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德里安:“网格狂魔”养成记

2023-02-05刘晗

世界博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红黄蓝蒙德里安线条

刘晗

艺术是超越生活的奇迹,创作过程中偶然背离初衷的失误也会让作品呈现出别样风采。画有法,但无定法,中国明代文人徐渭《驴背行吟图》的断线,以神来之笔挽救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尴尬。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丢勒,其作品《犀牛》漏洞百出,但并不影響其流传百世。艺术作品自诞生起便命运叵测,毕加索的《梦》因意外损毁身价大跌;古斯塔夫·梅茨戈尔的《袋子》被清洁工误当垃圾处理;莫瑞吉奥·卡特兰的《喜剧演员》——一根粘在墙上的香蕉,展出几天后表皮变黑,竟被同行摘下吃掉。乌龙事件频出,业内不得不反思艺术品与寻常之物的界限,大众甚至开始质疑,这些打着艺术幌子的作品,究竟是艺术家谙熟挪用之道的创意还是骗子刷存在感,迎合恶趣味的圈套。

如何欣赏艺术品成为摆在大众面前的一道难题,有时连专业策展人也会束手无策。在荷兰画家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 (Piet Cornelies Mondrian) 诞辰150周年之际,展方却曝出他于1941年创作的《纽约市一号》已倒置展出数十年之久。这幅由不同颜色的胶带交织而成的作品,既没标注亲笔签名,从彩色胶带条的布局也很难分辨正反,即便再将作品旋转一个方向,依然不妨碍观看。时过境迁,画上物料已变得脆弱不堪,如果改变陈列方向,极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只能将错就错。《纽约市一号》的正确打开方式随着蒙德里安的辞世成了未解之谜,同时也赋予其更多元的阐释空间。

蒙德里安在谈到抽象艺术时说道:“艺术高于现实,而与现实没有直接关系。要想在艺术中接近精神性的层面,就要尽可能少地利用现实,因为现实与精神性本是相互对立的……当我开始绘制抽象绘画时,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画面带入我们周遭的环境,让它具有真实的存在感。”也许是蒙德里安有意为之,作品陈列方向本无对错之分,静态线条传递着动感明快的节奏,叠加的胶带是天际线,也是霓虹闪烁的大都会。

风景画学徒:贴近自然还是远离世界

艺术家之所以钟情于诗和远方,是因为思维过度承载的记忆和图像等繁杂信息已无法再造怡然自得的氛围。自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以降,风景画300年间再无可圈可点的后来人,直到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以其巅峰之作《三棵树》接棒。随后,18世纪英国画家威廉·透纳的《海上渔夫》以及19世纪约翰·康斯坦勃尔的《干草车》呈现出了英伦岛国风情。以卢梭为代表的巴比松画派深入枫丹白露林间,亲临现场对景写生,以抵抗对政局的不满。莫奈的《日出·印象》、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等一批印象派画家重光感,更将风景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网格生涯之前,蒙德里安的求学经历几乎和懵懵懂懂的爱好者如出一辙,心怀理想的他在现实中受阻后,考入专业院校,接受正统训练。故乡荷兰海牙的画家集团自成一派,他的作品延续了荷兰现实主义画风,兼有巴比松画派的写实风格和印象派的感性笔触,蒙德里安的艺术启蒙正是从传承艺术大师起步的。

对于新兴的流派和理念,年轻的蒙德里安同样有所期待,他沉醉于象征主义作品中那秘而不宣的多重隐喻,加入通灵组织,挖掘潜在的纯粹真理;他着迷于梵高的鲜艳色调和流动线条,效仿《星空》的深蓝基调创作出了《夜晚的红树》,严冬时节的一颗光秃老树,褐红的枝条交错缠绕,富于张力的表现颇有浪漫主义遗风。与此同时,他也对野兽派狂放的涂抹跃跃欲试。

巴黎是蒙德里安的福地,在那里他偶遇了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的立体主义作品,之后的创作风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从写实派转向抽象派。相同的母题,时隔3年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造型:《灰色的树》仅保留了树的大致形象,细枝末节高度抽象化,大有去粗取精的意味,但简化后的组合又不失自然的蓬勃生机。纵观蒙德里安的艺术生涯,多种流派对他而言皆是过眼云烟,他深知“真正的艺术家更倾向于被线条、色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画面描绘的物体本身”。为了实现理想的视觉效果,蒙德里安不断转换赛道,有幸结识了彩色玻璃艺术家巴特·范德莱克,以及酷爱直线的杜斯堡,他们共同发起了“风格派”(De Stijl)运动,旨在以抽象几何、纯粹色彩体现宇宙法则的秩序。“新时代的意识从一切事物中显现出来”,他们的宣言既是创作共识,也隐晦表达了反战情绪:艺术不再为政治和宗教服务,而是要呈现脱离表象的真相。

方格教父:打破规则还是凝练真理

乍看上去,红黄蓝、黑白线条构成的矩形构图,就算是零基础的绘画新手也能模仿个大概,然而就是这些最简单的元素凝练成了历久弥新的现代主义图腾,蒙德里安也因此被冠以世上最易被模仿的艺术家的称号。他缔造的格子物语在百年间给建筑界、时尚圈在内的大师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意,荷兰建筑大师里特维尔德的成名作红蓝椅将二维平面的格子拓展到了三维空间,并将革新构思应用到了施罗德住宅的建造上,勒·柯布西耶操刀的海蒂·韦伯博物馆也有着蒙德里安的烙印。2022年,正值法国奢侈品牌圣罗兰成立60周年,品牌创始人伊夫·圣·罗兰曾高价收藏蒙德里安的真迹,并率先将其作品推广到时装以及美妆上,从《红黄蓝的构成》里截取精髓,以同名裙装向偶像致敬。

蒙德里安的格子系列从《色彩平面构成·三号》时起形成规模:“在一个平面上构建线条和色彩的组合,以极致的方式来表达普遍之美。造物主触发的灵感,在激情状态中萌生创作冲动,尽可能地接近真理和抽象的一切事物。”

看似随心所欲的描摹事实上却隐藏着类似黄金分割的帮衬,精密计算可谓用心良苦。“蒙德里安拼图谜题”至今还没有解决方案,其“网格狂魔”进化史的每个阶段都少不了灵魂伴侣,他从数学家好友苏恩梅克尔提出的“造型数学”概念中发现了空间原则:垂线构建静态空间、水平线协调动态旋律,以及跳跃的黄和延展的蓝需要红来中和。蒙德里安自成一派的“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有赖于他在多种艺术中探索彼此的通感,在《新造型主义:在音乐和未来戏剧中的实现》中他提到色彩和声音存在着关联,因此观众对网格的观看不止是视觉上欣赏,还是唤起乐感的多重体验,通过静观冥想洞察自然的内在规律。

蒙德里安作品《夜晚的红树》。

1933年,蒙德里安在他的工作室。

蒙德里安格子系列作品。

法國奢侈品牌圣罗兰从蒙德里安作品《红黄蓝的构成》里截取精髓,以同名裙装向偶像致敬。

蒙德里安作品《纽约城一号》。

蒙德里安毅然决然坚持直线的画法,当杜斯堡提出使用对角线时遭到他的强烈反对,二人以杂志为阵营相互抨击,最终不欢而散,他一手创办的风格派也不了了之。和朋友分道扬镳后,蒙德里安特立独行的世界里,除了横纵线搭起的方格,再无其他。二战后他被迫移居纽约,繁华耀眼的都市风景打破了他坚守了20多年的绘画程式,流光溢彩的氛围点亮了他笔下一成不变的黑色线条。而红黄蓝的小方块密集排列组成的彩色线条,如同画布上跳跃的音符,伴着狐步舞的节奏,奏出他钟情的爵士乐。

蒙德里安是第一个从画框出发进行创作,而不是将自己限制在画框当中的画家。比起雕塑和建筑,他的绘画在自由表达上有着先天优势,在纵横交错的有限空间里实现跨越文化和种族,无需言语的普世化表达,“红黄蓝”3原色构建的“魔性”网格,凝练成经典的视觉符号,如同草间弥生的波点、梵高的星空一样深入人心。少即是多,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简单的构图临摹起来极易上手。可对于设计师来说,这又是他们点亮创作灵感的通用公式。费解难懂的抽象画竟潜移默化带动了全民艺术美育,蒙德里安的色彩实验在拼贴和改造中焕发着生机。

(责编:常凯)

猜你喜欢

红黄蓝蒙德里安线条
神奇红黄蓝 滴染变变变
用“五点教学法”创作蒙德里安冷抽象绘画的探究
带蒙德里安一起回家
带蒙德里安一起回家
红黄蓝
爱上红黄蓝 爱上幼儿园
红黄蓝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