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读研动机探析

2023-02-09尹红娥黄芷铭

山西青年 2023年2期
关键词:读研考研心理学

杨 艳 尹红娥 黄芷铭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

读研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首要选择,截至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直达457万人,占据2022年毕业生人数的一半。时代在变化,作为有个性、有主见的“90后”,他们选择读研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是本研究想要探讨的问题。

动机指的是个体启动与维持目标导向活动的过程,其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1]。内部动机由个体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内部因素引起,而外部动机是由物质,社会期望诸多外部因素所引起。相较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更为持久、主动[2]。入学动机指的是与满足人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在学习动力因素,它往往转化为个体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3]。其与一个人的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在动力因素,它具有指引方向、排除干扰、推动主动学习等功能[4]。研究生的入学动机对其在学状态、学术表现以及就业偏好均有重要的影响[5]。

最早的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研究表明:考生考研动机6个基本因素强度顺序为自我实现、求知进取、兴趣爱好、工作环境、生活方式、外界影响(亲情、爱情),并对不同人群的考研动机进行了比较分析[6]。此外,有学者将考研动机分为功利型、自我提高型、被迫从众型和社会贡献型四类,并指出考研动机会受到经济发展、制度和政策变迁的影响[7]。还有学者对江苏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进行调查后,将考研动机归为内在因素(自我实现、求知进取、兴趣爱好)、社会因素(国家重视、就业压力、社会待遇)、家庭因素(父母期望、爱情需要、经济许可)、学校因素(积极引导、创造条件、群体效尤)四个方面,并分析了考研动机最终转化为行为的影响因素[8]。而在近期的研究中,高冬东等人[9]通过对河南青年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认为考研动机由保健因素(生活环境、薪水收入、工作条件)、机遇因素(创造机遇、抓住机遇)、自我实现因素(开发自身潜能、证明实力、在考研中得到锻炼、满足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环境影响因素(考研热、高学历社会、提干、读研收费)构成,并发现自我实现因素对青年们考研的动机影响最大,而环境影响因素对青年们考研的动机影响最小。

当前,学术界对考研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而缺少对动机形成过程的研究,且研究对象多为大四学生。本研究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主题分析的质性研究方法进一步挖掘当前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并且分析其动机建构的过程以及动机的类型,以丰富考研动机的相关研究。

鉴于研究生专业的多样化,取样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所有考研学生的整体。反而对某一特定的专业学生进行考研动机的考察更有实践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作为考察对象,以进一步分析该人群的考研动机的独特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渴望深造的学生无法获得机会,而考上研究生的部分群体却放弃名额,或将主要精力放在兼职和实习等其他方面,造成教育资源的实质性浪费。由此,本研究拟对云南师范大学2020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24名在读研究生的读研动机进行探析,希望从“局内人”的视角出发,探寻选择读研背后的原因,更精准地应对大学生的生涯困惑,对提高高校育人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云南某高校24名应用心理学2020级在读研究生进行深入访谈。年龄在22~28岁之间,均为“90后”,跨省和跨专业考生较多。各受访者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受访者基本情况(N=24)

(二)方法

本研究中进行主题分析遵循以下五个步骤:第一,研究人员反复阅读文字稿件,让自己沉浸在文字资料中,熟悉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第二,产生最基本的代码,即开放编码。本研究中参考了霍尔、谢菲尔德和鲍歇尔提出的学习动机指向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探寻“90后”研究生选择考研的底层动机,增强本研究理论性;第三,形成主题,将代码分到不同层次潜在的主题中;第四,检查主题,将一些不够好的主题合并、拆分或删减,主题应该达到内部同质性和外部异质性的标准;第五,定义和命名主题,确定每一个主题的本质,包含哪些方面,确保主题之间没有过多重合。

二、结果

应用TAT对整理文本进行分析,关于“90后”读研动机的研讨,得出以下五个高阶主题:逃避现实、职业进展、外界期望、求知兴趣、二次补偿。

(一)主题1:逃避现实

1.就业压力

在本次的调查研究当中,不少研究生表示,自己选择读研是因为自己的专业不好就业,或者本科院校层次不够高,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如受访者S5谈到“本科读心理学的时候,就对心理学的就业情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心理学不好考公务员,很少有相应的招录心理学本科生的岗位,如果报三不限的岗位的话竞争的压力就特别大,考老师的话,也不好考,中学一般就只有一个带编制的心理学老师岗位,就想着会不会读研以后的就业压力稍微小一点。”S6也表示在参加了几场招聘会后发现自己毫无胜算,遂选择考研。

2.心智和能力的缓冲

小时候想着赶紧长大,可到20多岁后发现自己仍然还是个孩子。有时候心智和能力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好准备。S18表示“自己年纪也还小,本科毕业的时候是21岁,想到以后工作还有几十年的上班时间,再加上本身就不想过早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想再花几年的时间在学校进行学习。”S3“我想我需要武装自己,不管是心智上的应对能力,还是技能上的不可代替,读研都是最好的选择。”

(二)主题2:职业发展

1.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能力

职业素养和能力并未达到社会的要求,也是不少学生选择读研或者回来读研的原因。S5:“我本科就是学心理学的,主要学习的是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软件操作,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在我的印象里,就只是去昆十一中见习过两周、去精神病院见习过一天,除此之外,很少有其余的实践机会,也缺少相应的实践经验,带团辅、中学教授心理学课程、咨询技能在本科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S17在进入医院工作几年后表示“自己3年的工作经历,会让自己感受到在一些方面还是会有不足,包括科研和创新等需要具备的能力。”同样S7在进入职场之后也发现自己晋升动力缺乏,“所以选择重新回到校园希望在前人圣贤的指引下找到自己能坚守一生的动力。”

2.通过提高学历,增强竞争就业力

2007年,我国的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鲜冷藏冻肉、饼干、果汁及果汁饮料、啤酒、方便面等食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或世界前列。

当前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学历成为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基本要求,一般国企和私企招生研究生优先。S20“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你才能有所选择。”S11也清楚地认识到“学历是我唯一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变的,所以追求高学历,增加竞争力。”S18在跟大家聊天后了解到“班里有同学是选择直接就业的,她们都表示要是有研究生报名了相关的面试以及笔试,用人单位一般就不会再考虑本科生。”S12更是在职场中饱受学历的拖累,为证明自己的能力,也为了能够增强自己的竞争力,选择考研。“2013年,我21岁,大专毕业。毕业后我以整个阿克苏地区小学思品课第一名且甩第二名平均分11分的好成绩顺利考到当地的一所小学,成了一名教师。工作不到一个月,参加地区级的说课大赛拿了第二名的成绩,也得到了科室领导的认可和青睐。之后先代表学校参加教育系统的各种主题的演讲比赛,后被教育系统推出去参加县级的各种主题的演讲比赛,也代表县里参加过地区的各种主题的演讲比赛,拿了不少的一等奖回来。可我犹记得那时一个和我同时入职的本科生不屑地说,别说什么能力重要论,那是因为你没有学历。”

(三)主题3:求知兴趣

热爱能抵岁月漫长。考研毕竟是一项时间和精力都投资较大的一个选择,没有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热爱,是很难走到最后的。如,S9在本科四年的心理学学习中,还是有很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对于专业学习依旧没有得到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选择学业方向进行深造。”S12: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且深深爱上了心理学。S21:对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有智力障碍且有自闭症的孩子,通过我耐心地教他,与他说话和相处,他从躲避的状态到主动寻找,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让我觉得自己其实可以在心理学方面做得更多,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S24:“我想学习心理咨询,希望以后能够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别人,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点幸福感,哪怕只是为他们减轻了情绪困扰,或者给他们提供一个放松的空间,我都乐意去做。”

(四)主题4:外界期望

1.家族荣誉

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家庭向来重视教育和学历。外国学者西蒙·马杰逊看来,儒家思想中热爱学习是一种对父母孝顺的行为,国人的升学行为可以理解成为了家庭荣誉,也为了家庭阶层上升。在孩子做出是否读研的选择中,父母和家庭的支持占了很大比重。S19:“我继续读研对(让)父母来说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爸爸妈妈虽然都支持我做任何决定,但如果我继续读研他们肯定会更欢喜,也能成为邻居亲戚嘴里的别人的爸妈。听到亲戚邻居的恭喜以及同学朋友的夸奖,心里也觉得甚是开心。”

2.考研随主流

也有不少受访者表示,自己看着周围的人考研,也就跟着考了。S16:“我们宿舍有7个人,其中有3个都打算考研,他们问我呢,我犹豫了一下说,那我也试试吧。于是我也算是‘跟风’和舍友们准备一起考研。”S4:“最初准备读研,完全是受到我舍友的影响,她是我本科期间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当她有了读研打算,并且准备跨考心理学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跟随了她的脚步。”

(五)主题5:二次补偿

1.父辈的遗憾

“90后”是幸福的一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从小就拥有敞亮的教室。但他们的父辈“60后”“70后”却是在动荡中沉浮,没有机会读书,所以很多父辈把期望寄予在下一代。S19:“我父亲以前念书成绩很好,但是因为一些家庭因素没有继续念,所以希望我家兄弟姐妹都能多念书。”

2.高考失利

人生总会有遗憾的,人生唯一一次的高考路,很多人没有走好,只有在本科毕业之后,进行二次选择。S6:“但是由于高考成绩一般只能去了学院读书,当我第一次进入本科学校后我才发现学校里没有山、没有水、没有游泳馆,甚至是八人间的上床下床,学校很小,小到我只需要十五分钟就能横穿学校,宿舍也很挤,所以考研想去一个大一点的学校,环境稍微好一点的学校,重新感受‘大学’。”S10:“考研对我来说好像是一个必须经历的事情。高考那年我的成绩并不理想,仅考上了一个二本院校,这对当时的我来说非常难以接受,我和父母商量,想选择复读,但我的父母认为复读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并鼓励我可以通过考研再次选择一个满意的院校,自此,考研的念头默默埋在了我的心中。”

3.大学缺乏规划

在我国大学生眼里,大学就是天堂,在经受了中考、高考这十几年来的磨砺之后,一进大学就放松了警惕,懵懵懂懂就晃了四年。以至于考研成为人生的二次选择。S17:“大学时一方面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什么规划,不知道自己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不清楚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对未来感到迷茫,身边的同学都在考,也选择加入他们的阵营。”S16:“‘我只是感觉去考研’这件事情,对于我这个依旧身处黑暗中的人来说,充满光明与希望。后来考上师大的研究生,回首八年来在人生中最宝贵的年纪兜兜转转,一路曲折,录取的那一天仿若大梦一场,于梦中不再有魑魅魍魉,只有一路走来数不清的明媚风光。”

三、讨论

鲍歇尔于1971年经过调查后,总结出成人学习动机指向分别是逃避现实或追求刺激、职业进展、社交兴趣、外界期望、求知兴趣五个方面。通过对这24名研究生的自述材料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生选择读研的动机分为逃避现实、职业发展、外界期望、求知兴趣、二次补偿五类,前四个与该理论契合,其中社交兴趣在本次调查中并未呈现,这可能跟“90后”特立独行的性格有关,年轻人更加注重和关注内在自我提高,而不愿意依靠环境和周围的人脉去博得胜利。本次研究发现,很多学生选择读研是对父辈缺憾,高考失利,以及本科四年虚度的一种“补偿行为”,因此在前人关于成人学习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补充了一个二次补偿的因素。且研究生选择读研是多种读研动机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

在本次对研究生读研动机的研究中也可以窥见一些高等教育中的一些薄弱点。一方面,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存在欠缺,有相当大一部分同学在高考时听从父母选择了专业,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缺乏时间管理和计划,在大学中表现不佳,以至于在择业时受到自身条件的阻碍,甚至于考研都是跟随主流的一种做法。这要求我们重视青少年生涯规划,学校方面应尽早通过一些课内课外实践将职业规划意识渗入学生脑海里,家长也应多带孩子见识和体验各行各业的生活状态,以便更科学做好生涯规划。另一方面,读研动机问题显示出学生的自我认知缺乏深度和广度。这可能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不足,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代劳和包办过多。中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业发展,并没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到了大学阶段家长往往放松下来,导致学生过于放纵自我,未进行彻底的自我探索,对于自身的认知不够,自我同一性混乱,而不知如何走上社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适应问题。

综合分析,总结出当代大学生读研的五个动机,即逃避现实、职业进展、外界期望、求职兴趣和二次补偿等五个高阶主题,对以往动机理论做出了一定补充。也由此发现,现今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高等教育变革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读研考研心理学
我的考研故事
就学类型如何影响读研计划?
——九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54岁的妈妈与女儿同校读研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大学生读研择校外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部分高校的学生调查
读研值不值,是一个早就应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