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专家眼中的魅力中国城市

2023-02-06张晓

国际人才交流 2023年1期
关键词:外籍许可人才

文/张晓

在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和外国专家服务司的大力支持下,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于2022年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2022年12月主题活动结果发布,2021年度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为: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青岛、广州、苏州、南京、武汉、成都。2021年度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潜力的中国城市为:西安、济南、重庆、昆明、天津、无锡、烟台、合肥、长沙、厦门。

主题活动于2022年3月启动,紧扣“城市开放与人才引进”这一主题,调研在华外国专家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的感受和评价,了解外国专家在华工作生活的关切和诉求。主题活动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经济水平、外资活跃度、历年主题活动结果和城市中心辐射力五个标准,在全国筛选了41个城市(不含港澳台)作为调查测评对象,根据工作便利度、生活便利度、社会环境、城市互评、城市外向度五个维度设计了52个调查指标,编制了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公开收集调查问卷和线下特邀外国专家填写问卷的方式,共收到有效问卷5625份,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高层次海外人才等高端专家填写签名问卷147份,其他外国专家问卷5478份。参与调研的在华外籍人才来自131个国家,来自美国(756人)、韩国(700人)、日本(551人)、英国(380人)、加拿大(247人)的人才数量位居前五。在147位受访的高端外国专家中,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是排名前四的人才来源国。参与调研的外籍人才主要在中国企业(41%)、外资企业(24%)、高校或科研院所(15%)工作。根据对两类问卷、五个维度加权统计计算,得出了41个城市的吸引力得分,根据得分排名得出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和最具潜力的中国城市。

主题活动的相关研究是持续观察中国城市国际吸引力的风向标,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数据及研究支撑。基于2021年主题活动的研究报告将于2023年出版,分析我国主要城市对外国专家的吸引力,呈现我国城市开放发展的新趋势。

城市吸引力的五大维度

2021年度“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从工作便利度、社会环境、生活便利度、城市互评以及城市外向度等五大维度分析、研究各候选城市的表现。

工作便利度是指外国专家对所在城市工作环境的满意度,涵盖了办事手续、工作环境和工作保障情况、科研工作等方面。社会环境衡量外国专家对所在城市社会环境建设和发展方面的满意度,涵盖了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文化氛围、社会友好程度等方面。生活便利度涵盖了城市生活成本、城市交通出行与基本保障、文化与休闲等方面。北京在工作便利度、社会环境两个维度都位居榜首。城市互评是各城市外国专家跳出自身工作、生活所在城市,对所有参选城市在城市知名度、友善度、生活适宜度、创新活跃度等方面排名,上海在城市互评维度上独占鳌头。

城市外向度是城市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主要通过经济外向度、科研发展情况、城市统计基础数据等指标衡量,包括经济外向度、发明专利授权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R&D投入占GDP体重、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城市高校数量、当年新增常住人口数量、移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友好城市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瞪羚企业数量等。“北上深”位列城市外向度前三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本次调查测评结果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七个城市位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及其周边地区,其余三个城市分别是东部沿海城市青岛、中西部中心城市武汉和成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个中国城市的分布凸显了我国关于“3+N”人才高地和平台建设的突出优势。

影响外籍人才来华工作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外籍人才的关注重点集中在经济发展、人才政策和自身在华发展前景。在2014年度调查测评中,悠久的历史文化曾是中国对外籍人才的最大吸引点;2018年度调查测评中,经济发展前景成为吸引外籍人才来华的最主要因素;2021年度调查测评中,中国出台的引才政策、经济发展前景、工作机会多成为吸引外籍人才来华工作的主要因素。

对特邀的147位高端外国专家的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城市经济现状和发展前景、城市引才政策和生活便利程度更受关注。可见,对高端外籍人才来说,出台实施更积极的引才政策是吸引外国人才来华工作的重要举措。

外籍人才获取在华工作信息主要有以下途径:熟人、亲戚、朋友等推荐(24.04%),用人单位在网站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和人才中介机构招聘(24.60%),行业协会或同行交流时推荐(10.45%),以及政府和用人单位的海外招聘(16.81%)。但对于高端外籍专家来说,超一半(52.9%)通过熟人、亲朋或者行业协会、同行推荐加入在华工作单位。可见,对于高端人才来说,行业学会、协会等以才引才的方式是比较有效的引才途径。

外国人来华工作涉及签证、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证件办理。近六成受访者表示办理相关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手续与前一年相比更便捷了。2017年全国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外国人来华工作统一办理工作许可,不再区分“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上海、北京都将外国人工作许可审批权逐渐下放,设立“单一窗口”,实现外国人工作许可及工作居留相关证件一站式服务。受访外国专家提出希望推行“两证合一”,有专家表示现在工作、居留每两年更新一次,比之前的一年一次要便利一些,但居留许可与工作许可期限不匹配依然为他们带来频繁办证等不便,如果居留和工作许可办理合一将会大大提高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证件办理效率。

我国的科研环境得到外籍人才积极评价。84.7%的受访外籍人才认为在中国能充分发挥才能。外籍人才对我国科研环境评价较高,对研发经费充裕程度、设备、知识产权保护、学术风气和创新氛围等各项,选择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都在80%以上。86.7%的受访者对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创新氛围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

长期居留、教育医疗等问题受关注

受访外籍人才希望得到改善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期居留政策加快落实,改善教育医疗环境,提供长期发展机会以及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于永久居留,司法部2020年2月发布《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因引发了激烈讨论至今仍未出台,但有关城市已经开始摸索永久居留的相关便利措施。为提升北京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实施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积分评估制度,主要适用于中关村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中关村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两类群体。

就医问题也是外国专家在华工作生活的一大难题,“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医疗服务”等反馈是外国专家的心声,国际化医疗费用昂贵、国际医院和国际化医疗资源不够丰富,就诊存在语言障碍、异地就医难等问题都限制了外国专家在华就医。

受访外籍人才希望进一步改善子女教育环境,认为资源不够丰富,子女教育选择不够多样化,目前私立学校质量良莠不齐。此外,据调查,相当比例的外籍人才子女就读公立学校,外籍人才期待畅通普惠性政策,方便子女就读公立学校。

向国外汇款困难仍是一个痛点。目前,上海、青岛等市已开展外国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上海于2020年开展试点,银行可不再审核外籍人士劳动合同和税务凭证等相关证明材料,让有志在华发展的外籍人才生活更加便利。

2021年主题活动由《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组织实施,长城战略咨询为本次主题活动提供问卷收集和数据分析的支撑工作,活动得到全国各地科技部门、外籍人才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本期“特别策划”将介绍杭州、广州、苏州、西安等城市在主题活动的表现,展现其国际化风貌。

主题活动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举办12届,为各地外籍人才管理部门改进和提高外国专家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一手调研资料,成为各地改进外国专家工作的重要抓手。下一步,主题活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要论述精神,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外籍许可人才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版权许可声明
人才云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福利
版权许可声明
版权许可声明
本期作者介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