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一三产业融合的农村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23-02-08宋鑫吴红晨商旭旭

商展经济 2023年24期
关键词:农产品融合农业

宋鑫 吴红晨 商旭旭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菏泽 2740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2021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05%,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还相对较低,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把产业振兴放到五个振兴的首位,明确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这充分说明促进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的“三农”理论政策的创新和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1 乡村振兴背景概述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该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旨在解决农村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推动我国农村实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凸显了我国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和新趋势,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乡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凸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城市化进程推进的背景下,乡村居民的生活观念和消费习惯也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期待在乡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相当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现代化的农村经济建设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国内国际发展趋势和经验借鉴,在国际上农村振兴也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议题。从国内视角来看,历史上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经验丰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整合各地的成功经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振兴模式,实现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1]。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从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多个方面入手,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特别是通过培育乡村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同时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在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能够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还关系到亿万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未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2 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要素

2.1 自然环境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会影响到农村的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发展,例如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水稻等作物的种植,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适合小麦等作物的种植。同时,气候条件会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良好的土壤质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充足的水资源是农村灌溉和养殖业的关键要素,缺水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生产活动和经济效益。自然资源丰富度也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草原、水域等,为农村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能够促进农村的产业多元化和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也是自然环境要素中的重要内容,农村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自然环境,不仅有利于农村居民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还能为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2.2 人力资源

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素质是人力资源要素中的核心因素,不同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素质会影响到农村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农村人口结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发生变化,合理利用各个年龄段的劳动力,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人才培养和教育水平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提升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提供继续教育等方式,不仅能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能力,还能培养出更多农村创业者和技术专家,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随着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向,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同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减少农村人口的流失,保证农村的稳定发展[2]。

2.3 经济政策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政府可以鼓励农村企业和农民投资新型农业、农村旅游、乡村特色产业等领域,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政府还可采取措施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和发展,比如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为农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力,并引入金融创新,推动农村金融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土地政策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鼓励土地流转,能够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农村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发展。

2.4 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市场的需求情况直接影响着农村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变化的形势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品质等方面的需求逐渐提高,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机会。市场价格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收益水平,合理的市场价格能够激励农民增加生产投入,提高产出质量,促进农产品供给的稳定和增加。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不仅涉及国内市场,还包括对外贸易市场,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连接,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市场要素包括市场推广、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等方面,农村地区需要积极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并通过互联网、电商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

2.5 农业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新的农业技术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例如,新型的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等都能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虽然当前许多新农业技术已经出现,但如果无法广泛推广和普及,其效果就会受限,因此政府和农业部门需要加强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使更多农民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传统的农业模式可能存在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而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升级,例如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可以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 一三产业融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三产业融合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在城乡一体化推进形势下,农村经济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一三产业融合正是转变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3.1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农村经济的多样化与现代化旨在降低农村对传统农业的依赖,提升农村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将为农民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助力农村经济腾飞。传统的农村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生产,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居民需求更加多样化,单一的农业产业已不能满足其各方面的需求。通过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进行融合发展,农村经济得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农村从单一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现代化经济的转变。

3.2 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传统的农业功能仅限于维持生存,为了追赶世界农业强国,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这种转变快速实现,农业也衍生出多种功能。农业功能的拓展实施改变了以往的经营规模,细分出更多生产部门,农业功能的开拓也为农村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和发展机会。

传统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多半从事农业生产,随着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农村涌现出更多就业机会,例如农村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服务业,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返乡就业,促进农村人口的流动和农村经济增长。

3.3 提高农村经济的附加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简单,以种植和养殖为主,附加值较低,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村经济的转型,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农村旅游开发、农业产业园等方式可以将农产品加工成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总体效益,这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3.4 缩小城乡差距

随着农村一三产业融合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同时,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带来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减少了农村劳动力外流,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十四五”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仍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严重阻碍。因此,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着眼于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总之,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4 乡村振兴视域下一三产业融合的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经济得以全面发展,但结合当前的产业模式与结构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破解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局,推动一三产业融合成为一项有效策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本文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总结以下多项一三产业融合的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4.1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扩大一三产业融合新路径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一三产业融合的基础,当前农村经济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难以适应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所以应通过引导和支持农村地区逐步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与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第三产业,如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不仅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能为一三产业融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是促进一三产业融合的关键,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所以需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布局策略,并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将农村一三产业融合的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应强化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农村地区,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扩大一三产业融合,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参与,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为一三产业融合创造有利条件;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拓展一三产业融合的业务领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农民则可以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发展农村一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提升自身收入水平。在实施该策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在调整产业结构时需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避免盲目决策,并在优化产业布局时考虑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5]。

4.2 优化资源配置突破瓶颈,助推一三产业融合新跨越

首先,优化资源配置要注重整合和协调各种资源。农村地区资源利用相对分散,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不高,所以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应通过整合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利用。例如,可通过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将自然景观、文化传统与旅游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村的特色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消费,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加强农村一三产业融合的技术支持。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科技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和生产工艺,可以提高农村产业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农村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的在线销售和配送,拓宽市场渠道,提高销售额和利润,通过对互联网技术与模式的应用,使得农产品销售模式得到升级,将特色农产品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

再次,强化农村一三产业融合的人才培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因此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培养适应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多元化人才队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跨界能力的人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6]。

最后,资源配置的优化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支持,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农村地区加强一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且政府需要加强区域规划,合理布局一三产业的发展空间,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3 推进精深加工增效益,打造一三产业融合新品牌

为了在一三产业融合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推进精深加工,增加产业附加值,打造一三产业融合的新品牌成为一项战略性举措。通过该策略不仅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还能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在推进精深加工、打造新品牌的过程中,需要对本地农产品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其特点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深加工的切入点,确定哪些农产品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以提高其附加值;建立现代化的加工基地,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确保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引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提升加工的技术水平;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加工产品符合标准和要求。在推进精深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注重品牌建设,制定明确的品牌战略,为加工产品赋予独特标识和特色,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和资源特点,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推进精深加工不仅要关注生产环节,还要注重销售环节,需要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开拓多样化的市场,将加工产品推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机会。推进精深加工需要各方的协作与合作,可以与相关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促进一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在推进精深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可以引入先进的加工技术,研发新的产品系列,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需要注重产品的环保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打造新品牌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进行宣传和营销,可以利用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宣传产品的特点和优势,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也可以参加各类展会、活动,提高产品的影响力[7]。

4.4 稳定利益联结促增收,催生一三产业融合新机制

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构建利益共享的机制,使得农民和企业在经济利益上紧密相连,可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让农民参与到产业链条中,分享经济收益。合作社是农村一三产业融合的有效方式,可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合作社可以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同时分享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稳定利益联结过程中,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是关键,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渠道,将农产品推向市场,而且需要注重产品品质和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需要为农民提供金融支持,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投入生产和发展一三产业融合项目。提升农民的产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是稳定利益联结的基础,可以组织农民培训班、示范工程等,向农民传授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提高其产业素养。稳定利益联结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利益的持续共享,可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等方式,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同时,建立监督机制,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8]。鼓励农民参与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提供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可以设立创业基金、奖励金等,鼓励农民积极投身一三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中。政府在该过程中需要给予优惠政策引导,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支持等,引导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视域下一三产业融合的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三产业融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所以需要推动一三产业的融合,采用科学的融合模式为我国乡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农产品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