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多元的酒文化

2023-02-05丁咔

世界博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居酒江户日本

丁咔

江户时代以后,居酒屋文化扎根日本,酒完全成为了嗜好品。

喜也好,怒也好,哀也好,乐也好,美酒往往最能安抚凡人心。酒精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着实占据了一席之地。

最近猛然发觉,认识的日本朋友多是好酒之徒。平时下班回家,有事没事先喝上一杯啤酒解解乏。非常时期也要把红酒、清酒囤足,保证线上酒会随时开起。出差偏僻乡野,行李里首先要备上两瓶威士忌——附近太荒凉了,连个居酒屋都没有。当然,日本一般城市里居酒屋的数量还是非常之多,完全可以满足社畜们一家家地续摊到凌晨,醉倒并露宿街头早就是司空见惯的风景。便利店里的酒水基本也是琳琅满目,尤其是各种品牌的啤酒总是随着季节迅速上新。不想跑远,街角的自动贩卖机里随时都有几款酒水在等待。春樱绽放的时节,户外即是酒场,一群人在樱花树下载歌载舞喝起花见酒,恰有几分古人的风流。

让人不得不感叹,在以侘寂文化著称的日本,饮酒远比我们想象得要丰富多彩。

美酒与神明

日本人与酒的缘分,最早能回溯到绳文时代。在绳文时代前期的池内遗迹发掘中,就曾发现了过滤果实酒的痕迹。到了弥生时代后稻作文化得到发展,传说巫女会将大米嚼碎吐入壶中,利用唾液的酵素发酵做成口嚼酒。这在奈良时代初期编撰的《大隅国风土记》里可见记载,称得上是用米和米曲酿酒的最初原型。日语“酿造”「醸す(かもす)」一词,据说就是源自“嚼”「噛む(かむ)」。

一开始的酒可不是寻常物。在有着八百万神信仰的日本,人们会将当年最早结穗的稻米酿成神酒,奉献给神明,以此感恩今年的收获,祈愿来年丰收、无病息灾。可以说,酒是与神明交流的神圣手段。奈良时代的《播磨国风土记》中如此写道:“将敬神的大米用水浸湿,发霉(曲霉菌)之后造酒敬奉给神明,并举行酒宴。”一般来说,在行事结束后的直会,参拜者们要一起享用神酒,借此获得神力的加持,所谓神人共食。

一直到平安时代,酿酒事务都归朝廷直属管辖,宫内省设置了专门的造酒司。成文于平安时代中期的法典《延喜式》里,详细记录了朝廷的酿酒方法。平安时代后期,平安京官厅势力衰退,酿酒的重任向寺院或神社转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酿酒就是神事本身。各道工序会配备专用的祠堂,担当者在酿造过程中要献上祝词,传达敬意。寺院酿造的酒即“僧坊酒”,颇得好评。相传大阪天野山金刚寺曾酿制了大量美酒,被世人誉为“天野酒”,是受到足利将军、丰臣秀吉等武将青睐的名酒。

奈良时代也好,平安时代也罢,饮酒基本只限于祭礼、正月、喜事等集体庆祝的场合,能够有资格自由饮酒的多是公卿贵族、武家、神职、僧侣等特权阶层。面向庶民的酒造在镰仓时代才出现,个人行为的饮酒从此变得普遍。到了室町时代,酿酒已经发展为大产业。德利之类的酒器流行开来,酒水存放在酒樽里出售,呼朋引伴聚众喝酒是常事。在这个时代,贩卖酒水的酒屋也拥有了屋号。

江户时代以后,居酒屋文化扎根日本,酒完全成为了嗜好品。饮酒不再局限于特别的日子,只要攒了几个酒钱,老百姓们想喝就喝,市场对于酒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举行“酒合战”互拼酒量,喝到酩酊大醉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在江户时代末期,濑户内海沿岸的滩酒产量甚高,一年要往江户海运输送100万樽酒,是为江户子们人人垂涎的高级“下酒”。日本酿酒的职人叫作“杜氏”,形成制度化大概是在江户时代中期。明治维新后,红酒、啤酒、威士忌、白兰地之类的洋酒,从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传入日本。江户时期到明治时期的浮世绘中,与酒有关的主题不在少数。歌川广重、歌川国芳、葛饰北斋、铃木春信等著名画师都留下了佳作,花见酒、月见酒、神酒、大型酒會、东海道的酒屋等等,形象地刻画了彼时庶民之间盛行的酒文化。

《下雨天燃烧枫叶温酒》,铃木春信,1763—1770年。

左图:《情人用酒戏弄公鸡》,铃木春信,1767—1768年。中图:《酒杯中的富士山》, 葛饰北斋,1835年。右图:《燃烧秋之枫叶温酒》,铃木春信,1765年。

到了粮食不足引发“米骚动”的大正时代,用酒精与糖类、酸类混合酿制的合成酒登场。由于是理化学研究所的生化学者带头开发,所以也叫做“理研酒”。战后粮食产量恢复,酒的消费量再次增加。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日本国有铁道(现JR)对国内旅行的宣传,掀起最初的“地酒”风潮。以新潟石本酒造的越乃寒梅为代表,日本各地的代表铭酒备受瞩目。居酒屋里汇集了各地的酒品牌,人们可以一杯杯地试喝品尝。酒就这么渐渐渗入了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从神事走向日常,直至今日。

然而,即便是掌握了高品质的酿酒技术的现代,面向神佛的祈愿与感谢仍是不可或缺。在酒造的酿酒现场,杜氏、藏人(酿酒人的另一个称呼)们都是一如既往地怀着虔诚之心,一举一动之间流露出庄严的仪式感。在酒造从业者心中,酒神信仰从未缺席。祭祀大山咋神、酒解神、酒解子、大物主神、少彦名神等酒神的神社香火鼎盛,以京都的松尾大社、梅宫大社,以及奈良的大神神社最为闻名。11月初旬酿造新酒前,相关人士会前来参诣,祈愿酿造安全。4月酿造结束时,则会手捧玉串以示谢礼。每年11月23日的新尝祭,就是以新米及酿制的白酒、黑酒来供奉神明的仪式,宫中至全日本的神社都会举行。

日本酒之味

说到日本的代表酒,非日本酒莫属,通常指以米、米曲和水为主要原料发酵酿制的清酒,严格遵循日本特有的酿造方法。在一些居酒屋的菜单上,会标出对应的英文“sake”。根据酒税法规定,日本酒的酒精度不能超过22度,一般在15—16度就已是高度数级别。近年来针对女性或年轻群体开发的6—8度左右的低度日本酒也很常见,甚至出现了5度的发泡日本酒。

而在满足日本酒定义的基础之上,若原料或制法达到一定基准,就能在包装上标出国税厅告示规定的特定名称。根据原料、精米歩合(白米占糙米的比例),可分为本酿造酒(70%以下)、纯米酒(纯米酒的精米歩合原本是规定70%以下,于2004年撤销)、吟酿酒(60%以下)三大类。

日本酒可冷饮,亦可烫热了喝,日语里称之为“冷酒”和“熱燗(烫酒、热酒)”。温度范围可在5℃—60℃之间浮动,依据饮用时的不同温度,便能牵引出不一样的风味,即便是同一款酒亦可体味多样乐趣,这是日本酒的一大魅力所在。试想一下,隆冬时节抖落一身的积雪,在一家相熟的居酒屋落座。老板会意地递来一杯香气四溢的热酒,一饮而尽后,渗入五脏六腑的寒气都跟着一扫而空。这无疑是《深夜食堂》里治愈的情境再现。

日本酒的品牌繁多,初入门者难免会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除了上述种类之外,产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兵库的滩、京都的伏见、广岛的西条,是日本的三大酒乡。滩的酿酒条件得天独厚,盛产誉为酒米之王的“山田锦”,入选名水百选的宫水是硬水,所酿之酒带有微酸的辛口,被称作“男酒”。2020年6月,滩之酒以“滩之生一本”登录为日本遗产,现有26家酒造(造酒厂),呈带状分布于海岸沿線,日本盛、菊正宗、松竹梅、泽之鹤、白鹤等都在海内外鼎鼎有名。京都伏见名水亦是声名在外,属于中硬水,酿制的酒口感柔和偏甜,故而被称为“女酒”。伏见地区汇集了20多家酒造,有名的酒造有黄樱、月桂冠、宝酒造等。广岛西条的水则是软水,本来并不太适合酿日本酒。明治时代三浦仙三郎确立了软水酿造法后,带动了当地酿酒业的急剧发展。日本唯一的酒类综合研究所就设在西条,长期开展一系列的研究、讲习等活动,推动了日本酒产业的发展。西条之酒以爽口著称,比较有名的酒造有贺茂鹤和贺茂泉。除此以外,新潟、秋田、山形等地的日本酒也是依附一方水土,发展出了各自的特色。借着旅行的契机品尝当地铭酒,抑或是去各大酒乡来一场酒造巡礼,试试新酿的生原酒的滋味,那绝对是难得的体验。

另外,较为常见的烧酒,从外观上很容易跟日本酒弄混。不过度数一般在25—35度左右,比日本酒要烈很多。烧酒多是用大米、荞麦、大麦等原料蒸馏而成,风味依据主原料不同而大不同,拥有米烧酒、麦烧酒、芋烧酒、黑糖烧酒、荞麦烧酒、栗烧酒、泡盛等丰富的种类。本格烧酒通常意味着最高品质,是采用单式蒸馏,可以充分享受主原料的风味。实在喝不了原味,可以加冰(rock)、加水(水割)、加水果、加梅酒、加苏打水做高杯酒(Highball)……享用的方式多姿多彩。

梅酒在日本的果实酒市场里是门面般的存在。梅子在烧酒或日本酒里浸泡到一定时候,就能很好地牵引出梅子的风味,极易入口。度数大约在10—15度左右,不胜酒力的女孩子们也能痛快喝上几杯。大多数酒造都会推出自家的梅酒,各有特色。此外,梅酒品牌俏雅(CHOYA)在海外的知名度亦是不俗。由于制作方式简单,所以一般的家庭都可以自酿。家里有梅子树的,等6月梅子一收获就能采摘下来,配上冰糖、基酒,密封好存放。最快3个月就能品尝,而时间越长,味道越香醇。跟烧酒一样,加冰、加水、加苏打都是别具风味。不变的是,每一杯里都蕴藏着一个夏天。令人不由得想起《海街日记》里的母亲说:“做完了梅酒才感觉夏天来了。”四姐妹爬上梅树摘梅子,新酿的梅酒与陈酿的梅酒贯穿始终,散发着治愈的香气。

啤酒在日本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众所周知,日本啤酒公司有4大巨头——朝日、麒麟、三得利、札幌。各家都有自己的王炸产品,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2021年,朝日推出了可以产生绵密泡沫的罐装生啤,成功解决了疫情期间不能去居酒屋喝上一杯的难题,自然是几度卖到断货,跑遍几家超市都一罐难求。每年季节交替时,各家会推出季节限定款。从包装上就先行带给大家“樱花”“红叶”等讯号,试问谁能拒绝第一时间品尝时令的滋味呢?更不用说地方上的小众地啤,一直不遗余力地点缀着生机蓬勃的啤酒市场,也俘获了认同自身理念的粉丝。

江户时代的武士、职人们习惯在工作结束后去居酒屋喝上一杯,现代的社畜们也习惯下班后在一间间居酒屋里穿梭。

庶民的居酒屋

居酒屋是日本酒文化的中心地。如前面所述,居酒屋诞生于江户时代。江户时代初期,人们还只是买酒回家喝,到了中期开始在店里待着喝,跟其他酒客们一起闲聊话家常。也就是这个时期,在店里坐下来喝酒(居酒)的酒屋有了居酒屋的称号。顾客一多,慢慢就提供起下酒菜,愈发积攒了人气。据说江户时代后期,江户的饮食店中约24%都是居酒屋。称不上餐厅,也算不上酒吧,这是日本的特殊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店铺形态。

江户的武士、职人们习惯在工作结束后去居酒屋喝上一杯,现代的社畜们也习惯下班后在一间间居酒屋里穿梭,利用觥筹交错来增进彼此在工作上的信任。可以说,酒场即是职场的延续。在当代社会,往往是一群人抵达事先预订好的居酒屋后,座位根据职位高低而决定。身份高的坐里面的位置,新员工或普通员工坐在入口处。落座之后,会吩咐服务员:“总之,先来一杯啤酒!”——这是居酒屋里的“定番”场面。不一会,一大杯冒着绵密泡沫的生啤就端了上来。餐前开胃酒一到位,大家一起举杯,酒局(飲み会)正式拉开序幕。下酒菜一盘盘地清空,杯中的啤酒也换成了日本酒、梅酒、高杯酒、……几乎很少有空杯的时候。意犹未尽,再去往第二家、第三家……喝到尽兴为止,最后多是以一碗热乎乎的拉面作为华丽收尾。

日本向来是一个等级划分比较严格的国家。在酒局过程中,普通员工或后辈需时刻关注周遭情况,并且要注意礼仪。跟上司和前辈干杯时,不能抢先举杯,杯子也要稍微往下端一点。谁面前的杯子快要空了,要保证能及时续上。如果点的是瓶装酒,亲自为对方斟酒会显得很得体。前提是要征得对方许可,不可强来。真的是,酒场如职场。

现在,不止是传统的居酒屋,大众酒场、立吞屋也很受欢迎。一般来说,大众酒场的价格、料理、氛围更加平民化,会比居酒屋还要亲民,一个人也能毫无顾忌地去喝个尽兴。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具体还是因店而异。立吞屋,顾名思义就是站着喝酒的地方,整体的氛围颇为轻松,有的是U型吧台,有的是小圆桌,共同点是都没有椅子,灵活地节约了空间。有些店面非常狭小,撩开暖帘就能一览无余。我在京都祇园的立吞屋体验过和陌生人一起谈笑风生的快乐,也感受过镰仓海边立吞屋那溢出暖帘的热闹。确实是非常吸引人的存在,像是个性小酒吧的复古版本。

当然,时髦的鸡尾酒吧、威士忌吧在日本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这些不同形态的酒屋互为补充,充分满足每一位酒客的需要。不得不说,日本可真是酒鬼们的乐园。

喝酒的興趣在下滑?

当下,在日本饮酒需年满20岁。在便利店买酒时要在收银台确认年龄,浏览酒水情报网站也会弹出未成年人不能利用的友情提示。然而,那些成年后的佛系一代对酒水的兴趣在明显变得淡薄,对奶茶、星巴克饮品的兴趣倒是高涨。即便老一辈们还在把酒场当职场,新一代的打工人认为下班后跟同事们一起喝酒实属不必要的应酬。

据日本国税局的数据显示,1995年的成年人平均一年的酒水消费量是100升,而2020年则减少为75升。酒的税收当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深感危机的国税局甚至在全国征集起了企划案,以求唤回20—39岁的年轻群体对酒精的需求。

这些年日本酒在海外的人气极高,出口量年年递增,但日本的年轻人并不是很买账。很多人认为日本酒价格贵、度数高、容易喝醉,是欧吉桑(日语叔叔)们才爱喝的酒。为此,一些酒造也做出了新的尝试,推出了各种低度数、果味,甚至是无糖的日本酒。从包装到口味,都在向年轻群体靠近,传达日本酒的多重魅力。也许,这些努力能挽回一部分人的心。

不管是杂志,还是电视广告、动漫、影视剧等,日本媒体对酒的宣传都是不遗余力。啤酒的明星代言可谓是异常激烈,玉木宏、新垣结衣、堺雅人、福山雅治、满岛光、长泽雅美、天海佑希、竹野内丰……只要能想到的当红明星,几乎都出现在了各种品牌的啤酒广告中。在明星效应的驱使之下,年轻人难免会有去购买的冲动。

不仅仅是明星,一部好的作品也同样能“带货”。作家森见登美彦的《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经由导演汤浅政明演绎成动漫电影后,太多粉丝跟随着主人公在京都展开一段段奇幻之旅,对一款名为“伪电气白兰”的鸡尾酒念念不忘。我就曾特意去作品中提到的京都木屋町的那家名为“月球漫步”的小酒吧寻找伪电气白兰,可惜当时人满为患,最终未能如愿。后来在东京浅草游荡,误打误撞去了正宗的电气白兰发祥地神谷吧。这款以白兰地为基底的鸡尾酒,畅销了约120年。由于酒精度高达45度,入喉如过电,于是得了电气白兰的名号,是备受欢迎的庶民之酒。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曾写道:“想要最快的速度醉倒,那就喝电气白兰吧。”

就算没有去亲身体会过,从《宅饮》《晚酌的流派》《和歌子酒》等诸多作品中,我们也多多少少能窥探到日本的特色酒文化。

2022年,日本国税厅发起了一项“清酒万岁”(sake viva!)活动,针对全日本20至39岁的群体,鼓励参赛者们为 “重振日本饮酒风气”出谋划策,以提振近几十年来持续下滑的酒税收入。

日本有着众多不同形态的酒屋。

电影《海街日记》中,梅酒是一个独特的主角。新酿的梅酒与陈酿的梅酒贯穿始终。

在日本,酒场即是职场的延续,酒局中也需时刻注意礼仪。

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在日本无论爱不爱喝酒,那些与酒有关的传统仍在延续。新年里喝上一杯屠苏酒,祈愿祛除邪气,无病息灾。初诣的时候,神社里会配发甘酒,既能暖身也能寓意吉祥。神前式婚礼上,新郎新娘要献酒三次,每次三杯共九次,即“三三九度”之仪。两个家族就这么在神酒的加持之下,缔结了解不开的羁绊。平日庆祝乔迁之喜、祝贺生日等场合,一份包装精美的酒亦是常见的赠礼。

总的来说,虽然日本对未成年人饮酒限制严格,但是对成年人的饮酒容许度极高,在全世界都属前列。大众印象里,日本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条条框框的国度,日本国民以一丝不苟的行事风格而闻名。或许,我们能从这别具一格的丰富酒文化里,窥见一个不一样的松弛的日本。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自然万物的信仰,对四季风物的感性,对融入群体的渴望,都酝酿在一杯杯的酒中。正如《东京物语》里的老爷子与老友们重逢后,推杯换盏之中,每一杯酒里都是况味人生。

(责编:刘婕)

猜你喜欢

居酒江户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居酒屋故事
酒胡子
《黄金时代》日本版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居酒屋文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