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下人的年俗(下)

2023-02-06王跃文

时代邮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龙灯礼金腊肉

王跃文

溆浦人的年夜饭,一定要煮腊猪头。腊猪头过年时叫“财头”,祈愿来年财源广进。财头一大早就下锅煮,炖得腊香满屋。炖好之后,切成两半,郑重地放在祭盘里,托到神龛前,焚香九炷,三炷一把,插在香炉里,又配以供果、供酒,祭拜祖先。讲究的人家,还得端着祭盘上坟拜祖宗。一应仪式完毕,主妇拿刀把财头肉切成小块。小孩子们早馋得不行了,围着砧板抢肉吃。

小孩子们吃得满肚子油腻了,年夜饭才摆上桌子。一家人围在桌前吃年夜饭,大人们兴致勃勃,小孩子们心不在焉。孩子们早吃饱了,心里只惦记着压岁钱。小孩子们要拿到压岁钱,得先陪着大人守岁。守过子夜,迎来新岁,大人才掏出钱来。大些的小孩有心眼,压岁钱到手就藏起来了。小小孩压岁钱放在枕头下压一晚,第二天又回到大人口袋里去了。小小孩记事的,醒来会再问大人要钱,或是哭闹。大人脸色变了,说:新年新时不准问别人要钱,新年新时不准哭!小孩子玩得太疯,或惹了祸,或是哭了,便会挨巴掌。又有说法了,说是小孩子新年挨打,越打越长高,喊作“打长”。

正月初一,家家都会睡懒觉。前一天守岁晚了,早起也早不了。起床之后,见人就拱手拜年,说的尽是吉利话。正月的禁忌很多,比如不准说不吉祥的话,不准掏人家口袋,不准空手进人家的门,男人不下地,女人不做针线。初一不准扫地,怕把财气扫掉,也不倒垃圾,亦是财不外送的意思。

非亲非故说拜年,只是口头上的祝福。亲戚间正儿八经拜年,多从正月初二开始。拜年只在姻亲间,一般又是男方拜女方家。男人领着妻儿往岳父母家拜年,还须拜妻家伯叔姑舅姨等长辈。礼信通常是腊肉一块,糍粑八个,柑橘八个,冰糖一包。依旧时的讲究,礼信都放在竹篮里,上面拿毛巾盖着。受拜的长辈通常要留客人吃饭,远的歇一夜,近的当日即回。年礼不可全都收下,新年提空篮子归屋不吉利。结婚新人拜年,又是别有规矩。受拜的长辈须收了腊肉,打发新人一包棉花。新人来日得子,收了腊肉的长辈,就得捉只鸡去贺喜。

正月初三,开始舞龙灯,谓之“出灯”。舞龙灯每到一村,便家家户户都得去,谓之间村不间家。晚上有龙灯舞到别的村上去,舞龙灯的头人须着人先送帖子,主人家好有准备。旧时,只须打发些糍粑即可,如今须是封红包。谁家今年有喜事,起新屋的,收亲嫁女的,儿女上大学的,须多准备些礼金。事先还须同龙灯的头人商量礼金多少为宜。哪怕先说好礼金多少,也要分次慢慢地给,图个热闹。主家每给一次礼金,头人就领着众人高呼一声:“高升!”喊“高升”,意思是还要往上加礼金。直到头人喊声“好的”,龙灯才摇头摆尾出阁而去。龙灯共舞十天,正月十三收灯。收灯之夜,舞龙人聚到河边,焚香烧纸,龙入江河。

猜你喜欢

龙灯礼金腊肉
腊肉飘香
礼金互免卡
闲话“腊肉”
舞龙灯
礼金不算遗产 儿子未能继承
吹了七天七夜的腊肉
舞龙灯
论“非法收受礼金”的刑法规制
正月初十舞龙灯
腊肉香,故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