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02-09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篆文寒梅引申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家,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意是屋内、住所,《史记·乐毅列传》记载:“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后引申为安家落户、定居。《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居也。从宀,豭省声。”简单来说,“家,居住的地方。字形采用‘宀作形旁,采用省略了‘叚的‘豭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家字。”“宀為屋也”“豕为猪也”,二字合写为“家”。由此可看出“家”的人文属性。

下面是“家”字的演变过程,请大家仔细观察——

“家”的甲骨文像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保障,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传统习俗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金文突出了“豕”的尾巴形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笔直化”,使其简洁大方。

从字源角度分析,“家”意义博大。本义指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后引申为配偶关系构成的最小社会组织。从这个意义出发,借代引申为群落、民族、族群,之后出现了派系、流派以及专业人员、身份突出的人这两层意义。无论从哪个意义来看,“家”始终包含着浓浓的聚集之意。相爱的人聚集,相同身份的人聚集,相同属性标签的人聚集,产生了“家”。因这份“相同”,才生发出了惺惺相惜、彼此爱护的情愫。

随着岁月的更迭,家成了许多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因为距离的逐步增大,家的范围开始扩大。它可以是王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也可以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可以是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也可以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缕缕愁思。

家,是我们丢不下,忘不掉,但深爱着的地方。

(本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篆文寒梅引申为
兔死狗烹
咏 松
寒梅
咱们最初是啥样
如花绽放
咱们最初是啥样
咱们最初是啥样
咱们最初是啥样
神奇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