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暖的苏州味,精彩的国际范

2023-01-26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22年24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化苏州

○记者 邹孝听

“这里的冬天冷吗?被子带多厚?”“学费到底值不值得?”“英语口语不好怎么办?……”每年夏天,各所高校录取通知书会陆续寄往各省市的考生手中,这些等待入学的新生们、即将“放飞”孩子的家长,在激动欣喜之余,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地域的差异,陌生的环境,没有新朋友,该如何适应新生活?

为帮助大一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环境,西交利物浦大学开展的学友计划以朋辈互助的形式,通过优秀的朋辈学长的交流和指导,帮助低年级国内、海外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规划大学生活,实现自我发展。这样一来,新生们很快便能在这座新的城市找到归属感。

对于每一位来到苏州的陌生人如此,对于语言不通的外籍友人来说更是如此。来自马来西亚的西浦智能工程学院院长林永义对此深有体会,无论是初来乍到之时还是在此安居乐业十年有余,舒适是他最直观的感受。近一小时的采访,他多次提到包容,在他眼中,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国际化城市,极具吸引力。

减少外籍友人心理落差

苏州连续十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园区常住境外人员约占全市的50%,这座城市到底有着哪些独特的魅力呢?林永义直言这里国际化程度高,外国人初来乍到,心理落差很小。

其实早在18年前,他因公出差曾到访过园区,当时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很多地方都在开发建设中,眼前看见的是一片“未来”。3年后,当他以西浦教师的身份再次回到园区之时,城市化模样愈加明显。他说:“来到苏州,爱上苏州,这段旅程让我倍感欣慰,因为苏州让人有家的感觉。”

其实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园区在很多管理、服务、标准方面都接轨国际。林永义在园区十多年,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见证彼此变得越来越好。“无论是公共设施还是相关职能服务,园区对国际友人十分友善,服务也很超前。一站式服务中心能够提供英文服务,方便外籍人士办理相关业务;邻里中心社区工作站能够满足护照登记需求;苏州工业园区官网有清晰的英文指引,告诉你‘签证去哪里办’‘疫苗在哪里打’……”他感慨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让他感觉很舒适。

就在今年,他拿到了永居证。他开玩笑说自己是“地球浪子”,“漂流”过太多国家,办理永居证需要搜集各国的无犯罪记录,在园区公安局、出入境中心、西浦等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简化了很多手续,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温暖的苏州味,让林永义倍感欣慰。

铸就招才引智强磁场

一流人才生态成为苏州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强磁场,园区作为中新合作的典范之城,开放创新,会聚来自世界各地的英才,当记者问及“一流的人才生态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林永义回答:“对我来说,因为工作变化,从英国来到中国,最先关注到的一定是工作环境,西浦是一所国际化大学,首先能保证工作语言交流顺畅;当然,国际教育是国际化必备要素,对外教来说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此外,学校地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集聚世界英才,国际化包容度较高,很多外国友人的亲属也一起来到园区生活,使得这边形成了一定的国际氛围。”

林永义的太太是中国人,所以他更加容易融入到当地生活圈,而如果想在园区寻找老外圈子,湖滨新天地那一带是他们较为喜欢的聚集地。在苏州的外国友人自发成立了救济流浪狗、红十字会等组织,感兴趣的都可以加入他们。

除了国际化氛围,苏州的公共安全、公共设施配套、医疗卫生、城市环境等方面也令林永义赞叹不已,“在这里我感到很安全,做事情也很方便,生活节奏更加舒适,幸福感很强。每当我心烦气躁的时候,去姑苏区看看小桥流水,看看古建筑,便能够冷静下来思考,再回到现代化的园区打拼,累了就去家门口的金鸡湖步道散散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调剂。”

林永义坦言自己十分满意在园区的生活现状,得知苏州工业园区国际融合服务中心成立,他诞生了一个想法:未来这里是否可以像西浦学友计划一样,招募一些志愿者,为在园区生活的国际友人提供更专业更便利的服务?更或是针对他们的亲属,能在就业、教育等方面提供相关支持?甚至鼓励更多的外国人创业并且为他们提供专项基金扶持?……

如今,中文越说越好的他俨如一个苏州通,融入到当地生活。

探索开放创新教育理念

目前园区各类创新资源集聚,其中不乏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作为智能工程学院创始院长,林永义感激这片开放创新的沃土,让一些创新元素或者想要做的事情都能有机会伸展出来。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是一种前沿方向,是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通道。西浦需要培养国际化人才,对接世界500强企业。“作为一所国际化大学,西浦重塑教育理念,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思考未来要干嘛。其实西浦的包容性很强,希望学生勇敢去尝试,因为失败是另一个成功的起步。”

为了打破大家对中国工科生“不善言谈”“沉闷乏味”的固有印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林永义想方设法地带动大家变得活跃,变得更精彩有趣。除了学术与学院管理方面的事,他还牵头做起了小红书,在“小智大能”的账号上发布智能工程学院的故事,“通过在学院平台展示和表现自己,让大家看到理科工的师生可以做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很有创造力,更具影响力。”

作为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林永义深谙归属感的意义,他会通过小红书招募线下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与他面对面交流,“我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此获得归属感,毕业后回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心里面是暖暖的。”

采访末,记者了解到林永义还是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的校外导师,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融合发展道路上探索着、实践着。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化苏州
聚焦港口国际化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