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深度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02-01贵州省德江县钱家中学

家长 2023年18期
关键词:深度学科历史

□贵州省德江县钱家中学 安 尚

核心素养是教学的灵魂,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必备的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是学科的本质,以此生成历史解释培育家国情怀,是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家国情怀是价值追求的目标。

以唯物史观为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目标要求的第一条指出:“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这是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发展的规律、历史价值观和方法论。历史是真实存在的,人类探究历史的过程由表及里,能够通过现象触摸历史的本质,厘清时代发展的脉络。学科教学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清晰唯物史观的立场和观点,建立较为全面的历史认知,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教师需充分领悟和深挖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以及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深挖核心素养的本质,落脚于历史课堂教学,搭建深度学习框架,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让课程有深度、有广度、有价值,从而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落实学科育人的终极目标。

一、内因:历史学习现状

历史属于人文学科,是知识、理解、经验、价值、精神等综合层面的学习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参差不穷的新鲜事物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历史特有的时代性和教育意义被“新鲜”充斥。“学史以明智”,学好历史是时代背景下对青少年发出的家国情怀培育的号召。当下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学习动力不足

历史学科的内容多以文本类为主,课程内容有大篇幅理解记忆内容,让学科学习变得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历史学科在中学教育中不被重视,且近年来考试过程逐渐从闭卷到开卷,学科的分数占比也较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足、积极性降低。要想让学生生成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的魅力,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改变现有的学科枯燥性,生成主动学习的支撑力。

(二)学习方法不当

初中生学习历史采用较多的学习方式以背诵为主,死记硬背、缺乏思考,学到的知识浅薄,内在联系较少。从学生的历史试卷分析,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较为扎实,但随着近年来历史考卷中加入文本分析以及图表、框架等内容,学生分析和组织的能力较弱,直接导致这类型题型解题能力薄弱。从中可以反映出学习方法不当,文本内容的应用和分析能力较弱。

(三)应用能力较弱

随着“双减”政策以及新课改的落实,教学课堂及作业设计成为各学科改革的重点内容,融入真实的实践活动,融汇阶段所学内容以及多学科内容成为学习活动的重要一环。然而历史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活动中的呈现内容较少,多数以学生搜集资料,补充课堂所学内容为主,学生于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能力、推理能力没有得到启发,即学科应用能力较弱。

二、搭建:深度学习模式

(一)何为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主题,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开启的具有挑战性的自主或者合作学习之路,以解决问题来提升高阶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驱动型问题融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生成探究性问题,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对课堂内容的深度感知。深度学习既是学习方式也是学习能力,深度学习的学习过程不完全是自学,而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且学习内容要有挑战性和迁移性。

(二)深度学习优势

1.提升学习能力,培育学习思维。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依赖于教师“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尤其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相对于其他学科,初中历史被学生潜在忽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学习方式也多以背诵记忆为主,学科价值无法体现。深度学习指学生能够利用本学科的知识或者跨学科知识,融入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将知识性的内容建立联系,从而推动由常规思维逐渐生成辨析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2.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应用能力。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被动式”学习模式。核心素养离不开知识,但知识只是核心素养中的部分内容,只有将知识、技能、价值融入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构建真实的情境,或历史背景,或历史事件,或时政评述等。在真实情境中生成复杂的问题,将预测、假设、辩证、梳理等多种学习方法融入自我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内容实现有效迁移,从而解决客观的历史问题,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从深度学习角度来看,最终学习目标并不是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学生的“高阶思维”是否被激发。

三、实践:孵化学习模式

(一)基于核心素养,建构深度学习主题

初中历史的编排凸显时空坐标,强化历史的时序性,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融入了具有特点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学习历史是有规律的也是有“捷径的”。因此,在历史教材的编著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度,重新围绕主题构建深度学习框架,将学生的兴趣点同历史知识相互融合与嫁接,形成全新的主题式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驱动型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思考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客观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分析理解历史的方法,促进历史思维的发展。

1.依据教材,构建主题。

依据历史教材的单元排布,形成主线主题的教学内容,把同一主题、同一个历史时代的知识、事件、人物进行汇总和梳理,打破教材中历史内容的“冗长感”,主题鲜明,为深度学习打好基础。

深度学习中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需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历史教材,提供多元的材料内容,丰富朝代感。秦朝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可以称之为一个较为鲜明的转折点。在七年级前期的历史学习中,学习内容还带有零散性,都是以时间发展进行推动。秦朝结束百年格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王朝。学好秦朝知识,能够为后续各个朝代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主题教学模式,形成朝代学习框架分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为后续其他朝代的学习提供对比、联想的基础。

初中教材分为六个大模块(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模块深化主题的构建,融入历史史观进行模块教学(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等),有利于学生生成自主学习力,在同一时代中对比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初步建立宏观历史框架,增强脉络意识,丰富学生的学习层次,于课堂教学起到推动的作用,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自主探究。

2.挖掘内涵,构建主题。

根据历史脉络寻找新的主题。教师需打破不同朝代历史的局限性,采用对比教学法,直观地感受不同朝代中同一内容的表现形式。将历史融会贯通,实现知识的对比整合,形成时空观点,提升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以“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主题教学为例,学生能够从生动的影片中窥探当时战争的概况。教材关于这一部分是以内战爆发到战争胜利,按照历史进程进行编撰。但从内容来看,学生往往缺少主动探究的想法。因此,在深化主题教学中,教师需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战争背后的意义,探究是什么支撑着我们最后获得胜利?是人民。从人民的角度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影视经验置身于时代中,体会人民于战争中的重要性,从而领会党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为切入点于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而言,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看待战争问题,形成客观的分析,从而培育学生对革命事业成功的认知,形成人民自豪、为党骄傲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历史事件,形成新的主题。

历史事件是历史的转折点、推动点,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历史内涵的理解都有重要意义。重大历史事件有较远的传承口碑,能够搜集到的辅助了解资料较多,能够为学生自主交流提供一定的材料支撑。

以“虎门硝烟”作为切入点,生成驱动型新问题:“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对当时社会的危害”“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关系”,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结合课内外资料进行充分讨论,形成知识网络图,深入理解清朝末期的国家现状以及外来侵略者的无耻手段,更能够从民族英雄的角度出发,体会国家危难人人有责的爱国情怀。以历史事件生成新主题教学,有血有肉让历史有温度有情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基于课堂教学,培养深度学习能力

深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一种学习模式,因此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方法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于课后学习中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助力学科学习长远发展。

1.以问题为驱动,推动学生自主思考。

将问题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间的纽带,促动学生思考。在历史教学中,以驱动性的问题为引,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以往朝代、事件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内容,分析梳理原因,提升历史理解能力。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快速发展。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中的驱动型问题为“我们如何得知历史”,将第一单元内容进行重新建构,分为三个板块:脉络梳理、探史路径、身边的历史。于第一个板块中梳理单元学习内容,根据“史前”和“文明”两个分支引导学生自主梳理,依据教材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探寻规律;第二个板块在第一板块的基础上,丰富史料内容,得知历史,引导学生在实物(博物馆)、口述史(民族文化)、文献资料、历史材料、影视资料中搜集史料,辨别史料,找到途径,探究起源;历史不会说话,每一个信息都需要我们用心发现,教师需引导学生从身边探究历史,选择衣食住行中的一个内容,生成探究主题,从生活物品、生活方式中感受历史的传承与发展。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以问题驱动为主的深度学习可生成较多的未知内容,且初中生已有一定的自我理解和分析能力,对历史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历史内容是庞大的,学习历史是基于教材不断延伸,让内容变广变厚。因此,于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基于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问题成为“论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搜集到的内容进行佐证。“真理越辨越明”,课堂有效辩论,能够提升学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达到能力的迁移和拓展。于课后活动中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史料搜集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转变学习方式,降低学习难度,节省时间,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可见,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培养默契感和自信心。

3.多样策略,撬动深度思维。

历史学科的每一个课时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以便于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驱动型问题,在主题引领下生成多样的分支。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个人能力的情况,才能快速抓住重点,开展深度学习,引导学生由独立学习的状态逐步转至合作学习的情况。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学生找不到要点,因此需要明确交流内容和交流方法,使学生在框架或者任务单的指引下交流和探究,让学生快速进入合作学习状态。

于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教师需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堂策略,促进生成深度思维。深度思维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的难点,而创新则是深度学习的突破点。于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以创新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化繁为简,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可见,教师需不断转变教学策略,融入多样教学法,推动深度学习走向深处、远方。

4.科学评价,引发深度反思。

深度学习的评价应以团队评价为主,量化评价的内容,为交流学习提供一定的方向性。学生层次不同,分断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同,量化评价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既要让评价起到推动性和激励性作用,还要发挥评价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交流自信,增强团队的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竞争”学风,不断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基于课后实践,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历史学科有较多的记忆内容,且在学科预习以及资料收集等过程中学生面临快速阅读、分析、理解的挑战。在理解历史的过程中,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将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深度加深。历史课后实践活动,是在“双减”政策下历史作业设计中的部分内容,需遵守实践活动开放性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多以小组形式进行,由深度学习主题生成自主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深度学习模式还需要不断完善,比如在历史展示环节,现阶段是以手抄报、绘画等为主,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也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教师则要做好引路人和陪伴者,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历史的趣味和魅力丰富中学生的生活,科学设计、合理培育,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的魅力,使其主动参与到历史学科学习中,积极探究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深度学习模式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深度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