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是提振内需的重要动力

2023-02-07本刊评论员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内需城镇化

本刊评论员

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衔接起来,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年新气象。多个城市发放消费券,覆盖汽车、餐饮、冰雪运动、文旅等多个消费领域;旅游景区出台新春门票减免政策吸引游客;商场饭店重现排队人流,建设施工现场一派火热……元旦假期以来,各地消费市场回暖提速,投资项目加快落地,各行各业释放活力,为新一年开了个好头。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对未来一个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作出部署,要求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衔接起来,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培育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城市设施规划建设和城市更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平衡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这一系列举措为扩大消费与投资注入动力,为市场增添良好预期与强大信心。

尽管当前国际环境风高浪急,中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存在,但中国这一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仍在不断成长壮大。从战略上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也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主动选择;既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更高效率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着力点。其中,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就是新型城镇化,最大潜力也在新型城镇化。只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分解绑扩大内需的制约,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充分释放内需潜能、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扩大消費需求的加速器。要大力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可及化,有效提升消费水平。从需求规模上看,“十四五”期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意味着每年农业转移人口达到千万级规模,由此将带来巨大的购物、住房等消费需求。从需求质量上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城市越是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就越能为提振内需创造规模与质量空间,通过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释放新老市民的消费潜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

新型城镇化是拉动有效投资的倍增器。要大力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拓展投资空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能够打造内需新的增长极,而且能够完善内需增长空间格局。目前,我国中心城市周边的都市圈都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小城市和县城通过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不仅会通过承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释放大量投资需求,也能通过城市更新、提升一体化发展效率来缩小城市间发展差距。城市治理者要善于把握投资方向,不断破除投资障碍,以投资强供给为扩大内需夯实坚实基础。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还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产权制度等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流通体系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对于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至关重要。这不仅考验着城市治理者以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魄力与能力,也检验着其责任与担当。

战鼓催征马蹄疾,砥砺奋进正当时。新年新使命,每一座城市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努力闯新路,在扩大内需中展现新作为,持续助力中国经济的大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内需城镇化
扩大内需居2023年经济工作重要任务之首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解读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