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部胶质瘤的诊断分析

2023-01-23李泽渊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24期

李泽渊

【摘 要】目的 分析不同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部胶质瘤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MRI-DW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MRS)检查明确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 MRS检出率为91.66%,高于MRI-DWI的7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高于MRI-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胶质瘤的诊断过程中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较高,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脑部胶质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2)24-0080-03

Diagnostic Analysis of Differ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iques for Brain Glioma

LI Ze-yuan

(Schoo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Medical Imaging,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ning 437100, Hubei,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differ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iques on brain glioma.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glio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RI-DWI) and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The diagnostic results and diagnostic efficacy of the two techniqu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surgical pathology as the gold standard.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MRS was 91.66%, which was higher than 71.66% of MRIDWI,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MR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RI-DWI,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glioma are high, and the consistency with surgical pathological results is high,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Key word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 Brain glioma;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腦部胶质瘤(brain glioma)根据恶性程度分为低级别、高级别[1]。临床认为,准确判断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临床常用方式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MRI-DWI),可对脑胶质瘤不同恶性程度的病灶信号强度进行识别,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数据支持;但在该技术的辅助下仍会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2]。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MRS)是目前临床上唯一一种无创性诊断技术,能准确观察活体组织的生化变化和代谢变化,同时对肌酸、胆碱化合物、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等脑内感兴趣区的代谢产物浓度进行测定,从而获取病理信息和不同肿瘤病灶组织的生理信息,为脑胶质瘤的诊断提供有效鉴别依据[3]。目前,医学界对两种诊断技术的临床效果和价值仍存有争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对脑部胶质瘤的诊断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诊断结果符合脑胶质瘤的诊断标准;出现视力减弱、头痛、呕吐等症状;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带有传染性疾病;伴有器质性疾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0.42±5.24)岁。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MRI-DW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MRS)检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取仰卧位,将患者头部置于正交头颅线圈内,采用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先进行常规扫描,设置其参数,T1WI(TR/TE为440 ms/11 ms)、T2WI(TR/TE为36 600 ms/85 ms),视野(250 mm×250 mm),层间距(1 mm),层厚(5 mm),矩阵(320×224);采用高压注射器进行肘前静脉注射,输注速度2 ml/s,输注0.2 mmol/kg钆喷酸葡胺造影剂;实施增强扫描,T1WI(TR/TE为620 ms/12ms),视野(270 mm×270 mm),层间距(0.8 mm),层厚(4 mm),矩阵(300×432);开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应用序列回波平面成像序列,TR/TE为500 ms/108 ms,视野(37.3 mm×18.1 mm),层间距(0.8 mm),层厚(6 mm),矩阵(128×128),弥散梯度因子b(800 s/m2),一次激励成像;在选层方向、相位编码、频率编码上分别施加弥散敏感梯度,取得DWI三组图像,将其原始数据上传后台系统,生成表观弥散系统分布图(ADC),选取肿瘤的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带、坏死部分以及侧相应部分正常脑白质内避开血管和脑脊液,划分三个上感兴趣区,获得ADC值。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取仰卧位,应用点分辨表面线圈波谱分析技术,TR/TE为1500 ms/144 ms,在平轴位T2WI或者在增强后轴位T1WI,定位肿瘤的最大实性层面,其范围主要包括健侧脑组织、肿瘤实性区域以及肿瘤边缘区,将数据上传至后台工作站予以处理,获取磁共振波谱成像代谢分布图和代谢物比率图,划定体素区域,包括相对应健侧部分和肿瘤实性部分,对代谢物的浓度进行测定,包括Cr、Cho、NAA,同时计算NAA/Cr、Cho/Cr、Cho/NAA水平。选取两名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给出准确的诊断结果。患者完成两项诊断检查后1周内开展手术,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判断脑胶质瘤患者的恶性程度。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鉴别诊断脑胶质瘤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6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低级别脑胶质瘤38例,高级别脑胶质瘤22例。

2.2 MRI-DWI、MRS诊断效果比较 MRS检出率高于MRI-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MRS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高于MRI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患者的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所不同,导致其手术的策略会根据其程度而有所不同。所以在制定手术策略辅以影像学手段,对患者病灶的恶性程度进行诊断和明确,为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具有重要意义[4]。当前脑肿瘤诊断方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诊断技术为磁共振成像技术。但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作用较为有限,不能完全反映或者准确反映脑胶质瘤的功能信息。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影像学技术得以发展和进步。目前,临床唯一一种无创诊断手段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能够在活体中对其分子弥散运动进行准确判断[5]。该技术具有较强的多参数分析能力、较强的多平面成像以及较强的软组织分辨能力,通过扫描后,能对ADC值进行准确的测定,而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程度,能通过ADC值进行准确反映。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越快,则其ADC值越高。在脑胶质瘤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能对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进行有效鉴别,准确的判断其恶性程度。研究表明[6],ADC值会因细胞间质中的亲水物质-透明质酸而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诊断技术。而除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外,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鉴别脑胶质瘤的诊断技术,该技术是以MRI耦合现象和化学位移为核心,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MRS检出率为91.66%,高于MRI-DWI的7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高于MRI-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生长过程中胶质细胞会对正常的神经元进行浸润,导致神经元代谢物质发生变化。神经元代谢物质主要包括Cr、NAA、CHo,其中CHo是参与细胞生物膜转运、生物膜构成的主要神经元代谢物质,其水平的变化不仅能够有效反映除细胞膜的转运情况,还能有效反映除肿瘤的增值情况;NAA是标志神经元处于正常状态的代谢物质,神经元遭到破坏后NAA水平降低;Cr是能量代谢情况的反映物,若Cr水平出现降低,则代表着代谢增加。一般情况下,若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则表示肿瘤的增值能力较强;若神经元的破损程度较高,则表示能力代谢程度较高。而在脑胶质瘤的诊断中,通过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进行鉴别、诊断,能有效获取神经元代谢物的浓度,即NAA浓度、Cho浓度以及Cr浓度,同时计算出Cho/NAA水平、Cho/Cr水平以及NAA/Cr水平[7]。之后,根据代谢物的比值,就能对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进行准确的鉴别和诊断。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能够通过一次扫描,就准确获取肿瘤的全部代谢信息,同时获取的准确度并不受病变内成分、病变部位等因素的影响,其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在脑胶质瘤的诊断过程中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准確度、灵敏度、特异度较高,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晓昀,常莎,黄正旺,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成像鉴别诊断脑胶质瘤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21,34(16):15-16.

[2]李鲁波,董志梅,聂素林.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波普成像在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7):21-23.

[3]武传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脑胶质瘤和脑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8):31-32.

[4]王国杰,梁日晶,刘莹,等.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对单发大脑半球胶质瘤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22,35(9):104-107.

[5]李昇霖,薛彩强,柯晓艾,等.MRI征象及表观弥散系数预测高级别胶质瘤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甲基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1,37(4):491-496.

[6]闫峰山,尤阳,轩昂,等.18F-FDG PET/CT联合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24(22):1945-1954.

[7]魏春燕,王丙聚,张利安.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11):1392-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