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院校课程思政融入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探讨*

2023-02-10夏金婵张小莉李业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物学中医药育人

夏金婵 张小莉 李业亮 梅 雪 孙 颖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一重要讲话为我国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突出了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高校的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专业思政课堂,同时对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根据各专业课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统一,在高校形成全员育人模式,实现全方位的育人目标[1,2]。

1 细胞生物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细胞生物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从细胞、细胞器及分子水平阐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该课程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内容包括细胞的化学组成、内膜系统、细胞周期、细胞的凋亡等,涉及细胞的结构、细胞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生命现象机制,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技术及研究进展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细胞生物学中的思政元素非常丰富,但专任教师往往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弱化了该门课程的思政育人的功能,以及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3,4]。因此,实行课程思政,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该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的统一。

2 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河南中医药大学也开始了课程思政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过程中,教研室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在学生中进行调研、课题组教师交流,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挖掘与求证思政元素、实时更新过程;更新教学大纲,在原有大纲知识和能力目标基础上添加德育目标,例如,在该课程的绪论、核酸、受体等部分教学内容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融合,将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及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融入教学,把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专业知识结合的思政元素呈现给学生。在这次新冠疫情的特殊情况下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设计主要包括:(1)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将医务和科学工作者攻克防疫难题的事迹融入课程内容教学中,教育学生以此为榜样,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担当。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生非常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学习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家胸怀国家、心系人民,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的人生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钟南山院士不惧严峻疫情,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毅然前往武汉一线。李兰娟等科研工作者迎难而上,挑战难题。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将抗疫经验分享给世界各国,为国际社会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引导学生认识到全球合作抗疫的必然性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2)坚定中医文化自信。中医药对传染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医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疗效的信心。(3)奠定科学理想精神。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人工胰岛素的合成、新冠病毒疫苗的制备等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项科学事业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历经无数失败与挫折,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3 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河南中医药大学建设了细胞生物学慕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以“细胞的化学组成”为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1)线上学习。课前预习:教师上传“细胞的化学组成”课程相关资料、课程视频及思政素材(例如:中医药抗疫专题片)至“大学慕课”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课前完成专业理论与思政素材的预习,自主构建理论认知体系;教师线上回答学生问题:在“大学慕课”教学平台的讨论区,教师除了回答专业知识外,可以围绕培养爱国情怀、坚定中医自信、提升科学素养、加强文明互鉴等思政教育主题结合“细胞的化学组成”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课程思政进行深入思考,展开讨论,例如:中医药预防与治疗病毒的优势,在这次的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的重大作用,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的突出表现等问题,进行探讨性讨论,提出情景式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设置“中医药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优势”“钟南山抗疫事迹”等抗疫思政专题,学生将学习体会记录并上传在线平台,教师再将学生的疑惑、心得体会进行整理、综合;课后反馈,完成任务,教师在“大学慕课”布置相应的课后课程思政作业,以检测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知识。(2)线下学习。学生在线上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知识点,线下学习过程教师采用翻转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结合。①通过新闻热点:2020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检验导入新课,核酸的结构特征是什么,核酸分为DNA和RNA,其结构与功能又如何,即细胞的化学组成,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们在教室中亲身感受到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播放视频展现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的重要贡献,把科学研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学习,通过诺贝尔奖的介绍,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吃苦耐劳的高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CNKI、NCBI等网站,查找及了解中医药对核酸表达的调控及影响,加深学生对中医药疗效的信心,增强民族文化自信。②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介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创新科研成果。引入施一公团队发表的文献,首次揭示了高分辨率剪接体三维结构,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创性突破,使学生自觉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承担国家科学文化价值传承的重任。

4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及线下随堂提问获得学生们对课程思政的反馈及学习体会,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首先,可以撰写思政小论文,例如在细胞的信号转导章节以“受体与艾滋病”为主题,在细胞的化学组成章节以“核酸与新型冠状病毒”为主题,撰写课程思政论文,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了解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的讨论区发表自己对课程思政元素学习的感悟及建议,量化后计入总分,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以医学科学家抗疫事迹为素材,与课程紧密联系,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学生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对思政素材的感悟,课程思政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浇灌,心灵得到滋养,对于医学生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人文关怀、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5 结语

课程思政教育是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在中医院校思政教育不仅是专业思政教师的职责,也是所有学科教师的责任,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内涵,找准切入点,进行课程思政[5]。本教研室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生的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整理了完整的思政教学设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也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生物学中医药育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