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旅游彰显全新价值

2023-02-07刘佳璇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遗产工业旅游

刘佳璇

2022年9月23日,重庆市渝中区内由工业遗址改造而成的“一厂影视园”,现已成为热门景点和创业基地(唐奕/ 摄)

近年来,一些老厂矿、工业区正在悄然蜕变为新的旅游目的地。工业旅游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速度正在加快。

为何越来越多的城市与企业开始重视工业旅游?工业旅游项目积累了哪些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的成功经验?我国工业旅游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近期,《瞭望东方周刊》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伯英。

刘伯英

工业旅游起源于欧洲,它将工厂风貌、生产过程、企业文化作为旅游资源,通过参观、体验、操作等方式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扩大企业宣传,促进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的丰富程度与传统的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旅游完全不同,能让游客产生全新的感受,它契合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参观游客、工业企业、旅游产业、城市政府各方面的需求。

我国的工业旅游从参观学习和政务接待演变而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效益好、实力强的知名大企业,出于营销目的推出一些面向公众的参观项目,在发展中逐渐完善配套服务,形成了工业旅游这样一个新形式。

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工业旅游正在快速发展,旅游的概念、内涵和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当前,旅游不再只是结队而行的“集体活动”,而是随时发生、无处不在的个性化日常行为。工业旅游也不再局限于到工厂参观,其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工业旅游最关键的是要依靠工业企业,而企业看重的,不仅仅是工业旅游所能带来的直接利益,更看重通过工业旅游来提升企业品牌和文化底蕴。如今我国工业旅游体系逐渐完善,从汽车延伸到电器、日用品、食品、药品等众多行业,这些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人们更感兴趣。

近年来我国工业旅游发展较快,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政府对工业旅游的大力推动。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标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使工业旅游成为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项目之一,并成为相关城市所着力打造的亮点。

二是工业企业的积极性得到加强。从产品质量和价格方面的硬实力,到企业品牌、企业文化和知名度的软实力,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而工业旅游正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三是游客对工业旅游的兴趣持续增长。随着新时代到来,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丰富,与时尚生活联系紧密、形式和内涵丰富多彩的工业旅游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这些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动因,促使工业旅游开始发展并逐步加速。

规划编制中对工业设施和工业用地使用性质的调整、对土地出让方式的探索,以及有限租期条件下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临时性,都会对工业遗产利用带来挑战。

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工业是经济的基础,对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风貌的形成具有极大作用。那些体量巨大的厂房、产业特色鲜明的设施设备,不仅能够展示城市的形象特色,还承载着城市记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铭记社会生活和情感的“城市乡愁”。

因此,保护工业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业旅游,可以推动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展现旅游亮点、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措施,尤其对于传统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更具特殊意义。

首先要明确的是,工业遗产和工业遗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工業遗产是具备突出历史、艺术、科技和社会价值的工业遗存,以科学保护为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应性再利用;工业遗存则是以经济利用为主,通过更新改造,使之具备各种新的使用功能,满足城市功能的需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工业遗产的价值缺乏认识,在工业用地的更新规划中,无视那些已经建成存在的工业遗存,更没有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在房地产热潮的推动下,城市建设曾采取推倒重来的方式,使大量有价值的工业遗产被拆除。

虽然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但在利用工业遗产、工业遗存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种种问题。规划编制中对工业设施和工业用地使用性质的调整、对土地出让方式的探索,以及有限租期条件下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临时性,都会对工业遗产利用带来挑战。如果建设方不愿投入过多资金进行改造,规避行政审批,会使工业遗存的改造利用存在隐性风险。

临时性使用不是长久之计。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在规范程序上下功夫。北京首钢园借助冬奥会,通过规划调整用地性质,使工业遗存改造利用完全合法合规;广州广钢公园也通过规划,确定了工业遗存改造利用的前提,目前正在进一步实施中。

这些项目实施的路径,首先是通过规划实现用地性质调整,通过价值评估确定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要求,并纳入法规管理;其次是通过土地招拍挂制度或协议出让获得产权和开发建设权;之后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或工业遗存的更新改造。

南京钢铁厂厂区一处工业景观绿地(杨磊/ 摄)

在2022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公告名单中,入选的单位涉及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医药保健、食品工业、遗址遗迹、博物馆、能源利用等多个行业,均具有典型代表性。以这份名单为观察对象,可将工业旅游项目大致分为怀旧型、发展型、创新型三类。

怀旧型工业旅游项目以工业博物馆、纪念馆为主。

以陕西延安“延一井”工业遗产旅游基地为例。“延一井”始建于清末,油井旧址现保存有抽油机等全套设备,1935年由中国工农红军接收后,油厂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要经济支柱之一。1996年,油井旧址成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这类工业旅游项目,主要纪念工业企业曾经的辉煌历史和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作出的巨大贡献,代表项目还有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辽宁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黑龙江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等。

发展型工业旅游项目,则是那些还在继续生产、实现产业升级的工业企业园区游。相关的工业企业在原来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加强企业管理、扩大市场占有,甚至走向世界、引领着行业的新发展。

以湖南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工业旅游区为例。中车株机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也是中国电动车组技术、中国商用磁浮列车发祥地。作为国际一流的城轨车辆研发制造平台,它见证了我国自输入外国技术后,经过技术国产化,再实现技术输出的过程。中国高铁运行里程已超4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工业旅游区正是中国铁路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标志。

上述工业旅游项目,以企业(或行业)博物馆和骨干企业生产线展示相结合为主,如山东青岛啤酒博物馆、内蒙古包钢工业旅游景区、辽宁鞍钢红色钢铁之旅工业旅游基地、吉林长春中国一汽工业文化旅游基地等。这些活态工业遗产仍然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继续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着贡献。

创新型工业旅游项目,一般利用旧的工业厂区,通过产业转型和迭代发展新产业,如科技研发、文化教育、艺术传媒等,从而实现工业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类工业旅游项目多以科创园、文创园的形式出现。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就是原751厂退出生产后在原厂房和设施、设备基础上建成,如今已变身为以时尚设计为核心的国际化、高端化、时尚化、产业化的设计产业交易平台。2021年,这里入选北京市首批旅游休闲街区,并与798园区联合以“朝阳区798-751艺术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目前,工业旅游已经覆盖全球、全面开花,除了工业旅游发展较久的欧洲、美国、日本外,在南非、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工业旅游也在旅游产业中独树一帜、快速兴起。

法国的葡萄酒之旅、德国的汽车文化之旅、日本的铁路之旅,以及辐射欧盟30个国家、拥有2200个景点和16条主题线路的欧洲工业遗产之路(the European Route of Industrial Heritage),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业旅游产品,成为当地旅游的王牌,也彰显了这些国家工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迅猛,但联动还不够。可以把城市及省际的工业旅游项目串起来,形成城市间的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如北京的798、751、首钢、二通、二七机车厂、莱锦、新华1949等。行业主管部门也可以把本行业的工业旅游项目串起来,形成主题工业旅游线路,如钢铁、纺织、机械、电子等。东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各省之间也可以形成区域工业旅游线路,通过火车、汽车、骑行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

同时,建议将城市庆典、体育、文化、艺术等大型活动的组织与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密切结合,促进工业旅游的发展。北京冬奥会与首钢、上海世博会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与滨江工业带、江苏园博会与水泥厂和矿区生态修复、深圳深港澳城市艺术双年展都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在城市转型发展、亮点打造、形象塑造、活力培育,以及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遗存更新利用方面都作出了示范性探索。

工业旅游与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游不同,需要游客对工业美学有所欣赏,对工业生产原理和材料科学有一定认知,并对新科技、新发展有兴趣。

工业旅游肩负着一定科学技术教育功能。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要从娃娃的教育抓起、从日常生活的氛围营造做起,建议把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业文化和工业精神浸润在每一处工业旅游基地中。

工业旅游作为旅游产品,由于地域位置、产业类型的不同,人们参与程度和感兴趣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冷热不均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市场竞争的体现。关键是企业要抓住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精准定位,做出自己的特色,在红海中寻找蓝海,实现突围。

2022年7月9日,游客在宁夏石嘴山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内游玩(冯开华/ 摄)

猜你喜欢

遗产工业旅游
遗产怎么分
工业人
千万遗产
旅游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
“工业4.0”之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