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工科高校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2023-01-24刁嘉程

大科技 2022年48期
关键词:工科育人文化

刁嘉程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1 时代背景

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文化育人既是高校的本体功能,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做好文化育人工作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高度重视文化育人的时效性和落地性,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指明方向。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交流,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我国迈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需立足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围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需要,积极探索文化育人的科学实践路径,全面提升高校文化育人成效。

目前,部分工科高校由于受学科研究领域的局限性、文化建设理念不健全、市场经济功能“外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育人方面存在顶层设计上“重管理轻育人”、育人理念上“重功利轻价值”、育人主体上“有参与无合作”、育人机制上“重传统轻融合创新”等问题[1],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因此,紧跟时代要求,探索工科高校文化建设新发展,开创文化育人新机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挖工科高校文化铸魂资源,努力厚植工科人才培育沃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助力新工科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工科高校建设的应有之义。

2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概念

文化育人,顾名思义就是用文化涵养心智、涵育德行,其本质上是实践过程,是将优秀文化与先进文化通过教育引导、环境熏陶、活动锻炼与实践体验等内化到人的灵魂深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2]。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需肩负文化育人的时代使命。文化育人是高校一项特殊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其在价值引领、责任意识培养、精神培育、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就是充分运用各种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培育时代新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过硬文化素养的青年人才。

3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意义

高校文化育人有着深刻的内涵。高校文化育人的概念就是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功能,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引领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将学生培养成能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可从价值维度、目标维度、时间维度及实践维度这四重要义全面理解新时代工科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意义。

从价值维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与国人的共同价值追求,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为高校的文化育人事业提供了源头活水,也指引着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核,新时代工科高校落实文化育人更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言行,引领校园文化创作,营造积极健康的高校育人环境,做到立德与树人相统一。

从目标维度看,工科高校文化育人应树立以下重要价值目标:首先需积极提升工科高校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让“树真人”的思想基础更加坚实;二是教育引导工科高校大学生深植文化自信,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3];三是持续增强工科高校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素养,牢固树立科学的价值追求,完善自身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从时间维度看,当前工科高校应把建设以育人为核心的新文化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也是工科高校文化育人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奠定了坚实基础,给工科高校营造了积极的文化育人环境,高校文化本身也是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社会思潮跌宕起伏,新思想新观念对高校文化建设造成不小冲击,而工科大学生由于学科建设局限和市场经济功能“外溢”影响,容易缺乏价值判断和人文精神。工科高校文化育人必须取长补短、去粗取精,融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学生,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新工科人才。

从实践维度看,需准确掌握高校文化育人的特点,即育人方式的潜隐性、育人过程的协同性、育人效果的长效性。高校文化育人不局限课堂教育、理论灌输等显性教育,更适合运用具备潜隐性的教育手段如文化活动、环境设施、典型选树、网络媒介、校风学风等育人于“无声”;工科高校需协调各方教育力量、各种育人要素,使其相互配合、同向同行;高校文化育人是一项长期任务,需经过系统规划、长期熏陶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挥影响,进而外化于行、指导实践。

4 工科高校文化育人的痛点及其成因分析

4.1 对文化育人的认识不够深刻,参与度不高

工科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往往会突出专业特色,对文化育人理念和内涵把握不够清晰明确,容易重科研、轻素质,重知识传授、轻文化传承,把文化育人与开展文化活动简单等同起来,对文化育人建设不够重视,文化底蕴不足;另一方面,工科大学生作为文化育人对象兼参与主体,受当前多元文化冲突加剧、科技理性不断膨胀、市场功利导向日益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缺位等影响,对文化育人参与缺乏热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知不足,难以成长为适应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

4.2 文化育人路径不清晰,缺乏顶层设计

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科高校应立足学校特色在做好系统规划、顶层设计的同时,探索建立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当前,部分工科高校存在组织体系不完备,缺乏顶层指挥和统筹协调;制度体系不完善,运行机制不畅通,育人主体在“全员育人”中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文化育人合力;评价体系不清晰,缺乏有效评价标准;保障体系不到位,建设经费不足,人员配备不够等现象,影响了文化育人的实效。

4.3 文化育人特色不鲜明,不能彰显时代性

工科高校的教育目标需培养满足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文化育人就必须融合新工科人才发展需要和高校学科性质特点,构建具有鲜明学科文化、工科特色的大学精神。另外,新时代赋予工科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新任务与新使命,部分工科高校缺乏对生源特点的精准分析,在紧扣时代需求、拓展育人路径等方面缺乏思考,指导思想不够创新、形式不够丰富、内容不够丰满、素材不够充裕,未能与时俱进。

4.4 理论与实践的联通不够顺畅,成效不明显

文化育人应将持续推陈出新的先进文化作为基石,实施科学性与人文性兼备的实践体验,以增强说服力,引领高校青年学子在深入生活、深入社会的实践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当前部分工科高校在以文化人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实践内容不够丰富、优质资源尚待开发与共享、体验方式不够深入等不足,亟需打通“最后一公里”。

5 探索构建工科高校文化育人的优化路径

5.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明确育人方向,确保文化育人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内容,就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基石,以革命文化为有力支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所有精神财富,同时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综合文化。工科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挖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意义、不断凝练文化成果,解决工科大学生人生理想和价值信念层面的方向性问题,形成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和不竭动力,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切合学科文化、具有品牌优势的文化内容体系。这是优化工科高校文化育人的基础。

5.2 以党史学习教育引领育人格局, 确保文化育人的厚度

教育除了要明确“培养什么人”,还要明确“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始终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高校党建在文化育人中的引领作用。当前,工科高校文化育人建设应把握党史学习教育这一重要契机,以学思悟践党史为抓手,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大力推进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开设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打造党史育人新格局,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行、坚定信仰,引导工科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强化文化自信,为工科人才立根铸魂。

5.3 以课程建设夯实育人基础,确保文化育人的精度

要发挥好第一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充分挖掘工科院校和学科专业本身蕴涵的育人文化元素,如校训校史、学科发展体现的科学求知、严谨踏实、大胆探索等人文素养和工匠精神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事迹案例和精神宣扬,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有机融合,打造具有理想厚度、人文温度和专业特色的学科文化。此外工科高校还要强化人文学科的建设,合理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兼具的时代新人。

5.4 以校园文化丰润育人体系,确保文化育人的温度

要创建特质鲜明的校园物态文化,强化校园建筑的文化意蕴,合理布局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工科高校自身特点和价值目标进行命名,构建校园内丰富多彩的场域文化,让校园里的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都能教育人、涵养人[5]。要繁荣校园精神文明,工科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精神、原创文化、校史校训等的凝练、创新及宣传,通过课堂渠道、校园横幅标语等环境渲染、网络宣传等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同时要将文化育人实践融入丰富的校园活动中来,如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技能竞赛中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文化节等增强工科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体悟,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在志愿服务、科技下乡、参观红色基地等了解党史国情,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6],工科高校要找准自身特色和育人目标,打造“一校一品”文化育人品牌。

5.5 以整体部署多维协同创新育人模式, 确保文化育人的力度

高校应当统一部署学校文化育人工作,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在坚持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优化顶层设计,探索构建多主体联动、全领域推进、多平台协同、具有完善运行机制的工科高校文化育人长效体系。多主体联动即理顺各育人主体统一共识、统筹联动的组织机制,形成学校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专业教师、辅导员队伍、党团支部、社团组织及其他教育管理人员协同合作的育人合力;全领域推进即工科高校要结合课程思政开展全学科育人与创新课外实践活动育人,校内外资源联动开拓文化育人渠道,实现工科高校“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全领域文化育人;多平台协同指线上线下多载体互动,突破传统课堂和实体环境的局限,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优势,推广文化育人的共识和受众范围;此外,还需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评价文化育人成效,完善和健全激励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确保高校文化育人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构建工科高校文化育人的长效体系。

猜你喜欢

工科育人文化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年味里的“虎文化”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