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3-01-24杨昌领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汉语词语语言

杨昌领

(铜陵学院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互联网新时代,网络语言应时而生。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态,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发展既有推动作用,也存在相当的干扰[1]。发挥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探究网络语言在新时代背景下运行与发展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语言的内涵与构造特征

(一)网络语言的内涵

网络语言的含义,根据其表达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相关的专业术语和词汇[2];另一类是以网络作为技术平台与沟通媒介,人们进行交际与交流时所使用的词语。这里“网络语言”指的是后者,是对现实社会即时反映的一种表征,以词语为表现形式。网络语言的本质是汉语,是以汉语词语为建筑材料,按照汉语词语的结构方式,结合人们在网络生活中的体验与经验产生的一种新型语态。主要运用于网络社交平台,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交流效率,满足人们在网聊中的某些特定需求。

网络语言形式简洁、内容丰富,是在网络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让人们在互动交流中,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如网络新词“凡尔赛”,社交媒体中表示生活的高贵、奢华,想通过反向表述不经意地透露自己的优越,带有调侃意味。

(二)网络语言的构造特征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联络、沟通越发便利、快捷,每年都会有层出不穷的流行语或时尚热词出现,这其中就有相当数量的网络词语。网络词语具有简明、生动、形象的特征,使用简单、便捷,为广大网民喜闻乐见,再加上自媒体的传播,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广泛流行。

作为应用于网络交流的语言新形态,网络词语在特定的媒介传播中传达特殊的意义,具有便利、生动、幽默的表达效果;其结构特色鲜明,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汉字、英文字母、汉语拼音、标点符号、键盘符号、图标(图片),甚至能造出类似“囧”这样的全新字符等多种,这些形式可独立也可组合,大多是新词,也有少部分流行语。

1.数字组合

阿拉伯数字在网络交流中应用普遍,借助数字字符组合的谐音意义,将一些生活用语以数字组合的方式表达,这样写起来简单,听起来顺耳,看起来了然,视听效果显著,即所谓谐音梗。如“88”通常代表“再见”,“520”就是“我爱你”,“1314”表示“一生一世”,“9494”意为“就是就是”等。

2.英汉组合

用英语单词或字母与汉字组合,表达一个特定的意义,是一种非主流的表意方式。如“Hold 住”通常代表对于局面的全面掌控,相反的就是“Hold不住”,“幸福ing”表示正处于幸福状态,类似英语的进行时态。

3.特定形象符号组合

网络聊天难以同步传达情感,仅凭字符表达不能获得满意效果。这时可以利用键盘上的一些特殊符号组合形成有趣的人物表情,就能完美地弥补这一缺憾,如:=^_^= 是温馨的微笑,Y(^_^)Y 是举双手胜利,~@^_^@~可爱呦,(°?°)~@ 晕倒了,(╯^╰〉 一脸苦瓜,(⊙o⊙)目瞪口呆等。这些非语言形式的网络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且易于记忆,让人印象深刻[3]。现在各种交际软件如QQ、微信、抖音等迎合网络需求,利用“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动画图片创作并固化了很多的人物、动物、卡通等表情或动作,便于使用时直接点击发送,无须言语输出,既能够表情达意,又具有传神、幽默的效果,因此大受欢迎。

4.字母组词

网络交际需要通过键盘或触摸屏传送字符,手写打字速度跟不上思考的速度,也没有面对面的便利,所以用英文字母或汉语拼音字母替代汉字就成为一种常用形式。这种方式简单、方便、易操作,效率超过了正规汉字输入。如emo(抑郁、颓废)、MM(美眉,漂亮女生)、GG(哥哥)、GF(女朋友)、BF(男朋友)、OUT(老土)、BT(变态)、FANS(粉丝)等。这种字母组词,有的源于英文单词的简写,有的来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合,有的源于汉语词语拼音组合,简便又通俗。

5.词语演变、创新

标新立异是当代社会体现时尚与潮流的特征,也是年轻与活力的代名词。网络语言亦如此,它是对现实的最直观的反映,创新是其基本元素,也是网络语言不断涌现的源泉。网络词语,多数是建立在传统词语基础上的,而又有别于传统词语的新意,故而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这种创新词语通常要经历由网络世界到线下年轻人再到社会大众的扩散、演变的过程。如“高富帅”是用来形容男人的身高、财富、长相方面都无可挑剔,是理想的男人形象,最初由日本漫画演化而来,然后在网络上发酵成为流行词,并创造出对应的反义词“矮矬穷”[4]。类似的新词新语数量繁多,其表现形式有:

(1)旧词语新意义,如“菜鸟(初学者、新手,也指某些方面技能低下的人)、潜水(只看帖子而不发表意见)、马甲(已注册的成员以不同的ID注册的论坛成员)、灌水(在互联网上发表没有实际内容的帖子)、拍砖(跟帖)、闪(离开)、蹲(等待)、关小黑屋(平台禁止发言)、领盒饭(影视剧人物即将下场或完蛋)”等;

(2)借旧词谐音造新意,如“酱紫”的谐音表达“这样子”的意思,还有“银(人)、偶(我)、表(不要)、稀饭(稀罕)、灰常(非常)、斑竹(版主)、虾米(什么,闽南话)、童鞋(同学)、桑心(伤心)”等,这些传统词语都有固定内涵,而在网络聊天中利用谐音造出了一个新的意思,能否为社会或公众接受,还有待于观察;

(3)造新词赋新意,如:“喜大普奔”就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四个成语的缩略用法,“人艰不拆”是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了吧,“蛋白质”就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简缩用法,还有“不动然泼(不为所动然后被泼了一盆冷水)、何弃疗(为何放弃治疗?)、累觉不爱(很累,觉得自己不会再爱了)、不明觉厉(虽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觉得好像很厉害)、请允悲(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细思恐极(仔细想想,觉得恐怖之极)、活久见(活得久见到的东西多,常用于吐槽某些刷新三观的事)、芭比q了(完蛋了)”等。这些新词新意直观反映当下社会某些现实,最接地气,较受年轻人喜爱。

6.网络流行语

信息时代,人们对社会的热点、焦点、痛点等问题都保持很高的关注度,这些问题常常会在现实和网络中发酵,蔓延,于是会催生出一些新的网络用语。如“待我长发齐腰,少年娶我可好”,该句出自《十里红妆女儿梦》书中的一首诗,后因一对情侣火起来;而“我爸是李刚”则是一则社会新闻引发的强烈的社会反响;还有“元芳,你怎么看?”“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你不是一个人”“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素质啊,注意素质”“人丑就要多读书”等,随着这些语句的走红,其使用范围和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

总之,网络词语构造方式多样,意义丰富,不单单是对传统语言表达在语音、语义、语法、语用上的改造或替换,它实质上体现了广大网民对自身、对人生、对时代、对社会的一种认识和态度。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汉语发展的意义

网络语言的产生,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对于汉语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语言促进了汉语产业化发展

网络语言促进了汉语发展,使汉语有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5]。汉语作为汉民族共同语,其影响范围远超汉民族本身,而现代网络语言发展则进一步增强了汉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同时,信息技术包括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汉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广阔的网络平台为汉语的发展留足了空间。围绕汉语的产业如语音识别、人机对话、普通话测试、语言矫正等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这些都促进汉语与网络同步发展,也促进了汉语的产业化。

2.网络语言推动了汉语国际化

近几十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国内面向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国外“孔子学院”的纷纷设立,都极大地推动了汉语文化的传播,扩大了汉语文化的影响。网络语言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在国际上传播推波助澜,使汉语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促进了汉语的国际化。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1.网络语言给汉语言发展带来的机遇

(1)网络语言促进了汉语的发展与完善。

如今,网络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作为以网络为平台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语言新生代——网络语言,便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活力,支撑起人们的网络交际。网络新词语的出现,为汉语提供新鲜血液,丰富了汉语词汇家族,像“内卷、晒、坑爹、宝藏男孩、怼、实锤、硬核、神仙操作、解锁、国潮、C位、打call、心心念念、奥利给、雪糕刺客……”,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汉语词汇家族非正式成员。同时汉语需要与时俱进,而网络语言为汉语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资源与途径,为汉语注入新的活力,使汉语的表达方法与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2)网络语言为汉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网络词语生于网络,长于网络,它们通常是在传统汉语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字母、特定字符等形式构成,为传统汉语的字、词赋予了新义。换句话说,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汇集了广大网络民众的智慧,体现在网络语言多样的表现种类与形式上,也体现在网络语言更为灵活的创造和使用过程中。语言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而灵活、自由的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汉语言的表达形式与规则,为汉语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3)网络语言提高了人们汉语学习的兴趣

网络语言与社会发展同步,是人们对自身和社会生活的感受与体验的传达[6]。如网络热语“蓝瘦香菇”源自于青年男女在失恋过程中出现的“难受”“想哭”的情绪;再如“吐槽”指在同伴或朋友面前说实话,揭他们的短处或痛处,倾吐不满,类似于戏弄和开玩笑。还有网络热词“囧”,其创造来自人在尴尬时的面部表情,生动的“囧”字增加了文字的趣味性,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有趣。以“囧”字为主题的《人在囧途》《车在囧途》《泰囧》《港囧》《囧探查过界》等一系列影视作品,通过片名就能够直观体现作品的叙事中心。再如“人从众”,把假日出行,人山人海的状况形象地表现出来,很有感染力。当前,中小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其文字、文学基础薄弱,学习难度较大,一部分人甚至产生了对于汉语学习的厌倦、排斥。而网络语言的使用能够提升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在学习中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网络语言给汉语发展带来的问题

(1)网络语言的多元化给青少年汉语学习带来负面效应

网络语言打破了传播学中交际双方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单纯区分,网络信息具有多元化、多样性、碎片化特征,传播过程具有动态的发散性,缺少过滤;人们的网络交流在汉语言文字运用上通常需要更加简洁的表达。基于此,网络语言才能够广泛普及,也导致多种低俗、恶俗、非主流的不良信息侵入到线上线下语言中。这些信息对于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语言学习及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形成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何让规范的网络语言成为青少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传播正能量的用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网络语言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破坏了汉语的规范性

个性化与多样化是网络语言的独特之处,但对汉语的规范性也造成一定的破坏[7]。有的网络词语为求异、求新,甚至故意使用错别字,对语言运用产生误导。像“泥们、社死、碉堡了、面基、直男癌”等网络词语,不但在一些青少年的口语中出现,还常出现在考试、作业、作文等正规文本的书写中。用新异的网络词语代替正规的汉语词语,对汉语的规范性无疑造成了破坏。

(3)网络词语词意的转变弱化了人们对汉语的感知能力

汉语博大精深,多义词、同义词、同音词都很常见。当一个词语“网络化”以后,其意义与用法可能与传统解释大相径庭。随着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很多网络词语让人很难从字面上理解,甚至误解,这就弱化了人们对汉语的感知力。如“欧气”(指有钱人或是运气好的人所散发出的气息)、“舔狗”(指那些在感情生活中明知道对方不喜欢自己,却不顾一切去讨好对方)等词语。

三、对待网络语言的策略

网络语言作为汉语的特殊组成部分,对于汉语的健康发展既有正向的推动,也存在负面的弊端。因此,对待网络语言应该有相应的策略,那就是审慎地观察,客观地分析,慎重地使用。

(一)学习、使用网络语言,充分发挥网络语言对汉语的补充作用

网络语言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非主流的,它为人们交际与交流开辟了新途径,运用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对网络语言,人们需要先学习再应用,了解其含义、用法,使用时,注意适时、适地、适度,既要发挥其生动性与趣味性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汉语自身的规范。特别是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区分网络语言与规范语言,区分不同性质的网络词语,要教他们学会如何使用网络语言,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

为更好发挥语言交际工具的作用,维护和保持语言系统的规范是必要的。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提出,“要引导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这种规范应重在引导,从基础做起,提高广大民众的语文修养,让人们学习、掌握规范的语体,学会运用适合题旨情境的修辞,感受汉语汉字的优美和典雅。

(二)在日常交流与书写中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应选择有“度”

这里的“度”主要是指在日常交流与书写中对网络词语选择的适度,过犹不及,其标准应该是:使用那些具有交际价值、积极向上的网络词语;避免使用不规范、粗俗、庸俗、低级趣味的网络词语。

不规范的网络词语主要体现在:

(1)改变现有字词的形、音、义关系或语法结构的,如“XX控、恐龙、P民、Q姐、Q民、社恐、壕、666、八力、木油、帅锅”等[8]。

(2)无中生有造新词语,如“冲鸭、么么、7饭、直男癌、白富美、人艰不拆”等。

(3)夹杂使用图形、符号、外来语等,土洋结合,如用“∶)”表示开心,在汉语动词后加-ing表示进行时,用“hold住”表示坚持做某件事等。

(4)网络与计算机术语的中文翻译问题,缺乏统一的标准,民间往往会使用一些“俗”的翻译,如“E-mail”译为“伊妹儿”,“download”译成“当”等。

以上种种都需要在言语交际和语言教学中加以规范与引导。

恰当地选择与使用网络语言,有利于发挥网络语言的优势,形成对现代汉语的有效补充,促进汉语的良性发展。

(三)提高网络语言质量,促进汉语的发展与完善

加强对网络语言传播方向的引导,切实提升中国网民的网络文化修养。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舞台,但网络世界非法外之地,自由也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和规则。必须禁止在网络平台中用不雅、粗俗的语言发布信息、发表评论;禁止使用谩骂、诅咒等用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9];对具有负面感情色彩、违背传统文化禁忌、反映社会丑恶现象以及不健康思想观念等的网络语言成分应杜绝使用,以净化网络环境、维护语言健康。

提高网络语言的质量,使其成为现代汉语发展与完善中最具活力的资源,为汉语注入时代的元素,才是语言发展的正道。

四、结语

网络语言已然成为人们网络交流不可缺少的通用工具,作为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新兴语言形态,其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一种特有的文化形式。作为文化现象,其发展引人关注,特别是语言学家的重视,目前为止已有六十多部收录新词新语的词典出版,其中就包含了众多的网络词语。同时,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教学中,网络语言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

网络词语的前途如何?能否被接纳、吸收,成为现代汉语词汇大家族正式成员呢?从历时的角度来看,网络词语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需要在现实的言语社会中接受检验,由时间来决定其命运,是其发展的一个规律。纵观几十年来的网络词语,相当一部分已被淘汰,成为旧词语,曾经的网络流行词语如“286(落伍)、V587(威武霸气)、PMP(拍马屁)、ZT(转帖)、神马(什么)、老大(常被众人吹捧,又常被众人暴打的人)、粽子(间谍)、蜡笔(笔迷)、玉米(愚蠢迷)、机器帽(机器猫)、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韩流(来自韩国的流行文化风潮)、翠花上酸菜、顶你个肺、都是月亮惹的祸、我爸是李刚”等,现在已很少出现。当然,也有一部分网络词语已经进入普通话词汇行列,被纳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中,如“晒、怼、秀、扁、潮、酷、黑、雷、萌、糗、宅、赞、达人、恶搞、发飙、愤青、暖男、土豪、搞怪、放电、悲催、白板、版主、菜鸟、给力、灌水、养眼、粉丝、优盘、秒杀、吐槽、脑残、小三、型男、蚁族、抓狂、晕菜、月光族、见光死、人肉搜索、PK、RMB、QQ”等,将来也一定会有其他网络词语“转正”。

猜你喜欢

汉语词语语言
容易混淆的词语
学汉语
找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我有我语言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