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数控铣加工奋斗者
——记省国企工匠、中车高铁工匠张利好

2023-02-04尹子文周培植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23年1期
关键词:刀柄中车转向架

尹子文,周培植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湖南株洲 412001

2022年7月1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全国技术能手、中车高铁工匠获得者——数控铣加工专家张利好,光荣地参加了由湖南国资委、湖南总工会主办的湖南国有企业“百名工匠传薪火”启动仪式暨庆“七一”党旗红活动,被授予了“国企工匠”称号,他感到莫大的荣耀。

张利好

目前张利好担任中车株机转向架事业部车轮加工班工位长,从事数控立车和双滑枕立式车铣中心的编程与操作。他从一名普通的数控车工,成长为公司唯一取得《数控车工》《加工中心操作调整工》双证书的高级技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株洲市技能大师及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擅长多轴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车削梯形螺纹、蜗杆、偏心、薄壁件、细长轴及丝杠等难加工零件的加工,善于宏程序的编写,能熟练掌握UG自动编程软件,善于应用难度大的四轴、五轴加工中心编程,采用宏程序编写异形零件程序,将宏程序运用到工作中去,受到同行们点赞。

我们带着向他学习的目的来到转向架事业部车轮班,对张利好进行采访,了解到:他是2010年带着优秀毕业生的“光环”来到公司,尽管他是学校里的佼佼者,但从理论到实践,远比想象中的复杂。“看到图样上密密麻麻的尺寸,我一下子就懵了。”张利好回忆说,“由于对刀具、零件不熟悉,产品加工更是无从下手。”为了更快地学好技术,白天一有空,他就到设备边观察,围着老师傅请教技术问题,常常在机床边一站就是一整天,而且经常加班加点。他不但没有怕苦怕累,反而更加喜欢上了这个有技术含量的工种。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编程和操作,弄懂班组数控机床的结构性能,精通班组各个工序的操作与编程,不断总结,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技能水平逐渐提高。“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刻苦努力,只用了10年时间,就连续4次代表公司参加地方及中车级数挖加工技能大赛并夺得大奖,他先后荣获“中车青年岗位能手”“中车技术标兵”“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中车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车株机十大杰出青年”“株洲市技能大师”及“中国中车资深技能专家”等荣誉称号(见图1)。

图1 荣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要想在公司扎根下去,就得有一技之长。”张利好在车间和同事交流,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17年,张利好决定考技师证。于是,他白天上班,晚上跟着高级技师学习实践操作,回家还要看书做题,坚持了近三个月,一次性通过了技师考试。张利好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代表公司参加了中车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数控车工总决赛,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并获得了中车技术标兵、中车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多一份荣誉,就多一份责任”,使命感更强了,他做起事来也更有干劲。

2018年5月,中车株机打造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其中有一条车轮数字化新产线,有两台双滑枕数控立车和两台双滑枕数控立式车铣中心,这些设备都是国外原装进口,操作复杂,难度大。车间生产任务繁忙,人手紧张,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于是他晚上18~24点在老生产线上班,白天9~17点放弃休息时间,一头扎进新生产线的调试工作。“新生产线越早调试好,我们的生产效率就能越早提高。”抱着这个信念,张利好攒足了劲,面对技术复杂的设备,反复研究,在短时间里掌握了设备操作技能和参数设置,并协助技术人员完成HXD1、HXD1D、HXD1B以及各类地铁车型的产品试制。他将30多个产品尺寸的每一道加工工序、加工路线牢记大脑中,服务于产品的调试工作和技术创新。最终,生产线顺利通过国家工信部验收,填补了轨道交通转向架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的空白,并以此打造了全球首个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先后荣获了“中国质量技术奖一等奖”“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一系列荣誉。

做人踏实、做事细致,基础才会坚实,工作质量才会有保障——这是张利好作为一名技能员工的工作准则,只有踏实细致的工作,才能做出正确的指令,身先士卒,才能得到认可。张利好尽管年少成名,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并不止于此,“新时代的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更要成为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技能型人才。”张利好是个有心人,车轮智能制造产线RQMC钻制动盘销孔时,经常发生刀具挤到切屑导致车轮报废的质量事故。2019年,车轮智能制造生产线因为钻削刀具挤到切屑而导致6把定制刀具折断、4片车轮报废,并造成2000万的设备损坏。多次更换动力头配件,不仅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操作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每次在钻制动盘孔时都要盯着操作面板,生怕出现任何异常。为此,张利好牵头完成了“车轮生产线制动盘孔卡切屑断刀攻关”,彻底消除断刀隐患,此项攻关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约超18万元。

2020年6月,生产线上某设备的支撑导座部件关键位置开裂,无法正常运转,导致生产线一度停工,设备厂家和零部件供应商没有单独的支撑座出售。如果对设备工作台整体更换,不仅价格昂贵,而且采购周期长。经过分析,决定自制支撑座,这项重任自然落在了张利好团队身上。他带领技师队伍在没有设计图样、没有加工参数、没有设计程序参考的前提下,不畏挑战,凭借积累的经验,完成了支撑座尺寸测绘、三维建模、UG自动编程等工作(见图2),并利用班组现有的加工中心,昼夜奋战,最后将支撑座加工完成。经过测量,尺寸与原支撑座精度一致,设备成功运行。

图2 进行建模、编程等工作

2020年,转向架事业部还成立了技术攻关创新小组,在张利好的带领下,申报技术攻关37项,短短半年创新小组就为事业部推进并完成技术攻关23余项,申报公司级攻关9项,合计为公司节约260多万元。

2020年疫情期间,张利好受邀参与了“金粉讲堂”和“中工云课堂”,进行了“加工中心复杂工件案例和加工中心技能竞赛经验分享”和“五轴加工中心技能竞赛案例讲解”等多次网络公益直播课,听课互动人数达上万人。

2021年,车轮数字化生产线使用R10mm圆弧刀片加工时切屑不断屑,经常缠绕在刀柄上,换刀时带入刀库,将刀库憋死,导致设备故障停机。刀柄缠屑情况不仅对加工节拍有着严重影响,而且对设备寿命同样影响很大,发生次数过多可能会对换刀盘以及刀库门造成变形。张利好带领其团队,针对现有车轮车削加工不断屑的问题,对圆弧刀片切削断屑原理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加工情况以及加工参数选择不同槽形的圆弧刀片进行试加工。选择其中断屑效果较好的刀片槽型进行小批量攻关试用,经过十多次的试加工、小批量试用,最终精车制动盘面采用山特维克R8mm圆弧断屑刀片,粗车车轮表面时采用森拉天时R10mm断屑刀片,断屑率可达到90%以上。再根据实际加工情况对刀柄缠屑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刀柄挂屑部位进行改造,优化其结构,将刀具刀柄的拐角、直角位置优化为“大圆弧过渡”,避免切屑缠绕勾挂。攻关后,刀柄勾挂切屑频次较改造前大幅度减少,从每班卡三四次切屑,降低到半个月偶尔出现一次,保证了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提升了生产线的加工效率。困扰车轮生产线3年之久的卡屑问题,每年造成的维修成本、产品质量成本以及工具成本损耗至少10万元;减少生产线的人工干预时间,生产线从之前的6人/班优化到4人/班。攻关后,人工成本每年可节约超过20万元。

张利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8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从此,他干劲更足,他深知:“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依托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平台,积极带动身边的同事一起进步,认真钻研技术,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进行经验分享(见图3),为公司辅导培养数控车工技师和加工中心技师累计24名、高级工8名。带领技师队伍完成技术攻关8项、QC攻关3项、推广先进操作法4项以及精益改善多达80余项,发布技术性论文8篇、参编数控车工书籍1本,主编《轨道交通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技术指导》。

图3 进行经验分享

“进入新时期,作为青年不仅要继续保持坚韧顽强、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践行工匠精神努力奋斗。”这是张利好一直恪守的诺言。未来,他对待工作将继续精益求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在专业领域中寻求突破,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刀柄中车转向架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常州中车柴油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t轴重米轨转向架装用摇枕的研制
基于SPS模式的转向架轴箱装配线仿真研究
基于结构应力的转向架构架焊缝疲劳强度研究
维根斯:德国KEMMLER系列刀柄、配件
基于IGBT的刀柄热装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209 P型转向架轴箱弹簧断裂的原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