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城同待遇:“沪惠保”惠民升级丰富新市民医疗保障服务

2023-01-28初立苹刘书涵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保险 2022年11期
关键词:惠民医疗保障医疗保险

初立苹 刘书涵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一、传统医疗保险保障服务无法满足新市民医疗保障需求

新市民是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如今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新市民群体的身影。他们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希望能真正融入,但是在城市生活中依旧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与原住居民相比,新市民在获得医疗保障服务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他们虽然都在同一座城市,但享受到的医疗服务待遇并不相等。例如,2021版“沪惠保”的参保条件是参加上海医保,但是新市民由于不满足这一条件无法参保,享受不到普惠的商业医疗保险保障服务。因此,传统的医疗保险保障服务无法满足新市民的医疗保障需求。

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但未取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尚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按照这一范围划定,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的上海常住人口总规模为2488.36 万人,其中,拥有上海户籍的有1475.63万人,由此可知,目前常住人口中大约有42%的群体为外来流动人口,即新市民群体。

新市民多为灵活就业人员,主要分为三个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小微企业主和随迁老人。在《2022 新市民金融服务白皮书》调研中,规模最大的群体是外来务工人员,占比为88%;其次是由店主、老板等组成的小微企业主,以及为和子女团聚而来到城市的随迁老人,占比分别为3%和6%(朱艳霞,2022)。虽然灵活就业是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缴纳社保,但是一部分劳动者没有与企业建立健全的劳务关系,且碍于新市民的身份无法在工作地参保,能够购买的保险保障产品有限,大部分仅仅依靠自己或企业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兜底的医疗保障。对于他们而言,收入中很大一部分要用于缴纳房租,因此,对于缴费能力有限的新市民来说,产品有限和保费较高也降低了他们对传统医疗保险保障服务的购买意愿,显然,相比有社保的原住居民,他们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敞口。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这一特殊阶段,一些从事高风险职业的新市民,比如外卖骑手、快递员和网约配送员等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他们的收入不稳定且大多游离在社保体系之外,对疾病、意外的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当发生重大疾病或者重大事故,不仅身体会受到创伤,医疗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因此,总体来看,新市民在医疗保障需求上存在较大缺口。造成上述缺口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社会没有对常住人口群体进行细分,对新市民的关注度不够高,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诉求;二是新市民作为灵活就业人员,缺乏稳定收入和抵押担保财产,传统金融服务机构并没有把他们当作目标客户,因此,针对新市民金融业务的产品研发也比较欠缺。

在医疗保险方面,近年来,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非常迅速。惠民保由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是商业保险参与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结合了商业保险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优势,是为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推出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普惠性质的新型健康险产品。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上线了惠民保,累计参保人数达1.4亿人次,保费收入约140亿元。2021年全国平均参保率达到9.4%,从中可看出惠民保的火爆程度。

上海“沪惠保”的推行始于2021年,是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一次创新实践。太平洋人寿作为首席承保公司,牵头共保体建立“沪惠保”专属的运营机制。2021版“沪惠保”吸引了739万上海市民参与,创下中国“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首年参保人数之最。2021版“沪惠保”总赔付额超7.5亿元,按照约8.5亿元的保费计算,赔付率接近90%,充分体现了惠民、利民的理念。因此,如果将这一理念充分运用到新市民群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新市民在医疗保险保障上的需求。

二、“沪惠保”全面升级弥补新市民医疗保障需求缺口

2022 年3 月,银保监会与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鼓励保险机构加强与医保部门合作,促进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开发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该通知全方位、多层次地为提升新市民医疗保障服务体验,弥补新市民在医疗保障需求上的缺口提供了指导。

2022年5月25日,2022版“沪惠保”正式推出,与上年相比,今年的“沪惠保”全面升级,扩大了参保人群范围和保障责任。一方面,首次将新市民纳入参保群体。除了所有参加上海市基本医保的在保人员和参加上海市市民社区医疗互助帮困计划的人员外,在上海一些大型企业(试点的物流配送、外卖和快递等保供平台企业)工作并参加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也可以参保,扩大了潜在参保范围。另一方面,在保障责任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提升:一是海外特殊药品增加到15种;二是新增CAR-T治疗药品的费用;三是将国内特定高价药品扩大到25 种。这不仅扩大了受益人群的范围,也改善了“风险池”的分布,进一步增强了普惠性和规模效应,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新市民医疗保障不足的痛点。同时,保费由首年的115元/年上涨至129元/年,涨幅为12.17%。涨价的主要原因是保障医疗服务范围扩大和医疗费用上涨。随着保费的增加,总保额也由首年的230 万元增加到可获得医保范围外最高310 万元。上线5 小时后,2022 版“沪惠保”的参保人数就突破了100 万;上线不到15天,参保人数突破500 万,与2021 版“沪惠保”相比,投保的积极性更高。

2022年6月29日,在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学会主办,“沪惠保”共保体承办的“以人民为中心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构建——‘沪惠保’周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媒体调研会上,主办方介绍:2022 版“沪惠保”将继续秉承普惠保险的初心,延续低门槛、高保障、广覆盖的产品特性,依然由政府指导,由太平洋人寿、泰康养老、中国人寿、平安养老、太平养老、新华人寿、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建信人寿9家保险公司联合承保,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沪惠保”运营的稳定性。

因此,对于上海的新市民来说,在面临社保和医保等保障不足的情况下,相对于纯粹的商业健康保险,“沪惠保”的普惠性定位更符合他们的需求。升级后的“沪惠保”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该保险产品不仅有政府的背书,拥有较高的可信度,而且具有保费低、保额高、限制少和覆盖广等特点。“沪惠保”适用于所有群体,不限年龄、健康状况和职业,通过低门槛、高保障、可带病投保以及特殊药品纳入保障等多种创新普惠模式,为新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三、持续延伸普惠的医疗保障服务,助力新市民真正融入城市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拥有丰富的就业机会和教育、医疗资源,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人口涌入。面对庞大的新市民群体,政府需要关注他们在医疗保障方面的诉求。我国的普惠金融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新市民群体的范围刚界定,其具体定义、群体特征、金融需求和偏好等还需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展开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沪惠保”作为基本医保补充的惠民保项目,长期可持续性是其产品的生命力。新市民群体的参保不仅可以提高参保率,也能改善其风险池分布。未来,“沪惠保”项目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它惠民的持久性以及群众的口碑。因此,为了提升新市民对于医疗保险服务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地细化项目,结合新市民所处行业的特点,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以满足他们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这将是“沪惠保”产品升级的关键一环。同时,也要加强新市民保险知识的普及教育,针对新市民大力宣传,提高其参保积极性。实现“充分满足新市民群体的金融需求”这一目标还任重道远,需要各方持之以恒,努力解决新市民群体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帮助新市民真正融入城市,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

猜你喜欢

惠民医疗保障医疗保险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医疗保障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
因地制宜 推惠民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