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涵·价值·路径:伟大建党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

2023-01-24鲍中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建党中华民族思政

李 进,鲍中义

(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9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概念,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在一百年前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源和本,中国红色文化的根和魂,伟大建党精神是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财富。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现路径,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摆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真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真理。理想是人们基于事物发展规律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展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让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正确道路。

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清政府的固步自封和腐朽统治,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前途未卜。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就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作最伟大的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1]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人民开启了探索救国之路的曲折历程,包括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等,但均以失败告终。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建党以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继而实行改革开放又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华儿女以昂扬的姿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奇迹。总结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武装全党,并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毕生追求并为之不懈奋斗。

2.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初心照亮前路,使命呼唤担当。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价值追求,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员为之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早已与人民血脉相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坚持正确的道路和方向,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为民族复兴伟业凝聚人心和力量。要始终牢记我们党来自哪里,为谁而来,如何走来,将要去往何方,只有铭记来时路,才会不迷路。要始终牢记红色政权的取得和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2],全党必须要牢记初心使命,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把红色江山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奋力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3.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正义事业的胜利都离不开英勇斗争,甚至是流血牺牲。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风险挑战和考验,甚至是惊涛骇浪,会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进行伟大斗争。[3]在党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愿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4]的气魄战胜了一切困难。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迎难而上,书写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精彩答卷。

4.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做百年大党的忠实传人,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是相互统一的,对党忠诚是不负人民的政治保障,不负人民是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党的百年奋斗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是因为一代代共产党人忠于党,站稳人民立场、心系人民群众。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对党忠诚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无条件忠诚于党的信仰、组织、事业、纪律、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党的领导。赢得人民就能赢得江山,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江山就牢不可破,守住人民群众的心,就能守住红色江山。[1]心中有人民,不负人民重托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对党忠诚就必须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实际工作中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价值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意义关系。[5]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其能够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大学生成长成才,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大学生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关键节点,肩负民族复兴使命,要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6]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有思想引领价值、行为导向价值、凝聚共识价值、人格塑造价值和文化认同价值。

1.思想引领价值

思想引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交织在一起,国际关系日趋复杂,西方国家仍然没有放弃对我国采取“和平演变”策略,不择手段地对我国进行价值渗透;西方价值观念的涌入对我国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内社会主流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复杂。面对国内多元思潮的影响和西方国家的价值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应对挑战,旗帜鲜明地用中国主流社会价值教育引导大学生。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能够净化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大学生对西方思想价值和文化渗透的免疫力,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社会正能量。

2.行为导向价值

历史和实践证明,作为引导和影响人们行为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取向。在当今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如果不弘扬和崇尚主流社会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社会就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判断力和鉴别力不足,极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误导,从而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塑造大学生坚韧品格。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斗争精神、为民情怀等意涵,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价值追求和行为引领,不仅为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提供了价值判断,还能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行为导向,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3.凝聚共识价值

当前,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西方霸权主义横行,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给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复杂,必须要凝聚社会共识,才能战胜前进中的艰难险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当中华民族拥有共同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时,全体中华儿女的意志和行动就是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力量就是强大的。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和14多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凝聚全社会共识,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很难的,更何况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多元的价值和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共识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用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培养大学生,能够帮助大学生找到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社会共识。伟大建党精神为大学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能够不断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大学生共识和青年力量。

4.人格塑造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坚持初心使命,英勇斗争的精神面貌,在当今价值观多元的情况下,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人格塑造价值,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意义重大。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大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展现当代中国大学生应有的志气、骨气、底气,从而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誓言付诸实践。

5.文化认同价值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命脉所在,没有文化上的认同,人民难以团结,民族难以复兴。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既是一种精神财富,也是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各族人民奋斗过程中的价值追求,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重大意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既是精神力量,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将个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体现人生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只有胸怀天下,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从根本上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才能更好地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用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大学生,能在精神上指引大学生,在实践中指导大学生,这既是弘扬时代精神的需要,也是精神文化传承的需要,有利于培育和强化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骨气和志气。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深挖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研究伟大建党精神育人价值的同时,更要找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深挖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要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来源、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等方面的问题,从理论上做好顶层设计,为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发挥好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通过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育人价值,找到其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融入课本、融入课堂,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千秋万代的关键一招。[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立德树人的主体,理应夯实自身理论水平和强化实践能力,不断增强“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履行好铸魂育人的历史责任。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善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才保障。高校还要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学习,引导他们用伟大建党精神净化灵魂、提升精神境界、锤炼品格,号召他们做伟大建党精神的忠实传承者、践行者、传播者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为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提供智力支持。

3.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程

思政课程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载体,是落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方式才能实现,思政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无疑是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最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是发挥其育人价值的关键一招,高校应主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用好思政课程理论大讲堂,结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创新性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宣讲,做到讲得透、听得懂、有收获,用伟大建党精神强化大学生理论武装。

4.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其中思政课程是实现这一系统工程的主渠道,而课程思政是重要补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要统筹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要大力挖掘和运用其他非思政学科的育人价值,[8]抓住课程思政这一重要环节,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专业课程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育才的过程中实现育人。

5.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追求,兼具宣传和育人双重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是通过社团文化活动、大学生艺术节、校园宣传标语、校园文化墙等方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目的。二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服务学生的全过程。教工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在教育和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模范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三是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官方网络平台定期推送建党历史和相关人物,拓展学生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渠道。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是一部生动的理想信念教材。新时代青年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无坚不摧的重要力量。[9]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和赓续红色血脉的需要,是为民族复兴伟业培养堪担时代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对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建党中华民族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