税施压转为科技脱钩,中国企业无论是“去美国化”,抑或囤货,皆是应急之策而已。寻找替代方案只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生产的效率,显然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生存和发展能力,必须从根本入手,提升核心竞争力,以自主研发夺取技术高地。注重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和使用,优化员工薪酬福利体系,调动科技攻关的积极性主动性。集中资源,加强研发平台的搭建,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和克服“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对于已经被美国纳入“实体清单”的企业,可给予一定研发资金的贷款支持,引导其化挑战为机遇,最大程度地纾解关键技术研发企业被美国技术封锁的影响。在5G等我国技术具有领先优势的领域,应该加快技术成果向产业化的转移,塑造行业竞争优势,力争国际标准的制定话语权,为有长期属性的中美贸易摩擦增加谈判筹码。

(三)加快经济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马克思对生产和消费关系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生产决定了消费,而消费又对生产起着反作用。所以扩大消费需求,有助于稳定内部生产,保持经济增长。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天然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动力,利用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产业链国家的特点,将发展的立足点主要放在国内,扩大内需。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连通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为我国国际竞争与合作培植新优势。市场规模的扩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让中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

(四)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增进互利共赢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摩擦的新态势来看,中国应该继续保持对外开放力度,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一是拓展贸易平台。自2018年开始,我国每年都举办一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全球首个进口主题国家级别的展会,是我国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开放的一项重要行动。这五年来,进博会变成我国主场外交的一个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每一届开幕式上都作了主旨演讲,公布重大方针和措施,超12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参加了国家展。二是促进自由贸易。积极主动地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争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质落地及向外扩圈,依托RCEP加快中日韩FTA协议签署,主动邀请美国共同参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努力构建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三是优化布局,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和开放步伐,探索建立更高标准、更加便利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建成覆盖东南西北中全方位格局的21个自由贸易设点区,一大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陆续面世,建成了若干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伴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在2020年6月份正式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方兴未艾。2021年我国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这是我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推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开放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四是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沿线国家发挥优势解决其发展问题,所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2021年又有7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大家庭的成员已经增至145个国家与32个国际组织。

猜你喜欢

对华关税拜登
拜登也要打造基建狂魔
普通人拜登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拜登”献吻拜登
拜登.你的手……
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原因及我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