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产业振兴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研究

2023-01-25邱跃华郭丹

关键词:农业发展

邱跃华, 郭丹

(1. 怀化学院 商学院, 湖南 怀化,418000;2. 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 怀化,41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要坚持精准发力, 立足特色资源, 关注市场需求, 发展优势产业,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1]。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前提。以改革创新的思路, 促进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汇聚乡村, 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动能,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首要课题。

1 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对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 字总要求。2018 年3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又提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 个方面着手[2]。由此可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另外, 从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关系来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是乡村其他各方面振兴的前提和根基[3]。一个没有产业支撑、缺乏“造血功能”的乡村无异于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因此, 只有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 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让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乡村强起来, 才能带动乡村繁荣, 真正引领乡村走向全面振兴[3]。

1.2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国脱贫攻坚实践证明: 产业是衔接劳动力、土地、资产等要素的联合器, 产业扶贫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可以说, 持续发展产业, 是农村增强自身造血机能的内在要求, 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保障。农村要想真正脱贫, 实现农村美、农民富, 就必须走产业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要不断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 持续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后劲,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全面解决农民创收和增收后劲不足的再次贫困问题。

1.3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变化, 要求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放在核心位置。而我国产业结构中, 短板仍然是农业, 鉴于乡村和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 坚持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以合理的产业结构、先进的生产方式、密集的科技为支撑, 健全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全面带动我国乡村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4 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数量上的丰富更是质量上的提升。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人民消费不断升级, 我国农业供给与需求结构性错配日益凸显, 有效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现有农业发展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吃得饱”的需求, 但“好不好”、“安不安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因此,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 调整农业生产力布局, 深入推进农业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 提高我国农业供给质量, 创造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 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要求。

2 当前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我国现代农业加快推进, 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 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2 万亿元, 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 500 亿元, 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6 500 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4 000 亿元, 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超过850 万人[5], 创响特色品牌约10 万余个,认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 800 多个, 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7 个、国家农业科技园105 个、农业产业强镇811 个。但与此同时, 乡村产业也存在着产业链条较短、产业融合程度较低、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落后、要素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

2.1 乡村产业振兴规划滞后

2018 年1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但由于全国县域情况千差万别, 不可能采用同一种模式发展乡村产业。而采用什么模式发展,需要采取哪些策略和措施,都需从战略层面来进行顶层设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各地, 特别是县域《乡村产业振兴规划》还很滞后, 这就使得我国乡村的产业振兴无章可循, 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极为不利。

2.2 人才和资金等要素匮乏

经济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资金、土地等基本要素。人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主体, 资金是乡村产业振兴的“血液”, 土地是乡村产业的载体。由于乡村产业项目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 人才、资金、土地等基本要素不能有效集聚, 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痛点”。一方面, 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我国城乡发展严重失衡, 乡村产业发展人力资源非常短缺, 不仅缺少经管、金融、电商等人才, 也缺少乡村产业实用技术人才。另一方面, 乡村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全, 乡村资源变资产、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产业的渠道尚未打通, 金融平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不足, 资本“血液”循环不畅通。

2.3 规模化和机械化经营不足

加快土地流转, 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推进农业机械化,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与发达国家相比, 目前我国乡村土地空闲、低效、粗放利用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供给不足并存, 农业没有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一方面, 由于土地制度改革没有深入实施, 无法有效推进土地流转形成集中连片种养, 小规模生产仍是主体,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限制了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 农业生产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 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等生产资料投入少, 导致了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2.4 乡村产业融合程度较低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要素跨界重组、拓展产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近年来, 尽管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但总体来看, 产业融合程度仍然较低。一是乡村第一产业单一, 农业仍集中在传统的种养业上, 农产品以供应原料为主, 产业链向后延伸不充分,农业没有“接二连三”。二是乡村第二产业连接两头不紧密, 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 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目前, 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65%, 比发达国家低20 个百分点[6]。三是第三产业发育滞后, 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 新元素、新服务、新业态引入不足, 农业的生态、社会、文化、教育、体验等功能挖掘较浅, 产业链价值功能开发不足。

2.5 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

产业结构方面, 很多地方的产业较为单一, 仍以传统种养业为主, 其他产业基础薄弱。产品结构方面, 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 特色品牌农产品、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 缺乏个性化、精准化的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科技赋能方面, 对我国农业整体而言生产设备落后, 机械化水平较低, 农业科技转化率不足40%, 科技进步贡献率不足50%, 远远低于美、德等发达国家80%的水平[7]。绿色发展方面,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能力较弱,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供给不足, 规模化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不多, 生产投入品的环境友好程度不高, 土壤酸化、板结、盐渍化严重。另外, 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供给不足, 与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3 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要解决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就必须在坚持规划引领、强化人才供给、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土地流转、强化技术创新、推动“三化并举”等方面下功夫。

3.1 坚持规划引领, 破解发展布局难题

产业布局是否合理, 规划是关键。要强化县域统筹, 立足区域比较优势, 因地制宜发展成片集中特色种养, 积极促进手工业、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结构布局。要推进县域、镇域产业聚群,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向县域布局, 农产品粗浅加工和流通企业向中心乡(镇)和物流节点集中, 加快形成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层级明显、功能有效衔接的空间布局。

3.2 强化人才供给, 破解发展活力难题

人才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就必须引才引智、育才育智, 引发才聚智聚的鲶鱼效应, 激活乡村产业经济“一池春水”。一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推动高层次人才“上山下乡”,做大人才增量。二要创新人才培育机制, 提升本土人才技能水平, 做优人才存量。三要创新人才服务机制, 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乡村人才的良好氛围, 释放人才活力。

3.3 注重金融创新, 破解发展资本难题

乡村产业振兴, 畅通资本渠道是重点。一要创新财政投入机制, 多层次推进涉农资金整合, 加大力度对乡村产业进行投入。二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 创设乡村产业发展基金, 促进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有效融合, 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产业。三要创新乡村金融服务模式, 对接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实行农村土地多形式权能的抵押贷款。四要完善金融产品功能, 推出一批实用性强、易推广、低成本的金融产品, 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兼并重组。五要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健全交易管理机制,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

3.4 加快土地流转, 破解发展载体难题

土地是财富之母, 是乡村产业振兴的载体。首先, 要优化乡村土地资源配置, 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实现规模化经营。其次, 要深化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土地权益和增值收益。再次, 要建立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 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将新增集体建设用地和村庄整治的节约土地, 用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等产业设施建设。

3.5 强化技术创新, 破解发展动力难题

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加大乡村科技应用力度, 鼓励企业和农民用现代科技装备农业、改造农业, 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要强化乡村产业技术创新力度, 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开发一批可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要加快乡村产业技术转化速度, 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培训, 彻底改变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低的落后状况。

3.6 推动“三化”并举, 破解发展模式难题

一是推动产业融合化发展。一方面, 通过向前延伸、向后延伸等方式延长乡村产业链, 形成研发、生产、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另一方面, 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 对传统农业进行物联网改造, 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二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要以集中连片形式发展种养业, 形成种养业规模化经营; 要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在县域、镇域创建一批以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为中心的产业集群。三是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要实施标准化战略, 完善生产技术体系、检疫检测体系、科学管理体系等标准体系, 推进农业生产加工管理标准化; 要实施品牌化战略, 开展“三品一标”产品和基地的认证及宣传, 鼓励具有地域特色和传承优势的产品积极申报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 要实施绿色化战略, 加强农业投入品管控和绿色生产技术应用, 发展新型生态循环农业, 建设绿色生产经营体系。

4 结语

乡村产业是聚集农业农村发展要素的主要载体,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目标的重要保障[8]。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必须立足我国乡村实际, 注重发展的质量、注重业态的多样、注重模式的创新, 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主线, 以三产融合为关键, 强化科技驱动, 推动规模集群, 最终形成产业结构合理、要素动力充分激发、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的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