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HFMEA预防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效果评价

2023-02-01谢永兰梁素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正确率卫生科室

邬 燕,陈 婉,谢永兰,邓 莹,梁素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神经创伤重症科,广东 广州 510282)

医院感染一旦暴发,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发生MDRO感染,不仅增加诊疗难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1-2]。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主要收治疑难、危重、病情复杂的患者,是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的高风险科室[3],更容易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如何预防和控制MDRO感染的发生,阻断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已成为ICU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工作。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是一种基于小组的、系统的、用于医疗工作中高风险程序的前瞻性评估分析方法。在医疗风险事件发生之前进行预测评估,识别出高风险环节、影响因素并进行干预,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4]。为减少MDRO医院感染,避免MDRO医院感染暴发,某院ICU应用HFMEA对ICU住院患者进行MDRO医院感染防控并实施前瞻性风险评估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该院ICU 2020年6—12月收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HFMEA模式对MDRO医院感染暴发防控进行风险评估,对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并于2021年1月开始实施。

1.2 HFMEA研究方法

1.2.1 小组组建 以有效控制MDRO医院感染、预防MDRO医院感染暴发为主题,成立多学科项目实施小组。小组成员共有10名,包括质量管理科副主任1名,神经创伤ICU护士长1名,感染管理科质控护士1名、质控医生1名,检验科技师1名,神经创伤ICU感染控制医生1名、感染控制护士1名、护理组长2名、责任护士1名;小组成员均具有6年以上工作经验。

1.2.2 梳理防控流程 HFMEA项目管理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ICU患者住院过程中MDRO医院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讨论和分析,共确定3个主流程、10个子流程。见表1。

表1 住院患者MDRO医院感染风险环节筛查

1.2.3 失效模式与危害分析 根据澳大利亚临床医疗风险分级,将失效严重度和失效概率分为4级,评分标准结合本次主题及科室实际情况进行修订,见表2、3。HFMEA危险评分总分为1~16分,失效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失效严重程度(S)×失效概率(O)。应用HFMEA决策树进一步分析,RPN≥8分代表该失效模式为高危模式[5],不需要判别“单一弱点”;RPN<8分则需先评估该失效点是否为整体流程中的“单一弱点”,再根据管控措施及侦测性进行决策。见表4。

表2 失效严重程度分级

表3 失效概率分级

表4 MDRO医院感染失效风险评估与原因分析

续表4 (Table 4, Continued)

1.3 制定行动改进方案并实施 确定16个风险点为实施重点,2020年12月开始对风险评估、患者安置、诊疗操作、手卫生、诊疗设备消毒、环境日常清洁消毒、接触隔离措施实施、床单位终末消毒等潜在失效点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

1.3.1 制定MDRO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制度 根据失效模式,建立MDRO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制度。2020年12月起,对所有入住ICU(包括新入和转入)患者进行MDRO医院感染风险评估,通过对患者的标本(如痰、血、脑脊液等)进行培养、检测,发现MDRO定植/潜在感染者。筛查时机:①入院/入ICU 48 h内采样,以区分是否为输入性感染;②在床患者一周筛查一次[6],或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症状、体征时进行筛查。筛查人群:①半年内曾检出耐药菌者;②携带侵入性管道/开放气道,且从其他医疗机构转入者;③自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的高风险科室(如ICU)转入者;④与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同住一室有免疫力低下或开放气道或有大面积创面者[6]。筛查内容:①临床症状及体征:发热、咳嗽、痰液黏稠,肺部出现湿啰音等;②检验、检查结果: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降钙素原、肺部X线检查等;③病原学检查:痰、血、尿、脑脊液、胸腔积液等培养。

1.3.2 建立“预隔离”制度 对以下患者按照接触隔离的标准给予隔离措施:①经MDRO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筛查结果为MDRO医院感染高危风险。②检验系统发出病原菌警报,且患者存在MDRO医院感染症状,但未明确具体菌种。

1.3.3 患者安置 制定ICU紧急收治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指引。尽量单间安置MDRO感染/定植患者,并避免其与留置各种导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低下等易感患者床位相邻。

1.3.4 手卫生 项目管理小组依据国家规范,针对科室现状制定提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的干预措施。①开展针对不同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培训,现场采用荧光笔标记联合紫外线灯照射,检测手卫生效果;②2020年12月起采用不定期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调查,暗中观察所有工作人员(含康复、影像等工作人员),实名登记;③按月分析手卫生监测效果,定期在科室工作群内公示,并对依从率高的工作人员给予肯定和赞赏,营造良好的手卫生文化。

1.3.5 诊疗设备消毒 辅诊(影像、B超、康复等)设备消毒:①与相关科室沟通,明确各仪器设备的消毒方法,一用一消毒。不适合消毒剂反复擦拭的设备使用一次性保护套,一用一丢弃(如MDRO感染/定植患者进行床边DR检查前,采用一次性无纺布袋包裹面板,检查完毕后丢弃)。②为辅诊科室提供合适的消毒剂及消毒工具。

1.3.6 环境清洁消毒 环境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床单元及各种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重点是床单元及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①改进了部分消毒方法,如床垫消毒,既往采用床单位消毒机臭氧消毒,经对比采样检测,该方法消毒后细菌超标;改进后采用先清洁擦拭床单位,再采用臭氧消毒枕芯、被褥及床垫的方式,经采样后,符合床单位消毒后菌落数要求。②无明显污染时,部分环境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③改变清洁工具的清洁消毒方法。床单位擦拭后的毛巾及使用后的拖布,送至保洁公司集中清洁消毒,进行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后装箱备用的处理方法[7]。

1.3.7 接触隔离措施实施 对实施接触隔离的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及其周围环境中可能受污染的区域时穿隔离衣、戴手套[6]。优化MDRO医院感染管理流程:①诊疗用品专人专用,设置专用治疗盒:放置消毒剂、棉签、胶布等常用治疗物品。②对MDRO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后的诊疗设备/环境采用至少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的无纺布进行擦拭,3次/d。③每年开展MDRO医院感染暴发演练1~2次,并邀请后勤人员(护工和保洁人员)参与,确保后勤人员在MDRO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中与医务人员衔接顺畅,保证清洁消毒效果和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

1.3.8 患者转科/出院 修订本专科患者转运流程,明确转运前、中、后各环节的消毒处置细节。制定专科《MDRO医院感染患者转运流程》,外出检查、转科前提前告知相关科室及部门,做好接触隔离措施。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督导床单位的消毒处置,护理组长采用荧光粉迹法[7]不定期抽查消毒效果。

1.3.9 质量控制 ①风险评估制度落实质控:当值护理组长每日对在院患者进行评估,核查其是否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对高风险患者给予筛查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②修订专科环境、物体表面、诊疗设备消毒标准及细则,并分清区域及责任人。③护理组长采用荧光标记法与荧光粉迹法混合监测消毒效果。④将每周二常规监测改为不定期监测消毒效果,对既往检查中高频遗漏区域及责任人重点监测。⑤加强对辅诊仪器设备的消毒依从率及消毒效果监测,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持续质量改进。⑥感控小组成员轮流监测穿脱隔离衣依从率及正确率,每月在工作会议上反馈。⑦保洁员环境消毒效果监测:设立保洁质量标准及细则,每日完成后由护理组长签名并督导。

1.4 数据分析 将监测数据录入Excel表格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MDRO医院感染高风险评分比较 HFMEA实施后MDRO医院感染高风险环节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均<8分。见表5。

表5 HFMEA实施前后高风险环节RPN对比

2.2 手卫生依从率比较 HFMEA实施后的手卫生依从率较实施前提升了10.98%~14.12%。见表6。

表6 HFMEA实施前后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2.3 隔离衣使用依从率比较 HFMEA实施后,接触MDRO患者及床单位时工作人员使用隔离衣的依从率较实施前提升了8.61%~15.21%。见表7。

表7 HFMEA实施前后接触MDRO患者及床单位时工作人员隔离衣使用依从率(%)

2.4 穿脱隔离衣正确率比较 HFMEA实施后的穿脱隔离衣正确率较实施前提升了10.73%~18.43%。见表8。

表8 HFMEA实施前后穿脱隔离衣正确率(%)

2.5 MDRO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HFMEA实施后ICU患者MDRO医院感染率、MDRO日医院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率与实施前比较均有下降。见表9。

表9 HFMEA实施前后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

3 讨论

医院感染暴发最常见的来源是患者本身、医护人员或环境等。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重点。HFMEA作为一种前馈控制模式,有助于医疗系统流程设计[8],以及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本研究对ICU住院患者应用HFMEA进行MDRO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对患者从入科、住院、转科/出院三大主流程环节进行优化。在入科主流程的风险评估子流程中,建立了ICU MDRO风险评估制度,筛查入科患者中医院感染高风险者,并建立“预隔离”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下,根据ICU的硬件设施,建立ICU MDRO患者安置指引。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的措施,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6],正确的手卫生可以避免医务人员的手成为传播MDRO的传染源与传播媒介。提高手卫生依从率,能有效切断MDRO的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在住院主流程的诊疗操作子流程中,使用实名制调查的方法,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是控制MDRO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在住院子流程环境消毒中,通过采样检测对比不同方法消毒床单位的消毒效果,改进了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方法:先擦拭后采用臭氧消毒床单位,集中清洗使用后毛巾、地拖布,有效地改善了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在转科/出院的主流程中,修订了患者转运流程,明确转运前、中、后各环节的消毒处置细节及消毒效果监测,从而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HFMEA实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明显上升,接触MDRO患者前隔离衣使用依从率、穿脱隔离衣的正确率均明显上升,MDRO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指数值明显下降,VAP发病率、CRBSI发病率、CAUTI发病率、MDRO医院感染率均有所下降。通过HFMEA进行MDRO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各环节进行流程优化,从而有效预防了MDRO医院感染暴发。

综上所述,HFMEA的应用能有效评估诊疗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在事件未发生前找到潜在风险因素,有效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与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9]。本研究基于HFMEA前瞻性管理[10],对ICU医院感染防控的各个环节进行前瞻性风险评估,发现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薄弱环节,从导致MDRO医院感染发生的环境因素、工作人员因素、流程因素等多角度、多维度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MDRO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而防止MDRO医院感染暴发。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仅探讨了MDRO医院感染主要存在的高风险环节,对于流程中RPN较低的失效模式未进行探讨、改善;其次,本次研究中未将科室平均住院日和环境的经济费用进行统计核算,评价指标不够丰富。本研究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及MDRO医院感染率,但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例次下降不明显,与研究中ICU接收患者病情重、住院时间长,近年公立医院改革后大量接收基层医院转入的重症患者等原因有关。此外,本研究对现有的MDRO医院感染发生的各个流程,在今后的实践中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运用HFMEA管理工具进行分析和改进,以提高MDRO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正确率卫生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生意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