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与新机遇非凡园区如何再赢产业发展新先机

2023-01-26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22年24期
关键词:科技园苏州工业园区苏州

○记者 吴婧茸

2022年11月28日,苏州独墅湖南隧道正式建成通车。隧道上新后,大大缓解了吴中区、园区跨湖压力,许多市民感叹:“园区的速度更快了!”

独墅湖南隧道是我国首条下穿通航运河异型双层隧道,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苏州市总体规划“八纵八横”全市道路体系中直接穿越独墅湖屏障的一条东西向城市主干路。

如此厉害的一条隧道,安全性一定是最重要的考量。在独墅湖南隧道的内部,车道及匝道顶部、廊体顶部、电缆桥架上方都安装了ATF-100感温光纤,全面感知隧道内温度的变化,通过光纤测温主机,实时监测隧道内温度数据。当发现温度异常时,报警策略分析会迅速反馈温升报警信息,避免因隧道内发生火灾而导致人员生命威胁及车辆、设施资产损失。而这套光纤感温监测系统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格科技来自苏州国际科技园,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光纤传感网络与资产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自创立以来,光格科技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技专项,包括“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多信息融合的火灾监测预警技术与系统”子课题、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超长距离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项目“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网络的高压电缆综合在线监测系统”等。

像光格科技这样优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苏州工业园区还有无数家。

促进产业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闪耀新城

开发建设28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已由苏州城东的一片低洼水荡,快速成长为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新城。园区一直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如今的园区更是科技创新企业落地成长的摇篮和备受市场关注的优质标的。

近年来,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在变革的当下,苏州工业园区高科技、高质量产业发展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奇点,以载体为路,产业为车,推动数字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据统计,苏州工业园区目前已累计有23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完成境内外上市,占园区上市企业总量的36%,市值合计突破3306亿元,占园区上市企业总市值的48.7%,2021年度营收合计428亿元,合计净利润27.9亿元,其中10家在科创板挂牌,占园区总量的60%。

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毕业于苏州国际科技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企业,集高端光通信收发模块的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于一体,为云数据中心客户提供高速光模块,为电信设备商客户提供5G前传、中传和回传光模块以及应用于骨干网和核心网传输光模块等高端整体解决方案。2022年前三季度,中际旭创累计营收68.65亿元,同比增长28.99%,净利润8.52亿元,同比增长52.21%。11月6日,中际旭创在召开投资者说明会时公布,日前中际旭创新推出的800G光模块较好地满足了云数据中心的流量与带宽需求,已获得海外订单并将按计划交付。

而另一家模拟芯片设计企业——思瑞浦,近年来异军突起,迎来市场需求、供给和国产替代三重机遇。从需求端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工业自动化、5G通讯推动模拟芯片需求高增长;从供给端看,未来3年全球模拟芯片产能CAGR为8%,“缺芯潮”推动国产替代加速,国产化率有望由2020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20%左右。

新时代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绩斐然。技术创新屡出成果,产业链带动效应不断提升,正在成为园区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优等生”。

活跃创新,韧性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面临攻坚克难的各种挑战之下,苏州工业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受住了种种考验,成为稳大盘、稳增长的“定海神针”,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

从事高精度智能检测技术开发的苏州瑞威盛科技有限公司,从今年5月以来,积极开拓国内中西部的军工航天客户,与目标客户建立了远程技术服务新渠道,发展趋势向好。瑞威盛科技成立两年来,针对设备检测的“卡脖子”问题,自研出一套检测算法和多种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军工行业设备的检测效率,还探索出了更多检测场景,成立首年即翻倍完成年度营收指标。

工业互联网企业——慧工云信息科技在今年也携手聚弘凯电气正式启动了“产线规划与设计”项目,聚焦精益生产,建设智能产线。据慧工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通过“慧工云精益智能产线”设计完整生产流程的规范产线,满足生产需求,实现工序之间的协作,确保产线稳定运行;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产线能够实现快速换模及柔性自动化,赋能敏捷供应和柔性交付;设计和生产的优化,能够支持灵活调整工艺,确保产线满足产能需求,为智慧工厂的标杆建设赋能。

除此之外,中科行智、知行科技、中科融合等企业在2022年获得千万元至亿元级别的新一轮融资。苏州工业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频频发力,在知行科技相关负责人看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更强的横向融合和赋能效应,无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无论是电子政务,还是大数据惠民服务,都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具有相对宽广的应用范围,经营业绩也相对稳定,这个产业新引擎正在强势崛起,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韧性力量。”

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圈,离不开政策和载体的双重加持

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加持和载体的专业培育。作为苏州工业园区两大主导产业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很早便得到了园区科创委、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园区金融管理局等部门的政策性扶持。其中包括“上市苗圃工程”、“上市苗圃学院”、“苗圃贷”、上市苗圃综合服务平台等多维度、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助推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苏州国际科技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重要的科技创新载体之一,苏州国际科技园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积极探索。其中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化、IT+BT产业为代表的企业不断获得资本青睐,并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目前,苏州国际科技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下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四个关键领域,已经形成了由国内外行业头部企业研发中心、本土上市公司和上市梯队企业以及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成长企业组成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累计孵化培育企业超过4400家,在园企业超700家,在园中高端人才超3.5万人,聚集各级领军人才超600名、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培育上市企业16家,成为苏州市发展数字信息经济的中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傲人的成绩背后,是苏州国际科技园从2019年起就全面深入开展了SISPARK生态伙伴计划,持续集聚并协调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强化企业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在这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生态朋友圈一直持续优化,不断为创业者供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赋能支持。2020年3月苏州超算中心成立,让园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了一颗跳动的“心”。两年来,苏州超算中心面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企业,提供超算相关硬件资源以及软件应用、项目咨询等服务,为企业研发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

“苏州国际科技园就像是一所学校,我们很多企业当初背着小书包入园,科技园陪着大家逐渐长大,多年来,科技园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针对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由专业人士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与企业共成长。” 益进信息总经理张其力表示。

精心绘就产业蓝图,万千梦想在此扬帆启航

2022年5月,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建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启动。

同元软控总经理周凡利表示:“国际数字化技术发展、中国工业软件发展、核能行业数字化发展呼吁数字化专业人才。同元软控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旨在促进高层次行业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依托校企密切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研究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核能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核能知识模型库构建以及行业数字化工业软件生态建设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与人才共建,共同建设核能工业软件知识技术课程体系,共同培养数字化时代工业软件开发人才、应用人才与领军人才。”

同元软控是苏州工业园区一家专业从事新一代系统级设计与仿真工业软件产品研发、工程服务及系统工程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作为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实践者,苏州同元软控在2022年的3月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合作企业。

企业和院校的合作是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篇章。产教融合不断助力培养数字化时代下的产业发展人才,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园区一如既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和推动企业成长,集聚专业人才,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28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集聚创新资源、高端人才荟萃的宜居新城。这里,有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这里,有面对面、手把手地精准服务;这里,有集聚产业链的优质资源;这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成长摇篮。新时代的苏州工业园区,风头正劲。产业,借新城之势;新城,乘产业之风。振翅翱翔的苏州工业园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劲“风口”相互激荡,必将书写产城融合发展新传奇。

猜你喜欢

科技园苏州工业园区苏州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大学科技园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及发展对策——以齐鲁大学科技园为例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