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欧盟经济不容乐观

2023-01-20魏城

财经 2023年2期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终端

魏城

2023年伊始,便传来令人高兴不起来的消息。世界银行在其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大幅下调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从2022年6月预计的3%下调到当前的1.7%。

而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展望也不容乐观: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将在2023年出现负增长,这其中包括欧盟的两大经济体:德国(-0.3%)和意大利(-0.2%)。

能源危机短期难以缓解

在欧盟诸国看来,2022年对经济影响最大的,就是俄乌冲突以及因俄乌冲突而严重恶化的能源危机。

不同的欧盟国家应对能源危机的策略有所不同,在新旧年度交替之际回顾整个2022年,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采取不同策略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说,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的2021年,欧盟进口的全部天然气中近一半来自俄罗斯,但不同国家对俄气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波兰、芬兰、斯洛伐克因地理位置接近俄气的供应管道,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天然气;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在2021年进口的天然气中,有一半来自俄罗斯,而雇用了30多万人的德国化学工业,更是一直把天然气作为原材料来使用;俄气斷供也沉重打击了其他一些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占比较高的欧盟国家,如意大利(天然气占40%)、荷兰(37%)、匈牙利(33%)、克罗地亚(30%)等,当天然气价格飙升到历史高位时,这些国家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其中,有些欧盟国家在寻找其他来源的天然气方面动作更快,效果更好。意大利就是一个例子。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不久,意大利便积极地去阿塞拜疆、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购买液化天然气,尤其是阿尔及利亚,距意大利就隔了一个地中海,海运液化天然气非常方便。

与德国过分依赖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不同,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欧盟国家因为有陆地上固定的液化天然气“再气化”终端,所以在迅速转换到购买液化天然气方面有着捷足先登的优势。

所谓的“再气化”,就是指把液化的天然气重新转换为气体的过程。

至于那些没有陆地固定终端的欧盟国家,则转向建设海上浮动终端,因为建设海上浮动终端比建设陆地固定终端费时较少。德国在这方面走在前面:德国计划建设五个海上浮动终端,最近竣工了其中首个浮动终端,如果这五个浮动终端都能投入使用,那么,德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能力将属于全欧最高之列。紧随其后的是希腊:希腊也计划建设五个海上浮动终端,若能如愿,希腊将成为东南欧诸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中心。

问题在于,即使所有计划筹建的浮动终端都能如期投入使用,卡塔尔、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也需要至少两年才能增产液化天然气。在此之前,原来过于依赖俄气的欧盟国家,仍然会面临能源价格的上行压力。

为了缓解飙升的能源价格对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影响,多数欧盟国家都采取了补救措施,或是限制价格升幅,或是直接补贴能源用户。法国和西班牙在限制价格升幅方面做得比较好,德国则在补贴方面领先其他欧盟国家。

据报道,截至2022年11月底,欧盟各成员国已经颁布了超过150项措施,用以缓解俄乌冲突和对俄制裁给本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所有这些应急措施的总资金池加起来超过5255亿欧元。

与此同时,随着对俄制裁和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给欧盟各成员国自身带来的经济影响不同,欧盟内部在对俄制裁上的政治态度分化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难以达成统一意见。

电力市场改革艰难启动

目前来说,欧洲西北部的天然气储存已经超过95%,理论上可以支撑到2023年3月,但是接下来,欧盟长期的能源改革才刚刚开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电力市场改革。

与2021年初的价格相比,如今欧洲电力和天然气的最高批发价格飙升了15倍之多。目前欧洲主要依靠从美国或亚洲转运而来的液化天然气来替代原先的俄罗斯管道天然气,成本急剧攀升,而俄气断供造成的空缺,很难在短时期内由核能或水力风力发电来弥补,即使部分欧盟国家重启煤电也远远不够。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经承诺改革欧洲电力市场,以帮助降低因天然气价格飙升而被推高的电价。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也表示赞成改革电力市场定价机制,以抑制电价飙升。

冯德莱恩指出,欧盟国家飞涨的电价暴露出当前电力市场设计的局限性。

欧盟的电力市场改革,其目的是强行让电价与天然气价格脱钩,实现发电商利润“再分配”,从而抑制电价飙升。

目前,欧盟委员会讨论的电力市场改革方案,大致可归纳为三条路径:一是为天然气价格设置上限;二是拆分欧洲电力市场;三是征收超额利润税。

但欧洲大学学院的让-米歇尔·格拉尚教授认为,电力市场改革并非解决欧洲能源危机的灵丹妙药,因为单靠电力市场改革并不会减少欧盟国家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他建议,欧盟电力市场改革除了实现短期目标,还应促进欧盟向清洁能源的转型。

能源密集型产业转移

能源价格飙升,自然推高了欧盟诸国和欧元区整体的通货膨胀。尽管欧元区的通胀率从2022年10月的10.6%的历史高点回落到12月的9.2%,但经济学家们表示,现在宣布控制通胀的胜利还为时过早。

2022年全年,欧洲央行连续加息四次。12月中旬,欧洲央行把利率从1.5%上调到了2%。该行行长拉加德承诺,在2023年2月和3月至少还会有两次幅度为0.5个百分点的加息。

欧盟委员会在2022年11月11日发布2022年经济展望(秋季)中表示,在不确定性增加、能源价格压力高涨、家庭购买力下降、外部环境走弱和融资条件收紧的情况下,预计欧盟、欧元区和大多数成员国将在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陷入经济衰退,而且经济活动收缩的势头会延续到2023年一季度,欧盟和欧元区2023年全年的经济增长可能只有0.3%。

展望2023年,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对欧盟国家来说,能源市场在新一年的走势,将会仍然像2022年一样具有挑战性,投入的成本则会在多年内保持高位,这将使欧盟的一些行业失去竞争力,导致这些行业流失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

这个挑战对德国来说尤其严峻,因为德国许多行业严重依赖天然气的使用,如果德国难以找到其他来源的足够的天然气,那么,德国的这些行业就有可能在全球失去竞争力,德国可能因此陷入“去工业化”的困境。德国政坛人士对本国经济前景更为悲观。2022年圣诞节前夜,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沃尔夫冈·库比茨基在2022年12月24日表示,如果德国继续走目前的道路,不能妥善地应对持续的能源危机,德国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功能失调、破产的国家。

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无疑将會重塑全球供应链和产业布局。

欧盟的一些产业因能源危机失去竞争力,却给其他地区和国家带来了机会。

价廉质优的俄气断供,而其他来源的能源又一时难以补足能源缺口,导致一些欧盟能源密集型企业把产能转移至中国,以享受充足、低廉的能源供应。

例如,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2022年10月表示,将在欧洲市场永久缩减生产规模,并在中国扩张产能。此前,巴斯夫2022年9月曾高调宣布,在中国投资100亿欧元打造世界级化工基地。

对于欧盟化工厂商来说,来中国建厂生产,既能逃脱本土运营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而中国也能提升自身在化工产品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可谓双赢。

不过,欧盟国家产业转移的最大获益者,其实是美国。

欧盟能源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环境急剧恶化,给了美国趁机“挖墙脚”的机会。就在越来越多欧盟企业因能源危机而被迫关闭的时候,美国却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利诱欧盟企业到美国建厂。

例如,总部设在卢森堡的全球最大钢铁制造商之一安赛乐米塔尔宣布,由于电力成本飙升,公司决定削减它的两个德国工厂的产能;另外,因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投资的一家生产热压块铁的工厂业绩超过预期,加上当地能源价格非常有竞争力,所以,公司决定扩建这家位于美国的工厂。

再如,荷兰化肥公司OCI也在2022年9月宣布,将扩大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合成氨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和丹麦珠宝商潘多拉(Pandora)也在早些时候宣布了赴美扩张的计划。

当然,让欧盟国家加速“去工业化”进程的原因,除能源价格高企,还有欧盟日趋严格的监管制度、进口碳税等因素,这些情况都导致了企业经营成本的提升。

据美国著名投行杰富瑞(Jefferies & Company)的估计,欧洲十分之一的粗钢产能已闲置;所有的锌冶炼厂都限制生产,一些冶炼厂已经关闭;一半的原铝产能也已关闭;70%的化肥工厂已经停产。

曾经是人类工业化进程始发地的“老欧洲”,在21世纪20年代前三年运气不佳,种种因素导致了“去工业化”进程加快,新一年的经济前景则布满了重重阴霾。

猜你喜欢

液化天然气终端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我国天然气真的供大于求吗?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