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强国人才为先 国际交流刻不容缓

2023-02-06张其军

国际人才交流 2023年1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世界科技

文/张其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10年新时代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首次以独立章节阐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高瞻远瞩地把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国家向前发展的战略方针。

科技改变历史,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向我们走来

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绝大部分都是农耕文明,劳动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抗争能力几乎没有。能填饱肚子并略有结余便可算是小康之家了。用现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来讲就是回溯200年之前的人类历史GDP长期徘徊在低水平发展水平,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蒸汽机——人类第一次用科技的手段使劳动生产率呈现跳跃式提高,人们从繁重的手工劳动时代进入机器生产时代。世界银行数据资料显示,以2011年国际标准元计算公元元年至公元1700年间全球GDP增长不足5000亿国际元;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100多年时间全球GDP增长了25000亿国际元(1900年),是过去近2000年的4倍。到了1960年短短6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全球GDP增长至14.6万亿国际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百年的4倍以上。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仅用55年时间全球GDP总和更是1960年的7倍以上。毫无疑问,科技的力量让人类的文明插上了飞跃的翅膀,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文明的历史脚步越走越快。

18世纪之前的英国是位于世界之隅以农牧渔和小手工业为主的毫不起眼的欧洲小国,发展长期受制于欧洲大陆列强。18世纪后期以执掌蒸汽机技术先驱之优势,英国经济犹如插上翅膀迅速腾飞,率先工业化使其从欧洲激烈的争霸战中脱颖而出,并依赖坚船利炮迅速扩张其海外领地和殖民地,搜刮全球资源,奠定其第一世界强国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加快了欧洲列强野蛮扩张掠夺他国资源的步伐。19世纪末,美国在电力和电气等一系列重大发明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崛起并很快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20世纪前50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不仅仅是付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数千万生命代价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时英国的“日不落帝国”之梦也彻底破灭。具有科技、人才和创新优势的美国继而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百多年来长久不衰的第一世界强国。

其实,世界6000年文明史中,中华大地的经济发展长时间居于世界强国的地位。错失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连年的战争使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时人均收入不足几十美元,工业基础几乎是零。幸运的是,中国有了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在艰难的国内国际环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勤劳和智慧仅仅用70年时间使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人均收入过一万美元,不靠霸权、不靠掠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今天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精准医疗和数字经济等绿色发展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向我们走来。谁能优先掌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谁便有机会驾驭世界经济的增长点,执世界强国之牛耳。对中国和中国人民而言,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更是重要。

然而,纠结于“修昔底德陷阱”危机的美国和激烈动荡的国际地缘政治大环境能给中国机会吗?中国具备了迎接挑战的能力吗?

中国经济带动全球,但中国世界500强企业平均盈利率低于世界500强平均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框架中是从学跑到跟跑的过程。欲执掌世界经济发展的牛耳必须实现领跑。因此,客观分析我们的长处和短处尤为重要。

不难看出人类经济实现高速发展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尤以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突出。从世界银行1960年至2021年世界主要经济体GDP(以美元计算)的变化可以看出,美国经济一直处于全球发展的领先地位;2000年以前日德英法四国经济基本处于稳定增长。欧盟27国经济长时间与美国并驾齐驱。2000年后以加入WTO为契机,中国把新中国成立50年学跑积攒的力量迸发出来,快速跟跑20年成为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经济快速崛起。2005年中国GDP规模超越法国,2006年超越英国,2007年超越德国,2010年超越日本,2021年超越欧盟27国总和,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美国这10年经济增长依然十分强劲,2021年中美经济规模的差距超过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全年的GDP总和,达到5.3万亿美元。与2006年中美间GDP差距最大的11万亿美元相比,中美经济规模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值得关注的是,印度自2003年起经济开始腾飞至2021年GDP超越法国,并与英国持平。与2005年时的中国赶超情形似曾相识,不容小觑,尽管2021年中印之间经济规模的差距接近日德法英四国总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在中华大地实现全面脱贫。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按购买力平价汇率换算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6.18万亿国际元,超越欧盟27国的15.97万亿国际元,2016年达18.71万亿国际元,超越美国的18.69万亿国际元,2021年更是超出美国约4.3万亿国际元(接近德国当年的平价购买力的总量4.8万亿国际元)。对标近十年经济数据,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更是令人瞩目。按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与2011年相比,2021年全球经济总增长量达到51万亿国际元,即十年间世界新增经济总量已超出中美两国在2021年的总量之和,其中中国经济的贡献值占比达26.31%,超出G7国家总贡献量近两个百分点,更是欧盟国家总和的两倍以上。美国的贡献值超过欧盟国家总和,印度的贡献值占比超出德日英法四国的总和。

1960—2020年间世界主要经济体GDP规模对比图(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近十年全球经济发展数据表明,中国与美国及欧盟已形成三驾并驱带动全球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火车头,而中国已呈现出领跑全球经济发展的最积极力量。

中国力量还体现在日益壮大的生产企业规模上。根据《财富》杂志报道,世界500强企业的总产值约占全球企业总产值的1/3,2022年仅中美两国企业数量已占据世界500强企业一半以上(53.6%)。五年来,包括美国在内的欧美主要国家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只有中国保持逐年递增势头。

数据显示,中美两国世界500强企业营收和利润总和占世界500强企业的60%。美国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虽然比中国少22家(4.4%)、总营收额仅低于中国0.86%,但是美国企业的总利润是中国企业利润总和的208.17%,其赢利能力远超中国企业。英国入围世界500强仅有18家企业,但其企业平均利润率接近美国,居全球第二。值得关注的是,仅有5000多万人口的韩国有16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其赢利能力在亚洲国家居于首位,超过日本企业。中国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盈利率低于世界500强平均值约3个百分点,需要引起重视。

人才强国是科技强国的支撑,从诺奖数量观测整体科技实力

美国建国仅有246年,自1894年GDP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一至今已有128年。2021年美国的经济规模已相当于7.2个英国、4.5个日本或5.4个德国,远远地把百年前旗鼓相当的昔日列强甩在后面。美国强大的基础与其人才立国政策密切相关。

诺贝尔科技领域奖项虽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人才实力,但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教育水准和创新人才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英法三国科学家占全部诺贝尔科学奖的半壁江山,尤以德国最多。德国强大的教育、科研和工业制造能力是德国在“一战”失败后能够迅速恢复并敢于发动“二战”的底气所在。美国科学家仅在“一战”后开始崭露头角并迅速增多,至“二战”后的1950年,美国科学家的获奖人数开始超越全球其他国家总和并维持优势至今。

2000—2020年主要国家/经济体研发总投入比较(数据来源:OECD)

不仅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美国便制定所谓“回形针”计划秘密收集德国科学家资料,苏联也不例外。美苏两国在战后迅速行动,从德国分别攫取或雇用1600和2000余名顶尖科学家用于各自的战略目标建设。

“五眼联盟”国家科学家获奖数量几乎是欧盟27国的两倍,更是金砖五国的十多倍。美国的诺奖量占“五眼联盟”总和近七成,英国占两成以上。美国科学创新体系的核心就是制订一系列国家计划,不断地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来美国创业,支撑美国强大的创新能力、现代化生产技术和军事实力,这也是美国能够称霸全球100多年的人才基础所在。

合理完善的包括各基础教育阶段在内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对于培养人才特别是富有创新能力的栋梁人才尤为重要。全球综合教育水平排名前十的大学基本上也是获诺贝尔奖各类科学奖项的佼佼者,而英美两国包揽了前十名大学。

博士教育是系统性培养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新中国直到1981年才正式在大学设立博士教育机制。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和中国教育部公布的资料,2000年美国的博士数量是200万人,而中国用20年从零开始达到6.5万人。2018年,美国博士达到450万人时,中国仅为82万人。

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是孕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大学全球性综合排名可以横向对比该国的教育质量和人才成长环境。根据2021年8个国家大学在全球1000所最优大学排名的数据。排名前200的大学中美国占92所,中国以11所居第三位,位于英国(19所)之后并超越德国的8所。日本仅有2所大学入围。在排名前500的大学中未见印度的身影。世界排名前1000的大学中美国占253所,中国100所,英国79所,德国54所,法国37所,日本24所,俄罗斯13所,印度13所。整体而言中国落后美国很多,但已超越日本、法国、印度和俄罗斯,与英国和德国大致在同一档次。

从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来观测整体科技实力,当下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与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的科技实力对比还有相当距离。然而参考美国超越他国的历史,随着中国在教育和科技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未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数量和获得诺贝尔奖数量的突破并非纸上谈兵。习近平总书记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这凸显了党对实现新中国成立百年奋斗目标的清醒认识。

加强科技投入激发创新活力,中国专利申报数量高居世界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总结近十年发展经验,明确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球各主要工业国家或经济体均把对科技创新领域的较高水平投入作为保障各自发展地位的重要手段。对比主要工业国家的科技投入数据,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借鉴作用。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近20年来主要国家或经济体研发投入均保持稳步上涨趋势,而中国的上涨速度远超他国,尤以最近10年幅度最大。中国的研发总投入在2008年超越日本,2014年超越欧盟27国总和,至2021年已大幅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这说明了近20年中国经济腾飞的背后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强有力支持。

对比近20年各国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美国、德国、日本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GDP占比逐年稳步增加,现均达3%以上。引人注目的是韩国科技投入GDP占比高速增加,如今已达4.5%以上,居世界首位。这与韩国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和其赢利能力相吻合,说明科技投入对人才创新能力的激发效果。英国科研投入的GDP占比始终低于2%水平,结合其教育质量和诺奖数量以及世界500强企业的利润率数据,说明英国在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的效能上具有较高水平。印度科研投入长期低于其GDP1%水平,其近年GDP规模大幅增长,估计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处于低水平加工水平。结合印度的大学教育质量数据,印度追赶中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和速度将大打折扣,能否再现中国GDP赶超德国和日本的势头有待观察。反观中国20年前科技投入GDP占比不足1%,与印度接近,但20年来力度持续加大,至2020年已达2.4%,超过欧盟27国的平均水平。与印度不同,中国的经济规模腾飞有强大的科技投入支撑,奠定了继续高速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国科研投入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差距恰恰反映出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

发明专利的数量对科技创新投入的产出比具有指标性意义,更反射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活跃程度。中国20年来不断增强的科技投入,大大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专利申报数量高居世界首位。需要指出的是,专利的数量并不表明专利本身的含金量和其可商业化价值,专利的价值需经历科学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验证来评估。但可以评判的是,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召唤,活跃的创新氛围和科技转化能力无疑是孕育绿色工业革命的摇篮。中国大有希望。

专利申请所在地反映申请人期望其知识产权在相应区域获得保护以避免竞争者在相应区域的竞争举措。申请地与发明所在地、生产地以及销售地有关。本地专利比例高一方面反映出本土产品的国际化程度低,还折射出国外产品进驻程度有限。根据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国数据分析,在中国专利局申请国外专利数量仅占总数的6.68%。在外国专利申请占比低于40%的国家中有俄罗斯(20.05%)、印度(38.91%)、韩国(31.75%)。海外专利申请比例高一方面显示申请人对申请地市场的期待,另一方面显示申请地市场对国外专利申请的吸引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基数庞大,相对较低的国际专利比例并不能反映实际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中美日韩等十国专利局受理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总量的88%,其中中国2021年达到69540份,全球占比25%,高于美国的21.4%。

以上数据表明中国不仅仅是创新产品研发最活跃的国家,同时也是国际专利最大的受理国。全球前三大经济体中中国是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

全方位培养人才,建设健康可持续的国际人才交流机制

归根结底,科技强国梦离不开人才强国建设的支撑。纵观英美科技强国的发展之路,国际人才、国际交流始终是教育和科研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建于1096年的英国第一所大学在开始的70年称作宗教学堂更为恰当。1167年英法两国发生争执,英王下令召回全部留学巴黎的英国学生学者。号称“世界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源于公元9世纪末巴黎圣母院的索邦神学院,曾有大量英国学生学者在那里深造。1167年时学院已有神学和哲学专业之分。这些返英的学者大部分进入当时唯一的大学牛津大学,大大促进了牛津大学的发展。1209年因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牛津大学部分师生徒步东迁汇聚在剑河畔,剑桥大学得以诞生,开启牛津剑桥双雄时代并延续至今800余年。1636年剑桥学生哈佛等人在美国创办了哈佛大学,开启美国高等教育时代。哈佛、剑桥和牛津这三所大学以及之后建立的一系列大学奠定了英美诺贝尔奖强国和引领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

清末以来,探求中国发展道路的无数志士仁人哪个不是人中豪杰?老一代革命家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黑暗的中华大地从此亮起前进的指路明灯。这个领导中国人民解放的坚强团队中不乏从海外汲取知识归国的人才。中国共产党人撑起了中国的脊梁,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胆识,为中华民族史翻开了新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吸引了一大批海外学者放弃海外优越条件回国。在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华大地上成功研制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等等都离不开海外归国人才的贡献。不可否认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建,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对奠定中国的工业基础和教育科研发展有难以估量的贡献。改革开放40多年,一大批学生学者留学海外,以各种方式报效国家。中国近20年在各领域的长足发展,同样得益于海外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的普遍开展。

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GDP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任重道远,容不得半点松懈。尽管中国在全球GDP占比、世界500强企业规模、发明专利占比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全球地缘政治变化可能会严重影响中国发展的和平环境,影响海外市场的稳定。加快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海外人才交流机制,打通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进程各环节的通道,搭建中外合作共赢的桥梁,加深和强化中外的互信基础,把中国价值观建设融入人类共同价值观建设中等都离不开全方位人才的培养,健康可持续的国际人才交流机制建设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世界科技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工业革命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科技在线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