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处方五禽戏临床研究进展*

2023-02-10李瑞明刘小娟郭计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功法处方康复

李瑞明 刘小娟 郭计东

(1.邹城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 济宁 273500;2.济宁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 济宁 272000)

五禽戏为东汉时期著名医家华佗将虎、鹿、熊、猿、鸟5种动物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编撰的一套形神结合的健身养生功法。其遵循的重要原则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讲究动静结合,形神共养。近年来其作为运动处方应用于心脏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并表现出显著的临床康复疗效。本文拟收集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其临床应用并根据作用机制探讨其潜在应用价值,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提供综述性参考及处方开发方向,为中华瑰宝之五禽戏气功传播提供综述性参考文献。

1 理论基础

1.1 阴阳理论 阴阳学说是古人对世界万物进行认知而创立的一种辨析万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体系之一。后被古代医家延用而成为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五禽戏将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及“五禽”的形、神、气展现得淋漓尽致,阴阳结合紧密完美,处处体现着阴阳理论大智慧[1]。五禽戏的锻炼不仅需要形体模仿还要神气配合,以达到形神统一。通过练习猿戏实现动静交替,达到平调阴阳的目的,使人的机体处于阴阳平衡。“虎举”之戏展现了阴阳相互转化及互根之理。熊戏和鸟戏利用阴阳消长之论调畅气血,疏通经络。鹿戏使内气充盈而不外泄,抑制兴奋以达内静而养。这些充分体现了阴阳理论的哲学思想。

1.2 经络理论 经络是机体运气行血、沟通上下、表里内外地联系人体功能的循环系统[2]。经络通,则阴阳平。五禽戏之虎戏可促进全身手三阳经、三阴经,足三阳经、三阴经内血气的流通,进而调和阴阳。鹿戏主要刺激三阳经,这条经络是手-头-足走向的,故可增强与之联络的中下焦之脏腑功能,并能刺激所经膀胱经的太阳之气。熊戏聚气于中焦,影响肝经和脾经,增强肝脾藏血和运化之功,通过手太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阴经作用于心肺,清心而润肺。猿戏使气从中焦发出,联络胃肠,使得胃肠可养。鸟戏贯通足太阳经和手太阳经以刺激眼部周围穴位,具有清肝明目之功。

1.3 五行理论 五行学说在中医诊疗和养生保健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肝心脾肺肾五脏与五行相对应,其相生相克以使机体运行稳健。周琦等[3]在论五禽戏调气养生之道时从脏腑角度阐释了调养机制。鹿戏重在肝,可运两胁以疏肝气。猿戏重在心,可运心胸之气。熊戏重在脾,可运脘腹健脾之气。鸟戏重在肺,可运肺补肺气。虎戏重在肾,可运肾腰以固肾气。可以看出五禽戏的诞生不是简单招式的罗列和堆积,而是蕴藏着古人的大智慧,其一招一式均体现着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和整体观念等理论。正是由于这些重要的理论渗透其中才得以让人们接受并继承上千年,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和养生保健功效正被中医学者、武术界人士和教育界人士追捧并将成为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4]。

2 处方应用

2.1 骨关节疾病 骨质疏松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李琦等[5]将五禽戏用于肝肾亏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经过6个月练习,可显著延缓骨密度T值下降幅度,在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作为运动处方的五禽戏已倍受骨科诊疗专家和临床药师们的关注。有文[6]以血清钙、磷及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等为评价指标,结合腰背痛、肢体活动状况验证了五禽戏运动处方的应用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还引起患者的焦虑情绪,这些都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7]表明,通过习练五禽戏,以上情况可以显著改善。李长辉等[8]通过VAS评分、Lysholm评分和复发率验证了五禽戏可显著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屈伸肌力(P<0.01),进而增强关节稳定性、降低复发率,远期疗效确切。亦有文献用于颈椎病[9]和腰椎病[10]的治疗,效果显著。表明该运动处方独特的疗效和养生保健功能值得推广。

2.2 心肺疾病 五禽戏之猿戏重在心、鸟戏重在肺,两戏对心肺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心肺方面的应用疾病主要集中在心脏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等。刘琳[11]纳入了8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用于研究五禽戏对心脏康复的影响。干预训练2个月后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确定了其在心脏康复中的积极作用。谢林艳等[12]将五禽戏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康复疗效及应用进行了详细归纳总结,康复疗效确切并建议推广,有望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和康复提供一种替代治疗方法。王雪冰等[13]将五禽戏对成人血脂的影响进行了Meta分析,纳入的663名成年患者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五禽戏可以明显降低成年人血液中TC、TG和LDL-C的水平,而HDL-C在血液中的水平显著提高。另外,还可用于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的康复护理,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肺功能以提高生活质量[14]。

2.3 精神心理性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由于学业、工作、生活的压力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入侵等突发事件的影响,人们所承受的压力日趋增加,压力大、失眠、焦虑、抑郁等消极词语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失眠的中医术语为“不寐”,是目前常见的精神心理性疾病之一。众多中医养生功法如易筋经、太极拳、五禽戏[15]及八段锦等可缩短入睡时间而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抗压能力,使患者积极融入社会,享受生活。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近些年孩子的心理疾病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有研究[16]以孤独症行为评定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为工具,加以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进行系统性评价,发现五禽戏可用于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疾病。

2.4 亚健康调理 鹿戏主肝,可疏肝解郁,理肝气以利大肠传导。虎戏主肾,可奏强肾壮腰之功,使后阴开闭适度以利粪便排出。猿戏收腹提肛、松腹落肛的腹式呼吸可促进腹部脏腑运动,帮助传导糟粕。鸟戏主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可以帮助大肠排出糟粕。因此五禽戏被用于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的治疗[17]。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半年以上),伴有多种神经、精神症状,但无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为特点的证候群。有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18],包括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在内的中医功法在缓解疲劳,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独特效果。

2.5 代谢类疾病 五禽戏通过锻炼人体四肢筋骨,通畅血脉。对于健康者来说,适度的五禽戏练习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三高,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增强心功能,防治代谢类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9]。鉴于此,已有教育工作者将其引入教学模式,将其对肥胖学生胰岛素的抵抗作用纳入研究课题,结果显示,长期持续练习可获得良好收益[20]。孙红梅等[21]开拓性地将五禽戏对中年男性代谢综合征干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尝试性地探讨了微生物学机制。

2.6 肿瘤 中医导引术起源于先秦两汉时期,可调“肾、心、息”。通过对经络进行疏通,理气行气、活血化瘀、调合营卫,并能培元固本,改善健康,从精神、身体和心理3个方面对肿瘤的治疗发挥作用。用于肿瘤治疗的中医引导术目前研究的热点为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保健功法。其中五禽戏现已用于肺癌、直肠癌的治疗,在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22,23]。

2.7 抗疫 中医有着上千年的抗“疫”丰富经验,现代中医药较为著名的研究案例当属屠呦呦科研团队对青蒿素抗疟的研究,因其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中医药在疫情抗击中持续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出现了中医药诊疗方案,武汉方舱医院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期间八段锦等中国养生保健功法不时跃于多媒体大屏,无不显示了中医药在抗疫中的巨大潜能。唐传勤等[24]将中医传统功法中医理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相联系,架起了理论与应用的桥梁。徐照琳等[25]将五禽戏一招一式中蕴含的中医理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进行了逻辑分析,并提出了“贵阳贱阴”的中心思想。

2.8 其他 五禽戏的应用目前临床报道相对集中在肺病、心脏病及骨质和关节疾病方面,其他临床应用性报道较少,但已有用于妇科疾病、偏瘫、吞咽障碍、纤维肌痛等方面的文献[26-29]。

3 结语

整理收集的文献发现,五禽戏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集中在对骨质的影响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精神心理疾病、抗肿瘤、代谢类疾病、亚健康调理、妇科疾病等方面也有研究,但文献相对较少,有待相关学者进一步临床实践并报道。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认识,已有学者对五禽戏应用于新冠肺炎的防治进行了探索。五禽戏为传统中医功法,用于强身健体和临床的思想基础是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尚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虎戏作用重在腰部,通过各招式的练习对腰、肾等进行牵拉按摩,疏通肾经和膀胱经,起到强肾壮骨之效。其潜藏的临床应用如治疗慢性肾病、不孕不育、阳痿早泄等有待进一步临床实践。鹿戏作用在两胁,通过练习过程中的牵拉作用于肝胆,疏肝解郁。临床已用于痛经及乳腺疾病的辅助治疗,但仍可以在肝胆疾病、两胁胀痛及慢性眼科疾病方面进行探索。猿戏作用重在心、胸,各动作的伸展可以疏通心经,临床主要将该戏用于心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神经系统类疾病等,尤其在心脏康复方面报道较多。熊戏主要作用于脾胃部,不同角度的晃动及手的旋转推拿可以对腹部脏器起到按摩作用,增强胃肠蠕动,从而起到健脾和胃之功,此功效在慢性胃肠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有待开发。鸟戏运动在胸和肺,可提升肺气、补肺固表,具有补益通调肺气等功效。前述已表明其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疲劳综合征等方面有良好效果。但在潜在的部位如尿道、生殖器、肛门括约肌等方面未见应用报道。面对作为运动处方的五禽戏已有的临床干预和潜在的可干预空间,作为医院药学工作者,我们如何去管理运动处方使其合理应用,如何制定练习标准及病例纳入标准,使患者受益最大将成为面临的研究课题,亟待我们医药卫生药学工作者对其合理应用并进行规范,制定相关的临床功法纳入标准及使用路径。

猜你喜欢

功法处方康复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人间处方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处方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