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的风俗

2023-01-20高晶雪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刻纸闹元宵风俗

文题在线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大手导写

本單元习作,同学们既可以介绍家乡的风俗,也可以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一次经历。

一、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

有的风俗历史悠久,相应的活动也十分丰富。本单元习作,我们要注意抓住重点,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老舍先生着重描写除夕、初一、元宵节这三个时间点的内容,这三天人们的活动最能体现春节独特的习俗,所以详写。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如何判定详略呢?根据我们想要重点表达的内容来决定。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大家了解这种风俗,就可以重点介绍风俗的内容或活动形式;如果主要目的是想突出风俗的历史底蕴,可以重点介绍风俗的由来;如果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对风俗有更深入的认识,可以重点介绍风俗蕴含的文化内涵,揭示风俗背后的价值并写出自己的思考。以清明节为例,若想呈现清明节的肃穆庄重,可详写扫墓祭祖、禁火冷食的习俗。

二、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

“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与“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不同,它重在叙事,重在写经历,所以我们要梳理出时间、地点、人员、活动过程、自身感受,按一定顺序串联起来。

不着痕迹,穿插资料:习作当中也要穿插有关风俗的资料,如来历、寓意、传说、历史故事……我们不能把这些历史资料生搬硬套地写进作文中,而应该把资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如何把这些材料自然地穿插到习作中呢?这就要请出我们的老朋友——过渡句。在《藏戏》中,马晨明用这句话“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引出下文资料。我们也可以用过渡句承上启下,如“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这样一来,穿插资料不着痕迹,水到渠成。

点面结合,展现风貌:只写“我”一人参加时做了什么,很难呈现家乡风俗的整体风貌。这时,就要关注参加风俗活动的其他人的表现。以“逛庙会”为例,写一写演员和观众整体的精神面貌,再多着些笔墨对突出的人员进行细致的刻画。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环境描写,烘托风俗活动的气氛。

表达感情,打动人心:说风俗,谈家乡,绕不开一个“情”字。我们写家乡的风俗,就是透过风俗描写家乡,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写家乡的历史文化,抒写我们对家乡的自豪、眷恋……在写作时投入真挚的情感,写出自己的感受,我们的作文就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

小手练笔

闹元宵

◎谢政言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在我的老家福建,元宵节的风俗别具一格。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元宵节当晚,街上的店铺或居民家中都会准备几盏灯笼。有嫁娶的人家也会给亲家送莲花灯和送子观音灯,预示着一对新人早生贵子。

傍晚时分,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上街赏灯。街上处处张灯结彩,嬉闹声不绝于耳。整条街道充斥着节日的气氛。各类灯悬挂在店铺上,有栩栩如生的动物灯;现代气息浓厚的广告灯;象征吉祥如意的荷花灯……新颖别致,造型美观。除了这些比较常规的种类,还有泉州特质与众不同的刻纸灯,工艺十分精湛。匠人用刻好图案的纸板拼接而成,在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一盏精致的刻纸灯就做成了。这些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真是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呀!

泉州闹元宵还有妆人、戏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演员化妆成古戏中滑稽形象的人物,俗称“妆人”。这是一场娱乐狂欢,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有“陈三五娘”“骑驴探亲”“白蛇传”……演员和观众载歌载舞,热闹极了!

家乡的元宵节既热闹又别具韵味。

拜 神

◎郎智涵

大年初二,天蒙蒙亮,我睡眼惺忪地提着装满食物的篮子,跟在手拿鞭炮、香烛等祭祀品的姥爷身后去拜神。

穿过一片竹林,我们来到专门供奉土地神的寺庙里。听姥爷说:土地神是神仙体系中最底层的群体,和老百姓走得最近,香火也最为旺盛,几乎遍及乡野。人们对土地神的崇拜实际上来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

土地公土地婆都披金戴银,慈眉善目地端坐着。四周弥漫着浓浓的香火之气,是香烛烧尽散发出来的独特味道。姥爷燃了香,让家中小孩聚在神坛前,郑重地递给每人三支。我小心接过,学着姥爷虔诚的样子,双手合十,对着土地神鞠了三个躬。抬眼时,看到几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走来了。他们开始烧香拜神。满头银丝的老人们自顾自地燃起了火烛和香,粗糙的手紧紧地捏着三支细细的香,摇晃着拜了三拜,嘴里碎碎地念叨着。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的刻痕,都在此刻安静地舒展开。因为有他们,庙里的檀香更加浓郁了。

父亲开始放鞭炮。片刻间,噼里啪啦的声音叫醒了乡村的清晨。

姥爷和几位老人的神情十分安宁。我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土地和土地神有着最真挚的感情。或许这就是拜神的意义:感谢土地神多年来的眷顾,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但站在庙里的孩子只有我们几个。另外几个老人孤身前来……

老师总评

谢政言向我们介绍闹元宵的风俗,从历史、赏灯、文艺活动三方面展开描写,重点描写赏灯部分,内容详略突出。在这部分还介绍了刻纸灯的做法,是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元宵节的热闹和韵味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间。遥郎智涵记录和姥爷一同拜土地神的经历,运用过渡句把资料自然地插入习作中,并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老人上香进行细致的描摹,由此让读者感受到老人对土地的感激。结尾的留白引发读者的无限思考。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六·13班学生,指导并置评:高晶雪】

猜你喜欢

刻纸闹元宵风俗
猜灯谜闹元宵
闹元宵
刻纸——指尖上的传奇艺术
溱湖刻纸
闹元宵
张灯结彩闹元宵,火树银花不夜天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饶凯玉 宝安刻纸画艺术第一人
《红楼风俗谭》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