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双区”驱动背景下城市文明新典范
——以深圳市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为例

2023-01-24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粤港澳大湾

杜 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1]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深圳新文艺组织大量涌现、发展迅速,新文艺形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文艺人才群体初具规模、表现活跃,深圳正在成为中国文艺发展与文艺人才建设的前沿城市,同时也正担负起时代发展所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深圳应重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力争早日建成一支高水平的文艺人才队伍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城市文化事业,打造与“双区”驱动这一新的历史使命相匹配的城市文明新典范。

一、时代命题:“双区”驱动呼唤深圳成为城市文明新典范

当前,深圳正处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历史黄金期与重要发展机遇期。新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对深圳提出了构建“城市文明典范”的新命题,进而对深圳城市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

(一)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建设寓于现代化城市建设之中。文化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繁荣的标准不仅仅在于物质文明的繁荣,更包括文化艺术活动的繁荣。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在关于城市建设思想中提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3]可见,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绝不仅仅停留在让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方面有更好的体验,也包含在精神文明特别是文化艺术方面有着更为丰富的摄入。

深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建设及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城市建设水平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物质文明发展成果突出。根据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2022年发布的《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估报告》显示,深圳市城市建设水平已超过北京,位居全国第二。然而,与领先全国的城市建设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相比,深圳的文化建设工作亟待加强。2021年深圳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500亿元,尽管同比增速超过15%,但文化产业生产总值仅占全市GDP的8%左右。[4]可见,深圳在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与文化发展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不匹配与不平衡的矛盾。

培厚城市文化底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一座新兴城市,与其他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老城相比,深圳的城市文化底蕴显得较为不足。在华顿经济研究院公布的2022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深圳的硬经济指标排名第3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而其软经济指标却位列第13名,远落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①该榜单以上年度GDP总量排名前110位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年度入围城市,按照其硬经济指标(权重0.618)和软经济指标(权重0.382)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取前100位作为年度百强城市。硬经济指标由GDP、储蓄和财政组成,软经济指标由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组成。各单项指标分值由其总量分值(权重0.5)和人均量分值(权重0.5)综合而成。这对深圳这座城市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深圳也有着其他老城、老区所不具备的特有的优势条件,如历史遗留问题较少、城市规划不必过多考虑老城改造、较少顾忌历史遗迹保护的问题等等。

(二)“双区”驱动提出“城市文明典范”新命题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深圳城市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5]可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提出,特别在湾区文化建设方面对包括深圳等在内的城市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对深圳提出建设“城市文明典范”新要求。对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深圳城市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对深圳城市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更加侧重于城市文化建设“标杆”和城市文化建设“典范”方面。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深圳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特别是在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上要将深圳建设为“城市文明典范”,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

“双区”驱动对深圳城市文化建设内在要求的辩证统一。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布局,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时代使命,都对深圳的文化艺术建设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且其内在要求既有相对独立的内涵意蕴又有辩证统一的有机联系,其联系在于:只有将深圳城市文化建设水平打造为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的典范和标杆,才有可能使其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一道共同促进整个大湾区文化的共建、交流与融合,进而促进湾区文化的整体性繁荣发展。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是有机的辩证统一。

二、人才破题:深圳高水平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势与不足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文艺人才队伍,是创建“双区”驱动背景下城市文明新典范的核心,是破解时代命题的关键之策和重中之重。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沿城市,在40多年来的发展中聚集了国内外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具有文艺人才数量众多、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人才平台建设日臻完善的优势。同时,受文艺人才门类发展不平衡、原创水平和市场经营能力有限、高层次人才与领军人才仍显匮乏等因素的制约,一支高水平文艺人才队伍的打造尚需久久为功。

(一)建成一支高水平的文艺人才队伍是构建城市文明新典范使命的核心

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是城市文艺事业发展的核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资源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一支高水平的文艺人才队伍是一个现代化文明城市文化艺术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6]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7]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亦不外乎于此。

打造一支高水平“文艺深军”是构建城市文明新典范的破题之本。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文艺人才队伍对于打造深圳文化强市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城市文明新典范的“破题”之本。首先,从人才对文艺发展的作用来看,高水平的文艺人才队伍能够提高深圳文艺的发展质量,引领城市文艺事业发展方向,有助于提升城市文艺整体发展水平;其次,从文艺人才对社会的价值来看,一支高水平的文艺人才队伍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有助于引领健康的社会风尚,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则可以通过将文艺与互联网、科技、金融等市场要素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等等。

在“双区”驱动背景下,深圳积极做出了回应,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寓于推动城市文明典范建设的过程当中。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并进一步提出“必须打造一支紧跟时代背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艺人才队伍”,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贯彻到“双区”建设中。

(二)深圳建设高水平文艺人才队伍的优势

文艺人才数量众多。深圳飞速发展的文创产业催生了数量庞大的文创人才,他们是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基础。深圳目前有超过130家境内外上市文化企业,超100万文化从业人员,活跃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会展等各个行业;基层个体文艺者体量更为可观,“几乎涵盖各文艺门类,包括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音乐制作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8]此外,各文艺家协会也初具规模,据深圳文学艺术网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深圳市文联拥有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等12个文艺家协会,共有会员9638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017人、省级会员2540人。①该为数据来源于深圳文学艺术网, 数据引用时间为2022年11月18日。

文艺人才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文艺人才队伍同样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文艺人才正在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为文艺建设工作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据数据显示,在深圳市、区文联系统会员中,30岁以下会员占比达16.3%,其中区文联系统30岁以下会员占比超过20%,体现出文艺人才队伍年轻化的特质。②同上。

文艺人才平台建设日趋完善。在落实“文化立市”“文化强市”战略的过程中,深圳市委市政府相继通过多项举措推进人才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其中在人才认定与引进标准方面,先后颁布了《深圳市人才认定标准(2015)》和《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2016年)》,分别针对海内外文艺人才的引进明确了具体标准与途径;在具体平台搭建方面,深圳市按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规划建设了一批文化艺术院校,如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艺术学院、深圳音乐学院等。此外,深圳还在支持文化产业建设、支持文艺人才创业创新等方面分别出台了具体政策。

(三)深圳高水平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

文艺人才门类发展不平衡。尽管当前深圳市文艺人才规模庞大、门类广泛,但同时也存在着各门类人才队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整体来看,深圳文艺人才队伍在文学、音乐、影视、舞蹈、美术等优势门类表现得相对整齐、内部艺术分工齐全,在曲艺、杂技、艺术与文艺评论等弱势门类则表现为相对匮乏甚至人数稀少,就更谈不上内部艺术分工的问题。当然,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深圳所处特定地域与特殊历史传承有关,要加以解决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原创水平较低与市场经营能力有限。目前,深圳市原创文艺人才队伍的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这既表现为原创水平整体较低、发展不平衡,也表现为文艺人才市场经营能力的相对不足。当前,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总量较大,但大多数文化产业从业者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链中低端,中高端创意人才占比不足三分之一,且绝大多数都属于美术门类,其他门类则相对不足,发展不平衡。同时,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文艺工作者通常表现为专业水平较高但市场经营能力相对有限,使得大量的原创文艺产品不被市场所认知,市场回报率较低。

高层次人才与领军人才仍显匮乏。目前,深圳文艺人才队伍中高层次人才与领军人才数量仍较为匮乏。数据显示,在深圳市文联以及深圳各区文联下属文艺协会的28096名会员中,国家级文化艺术人才仅为1762名,占比6.27%,省级会员3909名,占比13.9%;拥有硕士学历人数3165名,占比11.3%,拥有博士学历人数280名,占比1%;拥有正高和副高级职称人数分别为520名和931名,占比分别只有1.85%和3.31%。①该数据来源于深圳文学艺术网, 数据引用时间为2022年11月18日。高层次文艺人才和领军文艺人才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文艺事业建设和发展。

三、深圳答题:推动深圳文人才艺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圳应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和特点,以党建引领作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保障;依托大湾区区位优势打造文艺人才队伍特色;结合自身优势,塑造文艺人才队伍专长。通过一系列宏观战略和具体对策,切实推动深圳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一)以党建引领作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保障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夯实人才队伍基础。思想政治引领是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凝聚爱国奉献的文艺工作者,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学家、艺术家。”在推进文艺人才素质提升工作中,深圳应注重凸显党对人才队伍的领导作用,可选派党性意识强、工作能力突出的在编干部担任文艺家协会的党建工作联络员,加强直属文艺家协会的党建工作;由党建联络员在协会主席团会议推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一议题”制度,引导文艺家队伍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领文艺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注重基层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动向,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文艺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是关系文艺人才队伍“为谁服务”问题的关键。从深圳城市发展特点来看,一是外来人口数量众多,普通大众的文艺需求尤为突出;二是新业态、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成为活跃城市经济的一大亮点。结合上述两项特征,深圳在城市文艺事业建设方面不但应注重基层文艺工作者和一线创作工作者的作用,适时适当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增加基层文艺工作者的比例,更应在这一过程中注重以基层党建为抓手来引领基层文艺人才群体的思想政治建设,密切关注基层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动向,夯实基层人才群体的思想政治基础。

将党建引领与协会机制相融合,共同寓于文艺人才队伍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指出: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文艺家协会是文联事业发展的基石,更是文联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圳市文联领导部门应把协会基础工作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强力推动各协会主席团高标准、严要求履行好“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建立卓有成效的文艺服务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化建设,指导各协会成立专业委员会,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创作和文艺惠民活动,培育紧密团结、富有活力的文艺创作生态环境。

(二)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形成人才队伍特色

以共同历史文化基础培厚人文精神。深圳地处我国岭南文化辐射地。岭南文化是具有粤港澳地区共同的历史文化基础,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在大湾区具有深厚的凝聚力、影响力。近代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岭南文化在粤港澳三地相对独立发展,并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各自特色和多样化多元化发展特点。深圳应借助粤港澳协同发展的机遇,以岭南文化历史土壤为依托,深挖大湾区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新时代条件下新的文化理念,培育发展新型岭南文化,建设多元包容的大湾区文化,增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文化共识和基本价值认同,共同厚植大湾区人文精神,努力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人文精神支持。

以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共享。自古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中西方文化交汇交融的重要地区。特殊的历史际遇、中外文化融合程度、现代化建设进度、社会基本意识形态等缘故,使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内涵丰富、价值多元、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也为大湾区内部文化交流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深圳应抓住机遇,尽快构建一套稳定成熟的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汲取众家之所长,将三地共通的中华传统、文学艺术根脉紧密联结;同时继续与港澳开展较为紧密的文化交流合作,不断创新完善民间对外和对港澳台文艺交流机制,积极构建民间对外和对港澳台文艺交流新格局。

发挥港澳国际化优势吸引创新人才汇聚。除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自身所具有的区位传统文化优势之外,深圳还应借助中国香港与中国澳门两地的国际化优势,积极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吸引海内外创新文化人才汇聚大湾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支持深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建设国家队训练基地,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这就给予深圳“得天独厚”的人才队伍建设条件。深圳应抓住这一机遇,以兼容并包的面貌和姿态,吸引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国际文艺人才,并为之创造利于文艺创作的各种条件。

(三)结合自身优势塑造文艺人才队伍专长

开展义工志愿服务助推文艺下基层。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深圳是中国最早开展社会义工服务的城市,作为中国内地义工(志愿者)事业的先行者,深圳市注册义工目前已达3519385人,拥有团体义工(志愿者)单位500余个。①该数据来源于深圳义工网,数据引用时间为2022年11月18日。在开展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深圳可结合当前义工事业发展相对成熟、义工数量相对充足的优势,立足服务、注重实效,将提升文艺人才素养与义工服务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如鼓励和组织文艺工作者注册成为义工,参与社区文艺服务,助推文艺下基层,推动文艺紧密联系群众。同时,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活水源头,人民生活则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和宝藏,让文艺工作者在与群众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汲取文艺创作灵感,增强作品的现实感与真实感,是深圳在推进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特有的优势之一。

以国家级文艺品牌活动的引入助力提升文艺人才队伍水平。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品牌具有其独特的市场功能与效应。特别是文艺领域国家品牌的打造,由于其本身的权威性与连续性,并兼具高水平的艺术质量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更能对一个城市文艺事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集聚效应,同时也对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起到显著的效果。因此,推动国家级文艺品牌的打造对于深圳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长期优势。从实践来看,在深圳本土举办的国家级文艺品牌活动,深圳文艺人才的参展、参赛意愿更高,有利于带动深圳文艺人才积极开展创作,促进艺术家之间的思想交流,提升深圳文艺人才的艺术修养,增加深圳文艺人才的展示机会,更易于其获得在社会大众和艺术领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名家推广提升文艺人才影响力。文艺名家因其自身的名家效应与特有的社会认可度,一直以来对一个城市的文艺事业发展和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为此,深圳应继续围绕“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建设,积极协调组织人事部门将文艺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发展总体布局,着眼培育大师,打造名家,建设一支思想品德过硬、艺术水准过硬、人格修养过硬的高水平文艺人才队伍,以强大的人才队伍推动深圳文艺繁荣发展,为全市发展大局贡献文艺力量。如通过艺术家工作室、客座制、签约制、项目扶持和招聘制等形式,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到深圳采风或驻点创作等。

四、结论

总的来看,面对“双区”驱动赋予深圳构建城市文明新典范的历史要求与时代使命,深圳在高水平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并初步搭建起服务于人才队伍建设的“高配”平台,但距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还有一定差距。未来,深圳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文艺人才队伍,使深圳这座现代化创新型文明城市更加充满魅力、活力与动力,从而为深圳持续引领中国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城市文艺事业发展和现代文明建设、担负起构建城市文明新典范的时代使命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编读往来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