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要点

2023-01-29万姗姗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髋部血小板下肢

万姗姗

(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常见,包括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多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易跌倒等原因造成[1]。骨折后患者多发生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等,临床需行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t thrombosis,DVT)。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X线摄片确诊为髋部骨折;骨折后2周内入院;年龄≥60岁。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者;有严重肝肾疾病者;心功能不全者;有脑出血史者;有肺栓塞史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男71例,女59例;平均年龄(72.34±5.29)岁;48例转子间骨折,82例股骨颈骨折。

1.2方法 患者术前均常规检查血红蛋白、血小板、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及胸片、心电图等,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增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前适当给于补液与0.4 mL低分子量肝素钙,术前晚上停药。术后抬高患肢,护士定时协助患者改变卧姿或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鼓励患者早期坐起。收集相关资料用于统计学分析。

1.3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处理。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

2 结果

130例患者中,34例出现下肢DVT,发生率为26.15%,其中28例患者为腘静脉及以下部位发生血栓,4例患者股静脉及腘静脉均发现血栓,2例为股静脉发现血栓。以“DVT”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多因素分析显示:“恶性肿瘤病史、高脂血症、缺血性脑血管病史、长期卧床”是发生DVT的危险因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骨折<24 h”是保护因素。见表1。

表1 DVT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创伤性高龄患者下肢DVT发生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数倍[2]。目前,国际较为常用的血栓危险因素评估方法是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此法是在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设计的简单有效、经济实用的VTE风险预测工具[3]。本研究34例患者Caprini评分均在5分以上,属高危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恶性肿瘤史、高脂血症、缺血性脑血管病史、骨折后长期卧床是老年人髋部骨折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骨折<24h是保护因素。

老年髋部骨折并发DVT后需进行患肢护理干预。首先,术后当天即可开展踝关节屈伸、旋转、内外翻活动,20次/2 h,护理人员给予下肢肌肉向心性被动按摩,进行被动功能训练[4];其次,配以股四头肌和小腿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绷紧肌肉约5 s,然后放松5 s(5~10次/h),以肌肉不感到疲劳为度;术后第2天借助CPM机进行锻炼,初始角度30°,以后每天增加5~10°,2次/d,1 h/次;再次,指导患者开展深呼吸与上肢扩胸运动,促进胸腔负压增加,改善静脉回流。术后视病情鼓励患者早日离床活动。

综上所述,影响老年人髋部骨折并发DVT的危险因素较多,而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尽早手术有助于减少DVT的发生。

猜你喜欢

髋部血小板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临床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