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3-01-23刘成家

今天 2022年23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刘成家

(会宁县第三中学 甘肃 会宁 730722)

前言

中国教育界为了推进“以人为本”的目标,正在掀起一股培育核心素养的浪潮。从新课程标要求和教科书编撰等各个方面,完全反映了高中历史文化的学科精神素养。在高中历史文化课程中,不仅要实现立德树人,而且要重视民族历史文化素质的培养,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对民族国家素养的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切实加强对家国情怀的教育,使其全面发展。

1.家国情怀内涵解读

1.1 古代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根据血缘关系为纽带存在的社会伦理关系,家庭尽孝、为国尽孝是家国情怀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先辈对孝悌一体、家国同构的个性追求。“家天下”是一种古代社会传统的结构形式,它在民族国家意识中形成了一种对君主的忠诚,而要保持一个相对安定的国家,就必须要对君王绝对地忠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在中国古代民族情感中,继承和发展其正面的理性因素。从“家”的角度,可以借鉴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品德;从“国”的角度,应该对前人的救世救民、拯救世界的责任进行继承和发扬。

1.2 现代的家国情怀

现代的家国情怀,与古代的家国情怀存在相似的部分,然而在对待家庭和国家方面,却有着巨大的差异。相对于古代的家国情怀,其现代意义在中国历史发展流程中得到持续发展。现代的家国情怀是指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影响下,个人所应该具备的人文精神,表现在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定幸福并且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国家归属感等方面。

2.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意义

在目前的社会教育进程中,通过高中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既是当今历史教育的重要目的,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培养有理想、有责任感的新一代接班人的重要需要。我国正朝着民族复兴的方向前进,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加强对青年的教育,青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所以,对当代高中生的教育教学中,加强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意识,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信念感。

2.1 弘扬传承中华文化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除了要让学生们学习历史之外,还要让他们能够从历史学角度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规律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当前的问题,同时,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且引导学生转变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家国情怀的精神修养,是一种对国家、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强烈认同和归属感;从宏观角度,家国情怀是体现一个民族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兴衰,是人们的信念和意愿。而就高中生而言,他们必须要具有承担民族复兴使命的勇气。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着深厚的民族情结,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例如,几千年来儒家文化一直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前沿,儒家文化“仁”的思想就是我国一直秉承的理念,但是其中儒家文化的包容性更能体现出我国文化具有民族性,并且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以家国情怀为基础的道德伦理文化,儒家在社会上提倡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当今社会普遍提倡的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家国情怀素养的具体体现和集中表现。在高中历史课上,通过自身的经验与体会,使学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不仅要让高中生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更要让高中生能够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作出自己的贡献。

2.2 培养高中生的责任感

高中是学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的形成、性格的建立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尽管高中生具有巨大的学习压力,不过,因为他们正处在青春成长时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也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然而也正是因为高中生这一阶段的特殊性,所以,导致他们很容易被外界的想法所左右,很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如果教师或者父母在这一时期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这样他们就很难在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上迅速而高效地完成,甚至会使他们走上歧途。所以教师以及高中生家长,要加强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高中生,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发展,这已经不是一个家庭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层面的问题。在高中生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培养,还要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敢于承担责任的使命感。

2.3 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家国情怀的内涵很多,可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合,比如乡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大公无私等等,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家国情怀。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民族精神修养,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化,它既能起到很好的道德教育效果,又能促进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全面发展。同时,高中的历史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的文化、审美和智力的发展,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原则

3.1 时代发展需要原则

目前,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年轻人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新时期的家国情怀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重视家庭、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庭作风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美德。把中国传统的家庭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老年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家庭是个体发展与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家庭,无论对个人,还是对集体,乃至整个社会,家庭都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谐的家庭使社会和谐,幸福的家庭使社会稳定,文明的家庭促进社会文明。另一方面,家庭作风影响人民作风,人民作风影响国家作风。中国人民的淳朴民风是一种精神宝库,是一种文化修养,是培育民族精神营养、培育民族精神、推动高中生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

3.2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在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的同时,还应注重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上,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所缺乏的内容与精神。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历史教学的内容,通过合作式、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将多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求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学习时期,学生的自我控制和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对事物的认识也有较好的判断依据。通过对历史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体会到民族情感的力量和功能,从而自觉地培育家国情怀,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3 依照教材内容原则

教材既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学主要基石,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应从教材的具体内容研究着手,发掘其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内容,使之与现实相结合,使教材的教学效果得到真正地体现。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对教学环节进行细致地规划,把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与高中历史知识相结合,在不知不觉中,将相关的内容渗入,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强制感,从而促使他们逐步建立起家国情怀意识。

4.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

4.1 整合教材内容,进一步探索家国情怀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基石,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因此,因此,在探究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家国情怀素养时,教师一定要以课本文化内涵为主要基础。在教学活动中,研究一种既要兼顾必修与选修、学科与社会资源、社会历史与现实情况的有机统一,同时又要进一步探索并且创新教学内容素材,使教学内容从教材中来却又能超越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改变高中历史教学的知识目标结余和能力目标教育为基础的现状,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1]。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课“鸦片战争”这一课。教师在课前引入鸦片战争的背景虎门销烟事件,并让学生进行讨论“虎门销烟为什么会引起鸦片战争?”,教师可以使用互联网视频资源,收集鸦片战争的相关视频,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鸦片战争的视频以及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实际史实,帮助学生牢记史实,激发学生心中的家国情怀。

4.2 从不同的维度设计教学,深化家国情怀

教师应从情感、理性、视野、实践四个维度来解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也要围绕这四个维度进行,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从个人的视角,去领会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得到直接的体验型感受,从个人情感角度,对自己的家庭及家乡、民族及国家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并且,在此基础上,从理性角度,对国家制度、经济建设、时代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和反思。作为一个现代公民,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需要从更大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所以,在教学中进行视域维度的设计,对于培养“胸怀天下”和“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最后,从学生的实践性维度出发,使“家国情怀”的素质教育得以真正地贯彻到实践中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4.3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家国情怀

高中生的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素质教育应以“本土化”为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中的历史人物以及发生的历史事件容易产生距离感,学生难以共情以及理解历史内涵。在教学准备环节,教师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造一个新的情景,感受家乡的情谊,感受别样的情感。对南京的学生来说,可以利用的地方资源很多,能够充分体会到家国情怀。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近代,在南京签订了我国第一个近代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也设立在南京市;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南京开展约40 天的屠杀,历史称为“南京大屠杀”,同样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二战的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也就意味着日本投降。改革开放后,南京是第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南京的历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的历史事件感受到家国情怀的内涵。

4.4 结合时事,将家国情怀融入时代精神

回顾历史的目的是认清现实,要将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基础含义和要求、习近平同志新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带领学生根据与时事的直面交流,让他们能够直面实际,跟随时代的步履,真正体会到家国情怀。

例如,教师在进行汉代丝绸之路这一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将当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话题相结合,并引领学生进行深入地剖析探究:“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对当时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丝绸之路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有哪些?”,针对以上提出的设定,使他们能从时事的综合分析中与历史相结合,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思想,增加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自信,让学生能够实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积极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为国家的振兴而奋斗。

4.5 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加深学生家国情怀培养

教育活动是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融入“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学习中。而课外实践活动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将课堂内外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在实践中认识、感受历史、以史为鉴,从而培养出一种爱国情怀[3]。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教师可以根据新中国成立为主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历史主题教育。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演讲、鼓励学生制作主题板报设计、观看新中国成立影片等等。通过这些实践,不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了新中国成立的艰辛,而且加强了高中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6 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拓宽“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的新途径

在中国现代基础教育发展变化中,将信息与学科文化教育培训课程相融合,是当前高质量教学转型的重要内涵。由于高中历史课本篇幅的限制,将数千年的人类历史浓缩成了教材,所以,教学中的历史事例常常从宏观的视角来叙述,缺乏对细节的描写,同时由于教学进度等原因,历史课很难进行大规模地扩充,这一切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影响到他们的国家情怀培养。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以网络教育平台为载体,以教材为轴,深入分析历史核心知识内涵,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相结合,丰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式[4]。

4.7 选择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相关的高考题训练学生,加深家国情怀意识

高中生家国情怀的素质教育,既要加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还要通过实际来增强高中生的认识能力。新高考的考查内容基础是立德树人,突出“家国情怀”的内在素养考查,在高考命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5]。如2022年高考历史湖南卷第十八题,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情况,通过社会主义初级建设阶段农村发展的措施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在缩小城乡差距的问题上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增强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激起学生的民族爱国之心。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应根据主干知识点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和载体,选择考题,以社会文化和情感价值观的隐性测试为基础,加强学生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素养的教育。

结论

综上所述,民族精神是我国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是中华人民的万众一心,是我们国家强大和进取的动力。其中,“家国情怀”既是新时期的发展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基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从构建爱国教育体系入手,持续探索、创新更多适合高中历史的教育方式,将家国情怀与历史教育相结合,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爱国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家国情怀(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