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组织参与医疗救援的研究

2023-02-03李金鑫刘小路

中国应急救援 2023年1期
关键词:卫健委灾区灾难

李金鑫 刘小路

泸定地震发生后,森林消防、武警、公安、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立即参与救援。国家卫生健康委快速组织医疗卫生力量赴灾区支援,在增派紧急医学救援队同时,派出司局级负责同志带领国家级重症专家组赴灾区指导伤员救治。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和集中救治原则,将全部重症伤员集中收治在高水平医院,提升救治效果,切实提高治愈率。派出由传染病防控、环境消杀、饮用水卫生、病媒生物控制等专家组成的国家级公共卫生专家组赶赴灾区指导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1 医疗干预灾难救援的必要性

任何灾难来临时,医疗需求都是不可或缺的,医疗救援也是灾难救援中拯救生命的支撑点之一[1]。

首先,参与疾病的诊疗。灾难早期的外伤及创伤处置尤为重要。创面的早期处理可以降低感染率;骨折的早期固定,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多发伤中危重患者的评估及尽早开通静脉通路,补液支持可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为抢救危重患者提供基础保障[2]。

其次,救援队伍的自我医疗保障需求。在任何一次救援任务中,配备一名医务人员都是合理的配置。出队前对所有出队救援队员的身体评估,了解各个队员的基础病及其控制情况有利于保障救援任务的执行。出队后的每日例行监测生命体征,评估队员身体状态,常见基础病及处置,有赖于医务人员的保障[3]。

再者,传染病的防控上。救援队伍对灾区及内部的传染病防控,特别是根据灾区的不同环境选择不同的消杀物资,不同的消杀物资的配比浓度以及注意事项,穿脱防护服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贯穿整个救援过程中的各类传染病评估及防控等,都有赖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支持。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4]。

泸定地震后,四川省卫健委立即调派甘孜、雅安两支省级高原卫生应急救援支队 28 名队员赶赴泸定,40名队员赶赴雅安市石棉县、汉源县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同时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省骨科医院、省疾控中心和省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下达调派先遣小分队赶赴震区的指令。

2 社会组织缺乏医务人员参与的根本原因

社会组织中的救援队队员多以退伍军人、户外爱好者、个体经营户等人员组成,主要从事意外事故的救援工作,属于半职业救援队。很多救援队表示在属地救援时有医务人员可以支持,一旦到了外地,加上救援时间较长,属地的医疗队员难以跟队支持[5]。

2.1 救援任务不被公立医院认可

目前公立医院的医疗人员外出需服从医院调配,地方卫健委统一安排。而社会组织与卫健委及公立医院没有任何官方业务往来,所以,即便社会组织中有专业的医务人员,考虑到属于公立体系内,必须服从医院及卫健委统筹,而不能擅自外出[6]。

2.2 民营医院因人手问题,配合度偏低

社会组织中的队员参与的灾难救援多以志愿者形式参与其中,理论上来说应该与民营医院有良好的合作,但是基于目前民营医院中医疗人员都是满负荷运转,甚至超负荷运转,很难抽出身来协助社会组织出队。

2.3 缺乏医疗安全保障

目前国内的医务人员所取得的执业证书都在工作单位注册,理论上来说只能在所注册的医院里开展诊疗服务,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离开医院的诊疗活动都属于非法行医。即便是到贫困地区义诊,也要在当地卫健委进行报备。除非在紧急状态下的急救服务,而在灾难救援的状态下开展诊疗服务却没有被标明属于这种状态。若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误诊漏诊,病患追责下来,也是难以脱身的医患纠纷。

2.4 缺乏经费保障

任何大灾大难下需要医疗服务的人数都会突增很多倍,加上当地卫生系统极有可能也因此瘫痪,医疗服务的需求彰显的比较突出。灾难早期的外伤处置,过渡期因环境卫生等因素导致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的高发,都可以口服药物干预。目前常规口服药物的价格大家也都了解,普通感冒类药物、止咳类药物及抗生素均在十几元至几十元一盒不等。据统计,在四川省“9·5”泸定地震中,所需药品总价值在8000万左右,救援组织很难募集到如此之多的资金。若是采购大量的药品,会让救援组织有苦难言,倒不如采购救援类设备可以反复使用[7]。

3 社会组织参与医疗救援的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组织救援体系的扩大,救援任务的扩展,灾区中的医疗干预会逐渐被社会组织所重视。因涉及到医务人员专业职称的晋升,定期的考核等原因,迫使我们无法脱离本职工作,全职加入社会救援组织中来。在此,给有意于医疗救援的社会组织一些建议:

3.1 与地方医疗机构深度合作

在排除公立医院归属卫健委调遣的范畴外,能有效合作的只有民营医疗机构,部分民营医院的负责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愿意积极参与到灾难救援中来。与民营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灾难来临时的邀约出队也就顺理成章了。医疗机构内部协调医药物资用于灾难救援,优于社会组织的紧急采购,且部分处方药也难以采购。灾难结束后的医药物资返回医院药库还可以继续使用,社会组织剩余的物资会放在库房里等待下一次使用或过了效期。整体上来说与地方民营医疗机构合作能为社会组织节省了一笔大开支。

3.2 筹建属于自己的医疗机构

这一点比较困难,救援组织都是靠自筹及公募的经费来维持运转,建设一个门诊部需要上百万的投资,一个一级医疗机构的投资要达到千万左右,二级医疗机构要过千万的投资了。目前国家政策扶持民营企业进入医疗大健康产业板块,经济条件允许的社会组织,特别是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可以参考筹建。原则上来说,只要医疗机构在自负盈亏的基础上运营下去能满足所有员工的薪资,我觉得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企业了。当然,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运营的民营医疗机构都是盈利的,在盈利的基础上做好社会公益项目,灾难来临时迎难而上,平时可以到偏远的贫困地区不定期义诊,造福一方百姓。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及医师定期考核的问题也迎刃而解。目前国内有多家基金会已经在海外注册了办公室,若是能在海外能提供医疗服务项目,也能很好的提升大国形象,国际医疗援助也是打开外交大门的软实力。

特别要指出的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荐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第二十八条规定:遇到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综合上述条款,选择医务人员参与灾难救援时的条件优先选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注册范围为急救医学科、全科及中医科(参考卫医政函[2009]335号:卫生部关于中医类别医师可以从事急救工作的批复)医师,在受灾地方县级以上卫健委报备,才可以开展诊疗服务。

3.3 适当调整医疗物资的数量和种类

地震灾害发生后按照发病特点区分出了发病谱和医疗救治发展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早期或紧急期(自然灾害爆发到灾后第6天),以外伤/伤口类发病为重,大多数伤者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救治将威胁生存。第二阶段为中期或亚急期(灾后第7天~1个月或3个月),由于大地震自然灾害所直接引起的外伤/伤口类发病显著下降,内科治疗后此类病症发生率明显提高[8]。此期的药品保障将以防治上呼吸道传染病、胃炎、胃痛、皮肤病等的用药为重。而第三阶段为晚期以及恢复期(灾后1~3个月后)灾区医药救治的重心,将向预防疫情爆发和灾民的心理治疗转化,并将适时进行防疫工作,以避免传染病爆发疫情。

在震灾区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消耗的药品(见表1)都指向经过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其中列表中还有麻醉药品及精神类药品更是有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所规范,如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及考试合格后经方医师开具、药师或者其他药学技术人员调配使用[9]。对于民间救援队员来说药品使用局限性很大,应以发挥民间救援队徒手救护方法为主,比如使用绷带、纱布、三角巾、衣物等做初期包扎止血医疗处置。

表1 “9·5”泸定地震部分药品消耗数量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对地震创伤用药的系统分析作为储备和供应的理论依据,但由于地震伤的实际救治数据很难收集,目前只能采用类比法,因而存在一定的偏差。然而从药品供应角度来看,研究的结果对实际工作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4 结语

随着近些年地震地质灾害的频发,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于救援愈发看重,越来越多的组织与机构加入到救灾抢险中,其中不乏社会医疗机构以及各地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社会组织参与救援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由于缺医少药所带来的窘境。本文从泸定地震的救援视角出发,分析了当救援展开时缺乏医疗人员药物短缺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抗灾救援提供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社会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卫健委灾区灾难
雷击灾难
国家卫健委:要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隔离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卫健委印发近视预防新版指引
外行领导内行?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