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生物学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01-26袁轶君刘娜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7期
关键词:生物学案例育人

袁轶君 薛 淼 刘娜娜

(东华理工大学 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在教育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广大教师也在探索并积极实践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要求。

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然科学课程蕴含着崇尚真理、客观求实等科学精神及关切、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等人文精神[2],自然科学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成为高校教研的主题,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以生命科学为例,作者选择 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设定检索策略为“篇名”=“生物学”并且“课程思政”,文章类型设定为不限,检索时间不设限制,搜索得到 127 个结果,对检索结果逐条筛选,将筛选后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保存作为中文文献分析数据样本,使用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 进行分析。通过对这127篇文献中关键词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要有“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思政元素”“教学改革”“植物学”等(图1),其大致可归纳为:(1)从研究内容上看,重点开展了“教学方法”“思政元素”“立德树人”“教学改革”等相关研究工作;(2)从开展研究的课程看,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微生物学”“cell biology”“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等核心课程。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础工作大量围绕思政元素的挖掘而展开[2]。但是目前已有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仍存在着信息时效性不足、系统性不够、教学设计不够充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图1 高频关键词网络图

要解决课程思政教学当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可尝试一方面在教学中引入时效性高、震撼力强的案例对经典案例进行必要的补充,构建与专业知识内容交融契合、相得益彰的思政案例库;另一方面围绕这些案例开展教学方案设计,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提高思政内容的吸引力[4]。本研究尝试将新时代主旋律如 “两山”理论、脱贫攻坚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机引入与其直接相关的生命科学的课程中,既增强了专业理论教学的实用性与吸引力,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通过探索思政元素在教学环节中的设计与实践,构建与《植物生物学》课程相契合的课程思政育人途径,为高校自然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植物生物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

《植物生物学》作为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分布于各章节的知识点中。同时,我国开展植物学研究的历史也非常久远,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一千多种植物,至今仍被世界所推崇。时至今日新时代,植物生物学课程中挖掘出的一些思政案例仍紧扣新时代主旋律,大大弥补了部分课程思政案例信息时效性不足的缺陷。如有“蘑菇院士”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四十多年一直致力于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产业化研究,助力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二、《植物生物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不足

尽管针对植物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已大量展开,但教学改革的成效却不容乐观,教学改革进度缓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高校教学考核奖惩制度建设不到位、思政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育人理念薄弱、课程学时设置不合理、课程评价标准模糊等[5]。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导致植物学课程思政改革进度缓慢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思政教学改革视角较单一。当前,针对植物学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大多围绕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案例库的构建,而利用这些丰富的思政案例来开展教学设计的研究却非常有限。因此,依托构建的思政案例库,将植物生物学的课程思政目标和教学过程有机的融合,探索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育人“盐溶于汤”的隐性教育效果。

三、《植物生物学》思政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为用好、用活这些鲜活的思政案例,避免硬性的植入和生拉硬扯,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育人元素,本文以《植物生物学》课程为例,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构建与实施的课程改革。按照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将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阐述。

1.修订教学大纲,加强顶层设计

教学大纲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直接引领了教学改革的方向。传统的教学大纲中过分强调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即学生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以及通过本门课程的知识迁移来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是相悖的。因此为了实现思政育人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的有机融合,必须加强对教学大纲的顶层设计,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大纲的各个知识单元中(表1),从而确保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整个课堂教学中[6]。

表1 植物生物学各知识单元中的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

2.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新时代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仍面临一些难点亟待突破,知识领域的“真”如何融入“善与美”,成为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需要任课教师探索思政教育的切入点,使得思政育人灵活穿插于知识教学过程中(图2)。例如,在被子植物章节,通过介绍钟扬教授的事迹导入新课,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习钟扬教授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在知识点“被子植物分类”的讲解过程中,将焦裕禄推广种植泡桐的事迹融入玄参科植物泡桐的介绍中;将周恩来总理引种油橄榄的事迹融入木犀科植物油橄榄的介绍中(图2);真正实现了知识传授与新时代主旋律脱贫攻坚精神、两山理论等的“润物细无声”的融合。

图2 “被子植物的分类”思政教学流程图

3.完善评价方法

目前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课程的知识、能力和思政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已日渐完善,但是在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时,这三者常是割裂的,仍以传统的对学生作业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终结性的、一次性的分数评价方式占主导。因此,探寻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策略,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成效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传统的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在课程期末考核中,植入了一些思政测试题(表2),通过融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政目标三者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来反映课程的教学质量。

表2 思政测试题目

结语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作为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了诸多困难。基于已挖掘出的大量的课程思政案例,本研究将紧扣新时代主旋律如 “两山”理论、脱贫攻坚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机引入植物生物学课程中,从知识、能力和思政三个目标;教学大纲的顶层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三个环节探索思政元素在教学环节中的设计与实践,构建与《植物生物学》课程相契合的课程思政育人途径,为高校自然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生物学案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