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走出绿色发展之路

2023-01-21漳县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林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林长绿化绿色

漳县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漳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标农业优先型、生态功能型定位,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绿化同步、生态与产业融合,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通过合力“管绿”、强化“护绿”、持续“增绿”、科学“用绿”,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转变,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一、坚持高位推动,统筹谋划合力“管绿”

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印发《漳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意见》和林长会议、信息报送和公开、工作督查、部门协作、工作通报及考核评价、巡林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将林长制组织体系、工作制度、支撑保障、考核追责等内容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努力建成运行规范、权责清晰、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林草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责任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层层划定责任范围并设置责任条款,共设置各级林长601 名,其中县级林长17 名(总林长2 名、林长15 名)、乡镇级林长179 名(乡镇级总林长29 名、林长150 名)、村级林长405 名(村级林长135名、副林长270 名),做到责任区域全覆盖,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强化落实措施。建成“管理林长、服务林长”的智慧林长综合管理平台,组织开展林长、林长办工作人员和基层“一长两员”培训14 场次,各级林长累计开展巡林10335 人次,发现整治各类涉林问题12 起。安排全县林长制工作经费30万元,设立各级林长制公示牌152 块。

二、坚持依法治理,严格管理强化“护绿”

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加强护林员选聘管理,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860 名,通过分区划片,实行网格化管理。筹资150 万元建设森林草原防火智能视频监控预警系统105 套,用于烟火智能识别、自动预警、火点定位和无线喊话。坚持林木采伐许可证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不断规范林地征收占用审核审批,近三年移送起诉涉林刑事案件12 起,全县森林火灾发生面积控制在0.09‰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8‰以下,无公害防治率在92%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坚决整改各类突出问题。坚持标本兼治,制定印发《漳县2022 年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漳县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累计排查整治生态环境问题5 个方面60 个问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编制《漳县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实施水土保持、土地复垦、泥石流灾害治理等生态工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9 平方公里。全面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推进空气质量提升行动,扎实开展锅炉燃煤、工业废气、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四尘同治”,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总天数的97%。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巡河检查,加大“四乱”整治,全县主要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标准要求,在漳河流域敏感区域建成首批“智慧河湖监管平台”,实现智慧型水务信息现代化管理全覆盖。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完成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土壤环境持续向好。

三、坚持分类施策,拓宽空间持续“增绿”

大力推进工程造林。积极推进更大规模国土绿化,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管护面积47.5 万亩,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公益林面积52.33 万亩。全力加快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进度,完成人工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3 万亩、退化林修复0.6 万亩、退化草地改良0.2 万亩、草原围栏13 万米、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任务1.5 万亩。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加大植树造林特别是农村“四旁”植树和荒山造林力度。对各乡镇及城区绿化美化进行统一设计指导,确保在城区绿化、面山绿化、廊道绿化中,体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处处见景”。实施林业草原重点工程建设项目6.3 万亩、定西市秦岭西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修复项目5.3 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30.37 万株、通道绿化111.2 公里,城市生态加密和景观提升栽植乔灌木27.8万株,种植草花3.2 万平方米。大力实施生态项目。抢抓“黄河”战略、“双碳”战略实施机遇,谋划生态修复、污染防治、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高质量发展、水利5 大类重大项目161 个128.5 亿元,总投资93.31 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强力推进定西市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项目,已完成投资1.03 亿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绿化的发展势头基本形成。

四、坚持生态优先,盘活产业科学“用绿”

发展生态旅游。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以创建5A 级景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谋划打造串联贵清山、遮阳山、县城的全域旅游大环线1 条,打造对内纵横交错、对外互联互通的精品旅游小环线3 条。谋划总投资18.2 亿元环线项目30 个,加快推进贵清山旅游度假区、北沟寺藏羌村寨、遮阳山康养体验区、丝路牡丹文创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度。发展林下经济。注重生态林业与经济林业齐抓共管,大力发展以特色经济林果为主的绿色富民产业,累计种植优质核桃5 万亩,打造油用牡丹基地5100 亩。成功移植驯化野生淫羊藿、试点种植2000 亩,完成种子田2000 亩,推广林下种植8000 亩。保护发展沙棘林30 万亩,荣获“中国沙棘之乡”荣誉称号,实现生态建设由单纯的生态效益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转变。发展绿色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立足生态和绿色,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川河经济,以绿色有机、节水优质高效为方向,打造有机中药材、高原夏菜、淫羊藿等6 个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和9 个千亩连片示范基地,建成食用菌产业基地8 个,全县菌菜种植面积达到12 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9 万亩。大力发展畜草产业,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5 万亩,畜禽养殖场(合作社)达到81 家,带动发展养殖大户1600 家。

猜你喜欢

林长绿化绿色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达川区
绿色低碳
安徽省林长制条例
朱屺瞻《绿化都市》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鸡奶奶”的五世同堂
绿化贪官“吃”工程不嫌其小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