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面积停电事件公众行为及应急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

2023-02-03邵光正

中国应急救援 2023年1期
关键词:大面积受访者情景

邵光正

0 前言

大面积停电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电力安全事故和外力破坏等原因造成区域性电网、省级电网或城市电网大量减供负荷,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和威胁的停电事件。自然灾害、电力安全事故和外力破坏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区域电网大量减供负荷并引发大面积停电。近年来,国外相继发生了 2016年“9·28” 澳大利亚大停电、2019年“6·16”阿根廷大停电、2020年“12·28”墨西哥大停电、2021年“2·18” 美国大停电等事件;国内也发生了2005年“9·26” 海南大停电、2008年冬季南方大停电、2012年“4·10”深圳停电、2017年“8·15” 台湾大停电等事件,为城市安全发展敲响了警钟。胡源等[1]统计了1990年至2020年底全球范围内138起大停电事件的原因,自然灾害占比56%、电力管理体制机制原因占比31%、意外或人为事故占比10%、网络攻击占比3%。自然灾害仍然是造成大面积停电的首要原因,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引发大规模停电,郑州累计9座35 kV及以上变电站因灾停运,受损10 kV及以上线路508条,涉及用户126.63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三分之一。我国供电系统呈现大规模特高压交直流混联、新能源大量集中接入、“西电东送”远距离输配电等特点,电网运行控制难度巨大,部分区域电网结构薄弱,加之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外力破坏时有时发,城市大面积停电风险不容忽视。

现代化超(特)大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行各业都对电力高度依赖且彼此紧密联系,大面积停电极易衍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停水、停气、通信中断、金融服务中断、医疗瘫痪、交通瘫痪、电梯困人、伤亡事故等,城市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及群众生产生活将受到重大影响。公众是突发事件影响的主要对象,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主体,公众的应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应急响应的整体效率。因此,研究大面积停电等突发事件中公众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柴会明等[2]提出信息传播是突发事件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受影响和未受影响的公众都渴望获得信息。孙多勇[3]研究了突发事件背景下个体对风险的感知和在此之下的行为模式。赵来军[4]研究发现个体行为具有突变特征。程亮[5]采取文献调研与数据采集的方式对电力灾害事件下的公众行为进行研究。范旭等[6]通过了解公众对大面积停电的反应以此来改善政府与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水平。综合来看,具体面向城市级别大面积停电事件中公众行为及提升策略的研究不多,值得深入探讨。

1 公众行为假设模型及问卷调查

1.1 公众行为机理假设模型

首先,选取关键影响因素。突发事件中的公众行为不仅与事后阶段相关,而且与事前的认知和准备、事中的情绪和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在情景构建、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公众行为决策过程、关键点和驱动力,分析筛选出公众行为中的六个关键因素,包括个体特征、风险感知、情绪控制、应急准备、社会支持和应急响应。其次,对各因素关联关系进行假设。基于应急管理和公众行为研究的相关理论[7],分析公众行为演化过程,辨识各变量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交互作用,构建出(图1所示)假设模型:从整体而言,个体特征和风险感知会影响应急准备,个体特征、情绪控制、社会支持和应急准备会决定最终的应急响应行为。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用H1-H6表示。

图1 公众行为研究分析机理模型

1.2 基于情景分析的问卷设计

在大面积停电情景构建分析及对各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多种“可信最不利”情景,研究“情景-应对”的关键节点,设计相应的问题将受访者带入各情景中,统计受访者在“情景-应对”关键节点中的差异化行为选择,分析各要素在应急响应中的重要程度。

根据构建的模型,问卷主要调查了公众个体特征、风险感知程度、情绪控制、社会支持、应急准备等六个部分。六个因素可以从不同维度和层面表征公众的个体差异性和差异化行为选择。采用情景构建的方法,构建停电后不同的典型情景,通过了解公众在不同具体情景中的行为选择,对其应急准备能力、获得社会支持的能力及应急响应能力进行评判和相关性分析。具体问卷见表1。

表1 基于情景分析的大面积停电公众行为调查问卷设计

1.3 问卷样本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对象为深圳市民,共获取有效问卷1279份。所有受访者的基本特征信息如下:性别来看,男性为631人,女性为648人,分别占比49.34%和50.66%;年龄结构上,18岁以下占1.41%,18~28岁占15.87%,29~40岁占28.85%,41~60岁占25.18%,60岁以上占28.69%,受访者年龄分布较为均衡;学历方面,大专或本科毕业的受访者占比49.02%,中专或高中以及研究生(硕士、博士)的受访者分别为17.9%和16.34%,初中和小学及以下分别占比11.65%和5.08%;受访者的职业涉及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个体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学生、自由职业及其他。样本的总体特征符合深圳客观实际。

2 公众行为影响因素总体特征

2.1 风险感知总体特征

研究发现,24%的受访者认为深圳绝对不可能发生大面积停电,46.60%的受访者表示不太可能,即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深圳不会发生大面积停电,公众对此呈现过于乐观的态度。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即使深圳发生大面积停电,也可以得到完全控制(占比28.85%)或是基本可控(占比49.34%),说明公众对大面积事件控制难度的认知不足或者对城市应急效率过于乐观。值得注意的是,43.4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无法应对大规模突发停电,32.13%表示不确定,而仅有24.39% 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应对大面积停电,说明公众自身应急能力不足。长时间停电及相关事件的经历统计结果表明,近10年内仅有18.61%的受访者经历过大于8 h的停电,大部分公众只经历过短时间的停电、停水、停气等事件,基本没有应对处置大面积长时间停电的经历和能力。综合分析,当前公众对于突发停电的概率和处置难度是过于乐观的,大部分群体未经历过大面积停电,对自身的应急能力表示怀疑,而寄希望于政府和社会组织等能够做出快速且有效的应急处置,政府的应急处置负担和压力陡增。

2.2 情绪控制总体特征

调查发现,43.78%的受访者最多可以忍受8~24 h的停电,25.88%表示最多可以忍受4~8 h,而19.78%表示只能忍受4 h以下,仅有10.56%的受访者表示可以忍受24 h以上。大多数受访者面临突发性大面积停电时,极易因为长时间的停电而产生消极甚至崩溃情绪,当受访者面对8 h以上的大面积停电时,39.14%的受访者会表现出焦虑、21.01%的受访者会表现出恐慌、28.92%的受访者会表现出愤怒、10.94%的受访者会表现出疑心或其他情绪。另外,66.8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会受到周围群体情绪或行为的影响,对这部分人群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其中73.24%受访者会受周围群体“传播恐慌情绪”的影响,72.03%受访者会受周围群体“散播不实消息或者不停拨打投诉电话”的影响,38.03%受访者会受周围群体“发泄行为”的影响,受访者的情绪控制能力呈现出一个趋低的水平。综上,在大面积停电、停水、停气、交通瘫痪等情景下,公众极易受群体消极情绪的影响,且在周围群体“羊群效应”效应的“裹挟”下,极易引发非理智甚至恶行的群体性事件。

2.3 社会支持总体特征

受访者对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可靠程度存在认知偏差:65%和51%的受访者认为电视新闻和广播较为可靠(多选),另外手机短信、社区和物业群、微信公众号分别占比27%、24%和19%,即传统的电视、广播、短信和群消息仍然是最可靠的信息渠道。48.32%受访者表示所在物业有业主群、租客群等,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消息,此比例仍是略低的,表明当前社区、物业等公共服务组织在信息提供方面仍不够完善。社会支持方面,87%的受访者希冀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小区物业、亲朋好友和邻里也是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分别占比64%、44%和25%;仅有18%的受访者认为可以自行应对。关于在机场、高铁站等公共场所遇到大面积停电时的行为选择,57.39%的人员表示能够听从现场指挥安排,18.76%的人员希望现场临时安置,希望尽快及时疏散的仅占23.85%,表明公众在面对停电突发情况时仍是需要来自社会方面的支持和引导,例如提供现场引导或者临时安置场所。

2.4 应急准备总体特征

调查发现,深圳居民应急物资储备较为有限,常备的应急物资限于手电筒、蜡烛和充电宝,蓄电池、小型发电机、收音机则储备较少。此外,78.58%的家庭未储备生活用水;49%的受访者无急救药品存量且缺乏急救知识;63.64%的受访者在家中并未储备适量现金以应对停电导致的交易结算系统瘫痪。家庭储备现金的受访者中,只有40.43%的家庭储备的现金可以支撑2天以上。停电导致公共交通停运的情景中,55.82%的受访者表示会造成迟到误工、34.40%表示出行计划受阻。应急知识、技能方面,59.11%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停电相关演练,仅有24.16%参加过非停电方面的其他应急演练。总之,深圳市民在应急电源、生活用水、急救药品、现金等应急物资储备方面严重不足,急救知识和技能演练等储备也比较薄弱。

3 应急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3.1 公众层面

3.1.1 提升风险感知能力

对公众普及大面积停电基本常识,加强公众对大面积停电的产生原因、破坏程度、发生概率、有效处理方式以及后续可能引起的灾害的认知。当公众掌握更多关于风险的信息,及时获取准确的事件进展,不确定感将逐渐消除并转变为希望,才能有良好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公众应有意识的主动获取相关信息以逐渐提高风险感知能力。

3.1.2 强化情绪控制能力

大面积停电事件中的恐惧主要源于对未知事件的无知与妄测,或者来自于违法分子的故意诱导。紧张的心理状态会使公众出现烦躁等情绪,神经处于高度警觉状态,渴望确定事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发展趋势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时,公众应听从引导、避免盲动,传播准确信息和积极情绪,积极反映诉求、避免群体事件,这将有利于情绪控制能力的提升。

3.1.3 提升应急准备能力

超大型城市的应急管理犹如一台庞大的机器,公众是其最末端的“触角和齿轮”,只有将应急准备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市民(家庭),城市的整体应急效率才能实现做大化。一方面,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储备应急物资。根据家庭成员需求,重点储备生活用水、应急食品、防疫用品、急救药物、求救联络工具、生存救助工具、适量现金及特殊人群物品等,可参考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的《深圳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另一方面,知识、技能及保障措施的储备。积极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教育获取相关的知识;积极参与相关应急演练,学习应急自救、互救技能;增加应对风险的保障措施,比如购买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

3.2 政府层面

3.2.1 完善科普宣教培训体系

3.2.1.1 构建差异化宣教体系

充分把握不同群体的差异性,借助多种信息渠道,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构建涵盖全主体、全周期、全要素的宣传教育体系。

3.2.1.2 丰富宣教内容和形式

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常识、停电风险告知、电力抢修复电流程、应急物资储备建议、应急知识和停电信息获取渠道、不同场景遇到停电的应对建议及安全用电知识;形式应灵活多样,充分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新颖性,比如采用体验式互动、三维全息投影等新形式,或者利用电梯屏幕、微信、微博、宣传手册、讲座、广播等方式。

3.2.1.3 引导公众参与应急演练

停电应急演练通常限于电力系统内部,建议组织公众参与演练,鼓励街道、社区、物业等积极开展区域停电演练,组织当地居民参与学习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3.2.2 加强信息互动和舆情引导

3.2.2.1 及时、高效、权威的信息发布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媒体、手机APP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多样化发布权威信息,确保政府发声渠道顺畅。增加政府与公众交流互动平台,让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事件发生原因和发展动态,及时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3.2.2.2 加强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工作

防止媒体及网络舆论对事件进行断章取义,过分宣传事件冲击力和违法暴力的场面,保护涉事人员的隐私和安全。公安部门加强网络监控,对于敏感字、不实图片的网络言论采取妥善处理措施。

3.2.2.3 搭建与公众的风险沟通渠道

采用多样化的风险沟通方式,让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事件动态;广开信息收集渠道,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在线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了解公众的诉求,回应群众关切。

3.2.3 全面提升应急准备能力

3.2.3.1 开展常态化的应急能力评估

查找所辖范围的致灾因素、明确承灾体脆弱性、对各类风险隐患进行排查统计,重点关注城市生命线系统和重要民生领域的电力保障能力。督促各行业及时补足电力应急管理方面的短板,确保即使发生大面积停电,重要行业领域能基本或部分发挥其功能,避免城市完全瘫痪。

3.2.3.2 增强电力应急资源保障工作

从应急队伍、应急物资装备、基础设施和应急预案等方面着手,做好应急资源储备,定期更新完善,提高应急物资筹措能力。

3.2.4 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社会支持机制

3.2.4.1 事前社会支持

政府统一向各社区发放停电应急物资箱,包括移动电源、家用发电机、临时照明设施、应急食品等,以满足停电时公众的需求。

3.2.4.2 事中(后)的社会支持

其一,情感上的支持。针对可能导致的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完善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法律体系,将心理干预纳入法律制度和城市治理体系,通过心理咨询和护理服务,避免心理问题给公众带来二次伤害。普及应急心理调适和心理干预知识,帮助公众突发事件中遭遇精神障碍、遇到心理难题时学会寻求救助。其二,行为上的支持。对生活必需品、移动电源、急救药物等方面进行拨款补贴或快速配送;建立健全应急资金运作制度,对突发性大面积停电引起的公共基础设施损耗以及可能对公众造成威胁的设施提供资金方面的补偿与维护。

4 结论

筛选出影响公众行为的六个关键因素及其关联关系,构建公众行为研究分析模型假设。通过情景构建,分析了大面积停电中与公众关系最密切的代表性“可信最不利”情景,调研受访者在“情景—应对”关键节点的差异化行为选择。研究了市民应急能力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提升政府和公众应急能力的对策建议。

猜你喜欢

大面积受访者情景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情景交际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楼梯间 要小心
PDCA循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使用中的应用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