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险资金助力绿色转型、拥抱ESG投资试论

2023-01-28方云龙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上海保险 2022年11期
关键词:保险资金资管机构

方云龙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在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助力“双碳”目标的低碳经济模式逐渐成为新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的ESG投资理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Bloomberg Intelligence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球ESG 投资规模已接近40 万亿美元,较2016 年末大幅增长66%,占全球整体资产管理规模的30%。中国金融机构积极参加国际可持续投资组织,参与ESG投资的热情进一步提高。截至2021年末,我国共有20 家内地机构签署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UNEP FI),有84 家企业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预测,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累计投资138 万亿元人民币,占每年GDP 的2.5%左右。如此巨大体量的资金规模,政府兜底只能占较少一部分,大部分资金缺口需要市场补齐。海外成熟市场引导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开展ESG投资,给我国发展ESG 投资提供了重要经验。从我国保险资管的发展来看,截至2021年末,已有3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及保险私募基金开业运营,通过发行保险资管产品、受托管理等方式管理资产总规模为24.89 万亿元,同比增速达18.52%,连续两年实现快速增长。保险资金逐渐发展成为弥补国家绿色转型发展资金缺口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ESG投资与险资属性具有天然适配性

保险资金长期性、避险性以及社会价值属性等特性与ESG 投资理念天然适配。第一,险资尤其是寿险资金的存续周期长,投资往往可以跨越时代。险资会更关注一些长期因素,更加追求长期稳健性,而不是短期超额收益,这与ESG投资中追求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天然适配。第二,保险资金的负债属性与风险特征具有特殊性。以财产险为例,其赔付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负债风险的外生属性明显。而寿险则背负了百万家庭的托付,且资金量巨大,风险承受能力十分有限。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资金配置规模还是现有的保险资管存续产品,债券类等固定收益投资品种始终是保险资管业的重要投资标的,占比常年位列第一。而ESG投资在筛选投资标的中常用的筛选方法会将特殊风险的投资品种筛选出来,比如我国部分绿色项目需利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规避环境和财务风险。由此可见,险资的避险属性与ESG 投资理念高度契合。第三,险资与ESG投资的社会价值属性高度匹配。险资具有明显的公众属性,无论是寿险、财产险还是养老保险,其资金都带有明显的社会公共属性,需要能够保障居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ESG投资理念关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体现绿色、人文、公平正义等理念,两者在社会价值属性方面同样高度匹配。

在负债端,保险与ESG 投资理念依然相互吻合,保险产品为ESG投资提供了风险分散的重要工具。保险产品既可以发挥预防风险的作用,又可以充分分散和转移风险。在ESG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很多风险是可保风险,如涉及环境的自然灾害、环境污染风险,涉及社会价值的员工人身健康、社会公平风险,涉及公司治理的企业产品以及董事责任风险等。这些都可以通过保险公司进行风险的转移和分散,通过风险管理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并减轻风险损失,实现ESG投资价值,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整体而言,无论是从负债端还是资产端,ESG投资与保险资金的属性都具有天然的适配性。保险资金可以深度参与ESG投资,在助力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二、保险资管机构开展ESG投资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探索

(一)保险资管机构参与ESG 投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社会将发生深刻变革。而人口老龄化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更是会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上述背景下,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ESG投资理念得到了包括保险资管机构在内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无论是从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实践来看,我国保险资管机构都在积极拥抱ESG 投资理念,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努力扩大险资的社会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从理论上看,虽然险资与ESG投资理念天然适配,但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层面,抑或是具体行业的机构层面,我国保险资管机构从事ESG投资仍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1.从政策层面看,适应我国市场的官方ESG 评价和信息披露体系尚未建立,险资参与ESG 投资的指引性和激励性政策还未出台

ESG理念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截至2020年末,欧美ESG投资占世界份额的82%以上,所以,无论是ESG投资的信息披露标准、评级体系还是投资策略,欧美在ESG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虽然欧美已经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ESG评价体系和标准,比如英国富时(FTSE)、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道琼斯(Dow Jones)、明晟(MSCI)等,但其使用的指标体系如何与中国市场相匹配尚处于摸索阶段,金融企业、学术机构、指数公司以及行业协会等都在探索构建我国的ESG评级体系,其所形成的各种指标差异化明显,数据缺乏透明度,适应我国市场的官方权威的ESG 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当前,监管部门虽然陆续出台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和《绿色信贷指引》,但尚未对险资如何参与ESG投资作出规定,缺少相关指引和激励政策,在产品设计、投资流程、风险识别等方面也尚未提供规范性引导,监管体系存在空白。

2.从市场层面看,我国ESG 投资起步较晚,目前市场规模较小,适应保险资金特点的ESG金融产品不足

中证指数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末,全球ESG 投资规模已经超过40 万亿美元,较2014年末大幅增长122%,占全球整个资产管理规模的30%。据GSIA 统计,美国、欧盟ESG 产品规模占当地总规模的48%和34%。而我国ESG投资起步较晚,截至2021年11 月30 日,ESG 产品净值总规模仅17879亿元,相对于我国超百万亿元的整体资管规模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且签署PRI 的中国企业仅占全球的2%,市场规模较小。另外,我国ESG 主题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种类单一,主要为主题公募基金与指数,ESG主题基金仍以被动指数型基金为主(35%),灵活配置类的产品较少(9%),而且这些基金主要以环保和公司治理为主,投资风格较为单一,与险资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品不足。

3.从行业机构层面看,保险资管机构自身的ESG投资能力存在短板

如何平衡长期价值和短期利益是包括保险资管机构在内的投资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国ESG 投资刚刚起步,ESG 投资理念对具体业务的影响仍有待评估。从政策出台到落地,保险资管机构在战略规划、投资流程管理、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均需完善和改进。2021 年8 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保险机构开展ESG信息与数据披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保险资管机构的ESG 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对ESG治理和组织架构健全的认知度仍需提高。从整体上看,保险资管机构自身的ESG投资能力存在短板,仍需在战略规划、产品设计、投资流程等多方面进行改善,持续提升ESG投资管理和实践能力。

(二)未来探索

虽然保险资管开展ESG 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但ESG投资前景广阔,未来市场巨大。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预测,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累计投资138万亿元人民币,占每年GDP的2.5%左右。而这仅仅涉及环境治理一项,ESG 投资当中的社会责任、企业治理等,与我国乡村振兴、国企改革以及共同富裕等发展战略相匹配,将产生巨额的资金需求量。保险资金是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资产管理领域仅次于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的第三大资金持有方。险资久期长、投资稳健兼顾社会价值的特性与ESG投资理念天然适配,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保险资管机构自身,都应该抓住机遇,克服挑战,积极引导险资拥抱ESG投资理念,实现保险资管机构转型发展,持续提升ESG投资能力。

1.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官方统一的ESG信息交流共享平台

缺乏统一权威的ESG 评级体系和信息披露标准是我国保险资管投身ESG 投资实践的最大阻碍。因此,监管部门要从ESG评级体系与信息披露标准着手,将国外成熟的指标体系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并综合借鉴中国已有的ESG 指标体系,发布官方的ESG 筛选方案和指标体系,为保险资管机构开展ESG投资提供抓手;抓紧制定保险资管机构ESG投资指引,为保险资管机构提供产品设计、投资流程、风险识别等方面的具体指引,让其活动开展有规可依,引导其拥抱ESG投资;除引导外,更要出台政策鼓励保险资管机构开展ESG 投资,比如,出台绿色审批通道,对保险资管机构开展的符合ESG 投资理念的股权和债券投资计划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加快审批效率。另外,监管部门要时刻关注市场风险,严格规范ESG 评级和认证,防范市场上的“洗绿”“漂绿”现象,干扰ESG 投资市场的运行效率,增加投资风险。

2.推进保险资管机构市场化改革,持续提高保险资管机构ESG投资能力

近年来,在“1+3”产品制度规则的指导与规范下,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但保险资管机构的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比近七成,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资管背景下不够灵活,仍需推进险资运用的市场化改革。结合ESG 理念和我国发展实际,保险资管机构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拓宽产业基金的资金来源,支持保险资管开展创业投资,设立各类支持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成长基金。其次,在“去杠杆”的时代背景下,保险资管中的债权投资越来越困难,加大股权投资成为保险资管机构的未来方向。监管部门可以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有限度、有方向地放开控制权投资权限,让保险资金可以参与企业治理,以ESG中的“G”为抓手,发挥险资久期长、社会价值大的优势,引导被投资企业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等正外部性较强的领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保险资管在投资过程中,要加强ESG 风险管理,将ESG 思维纳入投资风险管理,规避“灰犀牛”风险。

3.进一步提高保险资管机构ESG 投资意识,积极开拓ESG投资主题新产品

2021 年8 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保险资管机构仍需提高对ESG 治理和组织架构健全的认知度,大多数保险资管机构对ESG 投资理念的践行仍处于起步、观望阶段。因此,要想让保险资管机构真正认识并践行ESG投资,首先要提高其ESG 投资意识。保险资管机构可以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定期开展培训,促进保险资管机构对ESG投资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相关人才。另外,要鼓励保险资管机构积极开发ESG 主题投资产品,例如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ABS以及编制ESG指数产品等。

猜你喜欢

保险资金资管机构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金融生态重塑在即
盛松成:资管新规意义重大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更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措施将出台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