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探索*

2023-02-10曲光瑾胡菲菲姜宏佺郭庆峰罗善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哈尔滨医学生留学生

曲光瑾 胡菲菲 姜宏佺 郭庆峰 崔 莹 罗善顺 韩 辉※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一病房,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5.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务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在我国高校留学生中,医学专业人数排名第二。留学生是各大医学院校国际化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提高医学高校知名度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战略指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留学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的来华留学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完善管理措施,打造“留学中国”品牌[1]。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群体日益扩大,教师们在医学生高等教育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疫情的成功,使中国医疗水平得到世界的瞩目,借此契机大力发展留学生高等医学教育,弘扬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中国医学教育,也是一种良好的文化输出,有利于我国的医学事业和医学教育在世界的传播。因此本文就医学留学生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总结,以新医科的教育目的,提高我国留学生教学水平。

1 融合语言文化差异 加强留学生语言教育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也是留学生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留学生多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以色列等国家,母语非英文,英语和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口音五花八门,语法混乱,面对晦涩繁杂的医学专业词汇,留学生们大多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力不从心,词不达意,容易影响教学质量[2]。由于留学生毕业后在华工作意愿不高,文化差异明显,平时生活时有自己的交流圈,在汉语语言培训时学习欲望不强,容易产生文化壁垒。针对此种情况可积极开展兼职班主任制度,让青年教师、医护在从事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定期和留学生交流,带领他们尽快熟悉国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一方面青年教师英语口语水平明显优于老教师,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更积极主动,与留学生之间年龄差异小,思想更为活跃,更容易与留学生产生亲和力。学校可在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设立特定的活动日,组织留学生和中国医学生共同进行包粽子、包饺子、做月饼、写春联等活动,既能让留学生们扩大交际面,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使留学生在娱乐中产生学习语言的欲望和兴趣。对于医学专业词汇,教师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反复打磨,也利用微信、抖音、快手、QQ等交流群,定期向留学生推送《实习医生格蕾》《良医》《豪斯医生》等医疗剧片段,每天向学生推送医学词汇中英对照等。学校鼓励本科生和研究生同留学生交流,既可提高留学生中文水平,还能提高中国医学生的外语水平,一举两得。

2 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韩愈曾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模式在以教师为中心演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后,问题式学习(PBL)、案例教学法(CBL)、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3]。留学生课堂比较散漫,不喜欢理论知识的“满堂灌”,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随时可能打断教师的教授过程,但是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好奇心十分强烈,对临床案例更有兴趣,在CBL过程中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针对留学生群体,青年教师尝试组成多学科教学团队,以临床病例为基础,对其进行综合教学,比如一例90岁高龄梅毒老人白内障手术,住院期间并发了谵妄、心绞痛、胆囊炎,由眼科教师提出手术指征、手术可能的并发症、手术方式和治疗,感染科教师分析老年患者梅毒假阳性的原因,老年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老年人术前综合评估,术后神经科教师分析谵妄原因和治疗,心内科和普外科针对其他并发症进行模拟会诊,留学生在一个高龄多病共存的患者中学到了多学科知识,这种接近临床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病例学习受到留学生群体广泛好评,在学习中也让临床知识更为扎实。医学是经验医学,除了讲授书本内容,针对不同疾病特点的课间实习也是向留学生授业的重要方式,在此过程中应使留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完成由本能脑到情感脑再到逻辑脑的升华。

留学生所在的不同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疾病流行谱,针对留学生临床教学内容应该结合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流行病情况。我国是东亚国家,乙型肝炎是我国主要的传染病,但是如果留学生来自南亚或非洲,传染病的教学内容应该相应调整重点为常见的登革热、疟疾、黄热病等疾病,乙型肝炎则为非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兼顾罕见病和精准医疗等新进展,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的目的。随着新媒体手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微课也在医学留学生教育中大放异彩。202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绝大多数留学生因疫情在自己国内进行网络学习,由于不同时区存在时差,哈尔滨医科大学留学生教学采用了网络录播的形式,留学生课程的教学视频也极大地丰富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语教学资源库。以此为契机,各大医学院校未来可推进各个学科的外语慕课教学,提高各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

3 渗透课程思政导向 加强中国特色医学的理念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4]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各大高校不断探索深化课程改革,其主要内容为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思政教育,让医学生成为一个有爱、有温度、有爱国情感的医学生,国外将课程思政作为隐性教育在大学中进行渗透[5],国内同样也需要将课程思政纳入留学生教育,加强对留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大国担当精神、时代精神的培养,让留学生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加强政治认同,成为中国文化和制度的传播者,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声誉。比如介绍伍连德博士百年前在东北地区消灭了鼠疫大灾,享誉世界,他在防疫过程中克服了很多困难。介绍吴孟超院士开创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先河,现在我国肝脏外科已然在世界先进行列……利用这样的实例可以让留学生加强在我国学习生活的荣誉感。近2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强有力的调控手段将疫情的损失降至最低,在这场疫情中我们见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见到了“火神山”“雷神山”等方舱医院的高效建设,见到了疫苗快速研发生产的实力,同时对比抗击新冠疫情时国内外感染情况和治疗水平,让留学生切身体会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课程思政还可以使留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为留学生回国行医积累丰厚的人文底蕴,避免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使留学生成为一名崇高的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合格医生。

4 加强留学生师资培养和教材建设

针对来华留学生授课采用全英文教学,留学生与授课教师间无障碍的交流是有效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也对留学生师资提出了高水平要求[6]。非留学生教师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即可,但留学生教师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社会素养和较高的情商,因此积极推进留学生师资建设刻不容缓。定期举行教师英文讲课比赛,留学生师资必须经过科室和学校考评方可进行授课,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国际交流访问,提高留学生师资水平,使其具有国际视角和大健康观念都是加强留学生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很难找到留学生通用的教材,各大医学院校留学生授课多选用世界经典医学教材,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经典教材重点并不突出,对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并没有提高。因此建议医学高校组织各科优秀专家进行留学生题库建设,留学生专业病例库、留学生教材实践等专业体系的实施,扩大留学生学习资源,并拟进行各专业慕课英文化,为留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加入世界慕课联盟做准备。

5 小结

按照教育部“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留学方针,实现“多层次、全方位、跨越式”的留学生教育发展战略,医学留学生教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这种新生态教学需要更为规范和系统。提高来华医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是支持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哈尔滨医学生留学生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刘派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