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志育智:教师职业信仰的时代内涵*

2023-01-20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立德信仰

陈 滔 娜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8)

经济发展与全球化推进所带来的复杂环境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难题。一方面,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带来过多的不确定性,病毒疫情,气候多变,战争突起,夹杂着冲突与误解、联盟与孤立、发展与落后;另一方面,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充斥在各类网络平台,当下学生又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每天的学习与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如何去辨是非、识真假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学生可能会迷茫无措,甚至误入迷途。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是直接的应对者,作用与责任并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1]由此,需要重新审视教师的信仰,重新审视教师信仰的时代使命。

一、立德树人:教师职业信仰的指向

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着向年轻一代传递知识、启迪智慧的使命。不论是作为教育作用发挥的主体,还是参与教育过程的引领者,教师这一职业身份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首先,教育的本质在育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说文解字》对教育词源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2]4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大家所熟知,“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在提醒人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通过教师来完成,仅仅有知识不足以让教师完成育人的责任。不论是教育的词源含义,还是教师的表述,都特别指向智和志。长期以来,教育追求善,善是人们的价值观,是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应将学生培养为善的人。教师既要教书也育人,是教书和育人的统一。“青年是性格养成的阶段,年轻人很容易接受环境的影响。难道我们应该听任下一代听取别人随意杜撰的故事,从而给他们的心灵留下有悖于我们初衷的思想吗?”[3]37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育过程必须谨慎。对于教师来说,明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育人信仰,是职业发展的航标灯。正如一名医生,他必须有正确的健康概念和健康信仰,才能从事医生这一社会职业。教师的教育信仰与教育的育人本质相关,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都围绕教育来展开,目标是培养有知有德的人才。

其次,教师是以育人为志业的职业。教师是以知识为媒介、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履行自己的教书育人责任。经由教师的教育职能,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得以延续,人类的文化得以保存,历朝将尊师重教视为社会文明的象征,启民智、开民心。教师主要通过教学来完成育人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通过相应的教材内容,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教学达成育人的目标。教师以育人为志业还可以通过教育管理、教育服务等来展开,时时处处都可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每一堵墙都可说话,都在育人。马克斯·韦伯在讨论以政治为业的议题时认为一种是“为”政治而生存,一种是“靠”政治而生存[4]51,可以被理解为前者是信仰,后者为职业,人们常常是两者兼而有之,是职业与信仰的并存。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谋生职业、一份学术事业,也是一种教育信仰,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信仰,以人才的培养来推进国家的发展为信仰,育好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其职业的必然信仰。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能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育的技术而已。”[5]44因此,“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6]。坚守以育人为志业是教师的职业身份标志。

最后,立德树人是教师的职业信仰追求。信仰是人们生活的内容,能够支持人们克服困难去追求幸福。“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上,几乎无处不在,每一个人都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信仰,恰是支持人们获得幸福感,从而能够生活在社会集团中间。”[7]412信仰与人们的认知理解相关,与人们的生活阅历相连,与社会现实密不可分,“信仰的养成,主要的是基于具体的生活、行为、经验和阅历,而很少出于抽象的理智的推论”[8]92。教师需要相应的教育认识,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思考,需要研究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形成自己正确的教育信仰,并在教学活动中坚守。教师的信仰生成是植根教育的实践,积极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思考如何帮助学生纠错,如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陪伴着学生成长,思考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这些教育实践都会强化教师的立德树人教育信仰。

对于教师来说,立德树人的教育信仰,是教育活动的指示灯,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教育家杜威在他的研究中书写出他的五大类教育信仰,其中在“学校与社会进步”信条中提出,“我认为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我认为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的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专门从事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谋求正确的社会生长”[9]15。教师这一社会群体独特的价值追求和价值使命使得这一职业表现出独特的社会意义,“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10]。可以说,教师的职业与教师的信仰追求关乎个体的命运,关乎民族的希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10]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立德树人,这是教育的目的和教师的信仰指向。

二、价值追求:教师职业信仰的核心

学生的培养需要知识技能,需要价值引领,这是由个体的社会性和教育目的性所决定。教师价值引领的信仰追求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一,对教书育人的追求。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作用所在,教师首先要热爱教书育人这一工作,相信每位学生可教可育,教书为手段,育人为目的,通过知识传授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年轻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工作义务所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做到“为人师表”,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1]。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信仰核心,教育人,培养人。

教书育人落实到立德树人上,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立德”是指培养确立崇高的思想品德,强调的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树人,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强调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性。“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6]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职责是教师信仰的内核。

其二,对精深专业知识的追求。专业知识是教师的职业条件,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先有一桶水,学高才能为师,精深专业知识才能科学地授业解惑。所谓术有专攻,知识精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要求,“学业精深是治学的标志”[12]121。精深的专业知识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传道的工具,对知识本身的逻辑分析和对知识体系的科学构建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生长性理解,获得对社会的理解、个体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的理解,进而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核心知识体系,有其独特性和创造性。

教师对精深知识的信仰,促成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做到以知识逻辑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带给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获得感。

其三,对价值追求的执着。价值取向是个体成长的方向,个体发展需要社会性,个体进入社会需要社会化的过程,理解并遵循社会的规则和价值原则。“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13]87个体经由教育的过程,将理解和掌握整个人类的价值内涵。价值追求与价值教育是教师取得社会合法地位的重要依据所在,承担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素养教育,基于此,可以理解,对价值追求的执着是教师职业信仰的定力和内生力,学校教育也将如何引导学生在每个关键的成长阶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视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于每个人,每个学生来说,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非都是深奥的飘浮在空中的幻影,而是实实在在的价值取向性问题。其中稳定的人生价值追求一旦形成,便成为‘个性’的核心,也就难以改变。不仅支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评价,而且将对自己的一生发生深刻影响”[14]24。学生的成长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这一价值引领的责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明确这一教育的职责与职业信仰指向。教师于学生,教书育人,既要教,更要育,教是手段,育是目的。

三、引志育智:成为教育信仰的践行者

教育会受到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也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立德树人信仰也因此常常面临困境和不断受到挑战,如何坚守自己的职业信仰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知而行之,知行统一,以职业信仰为动力,成为引志育智的行动者是教师职业信仰的实践要求。

第一,专业发展,德智并行。教师职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通过系统的学术知识训练,既需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也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技能知识,还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有个形象的说法,一切知识懂一点,某点知识懂一切,虽说不是特别严谨,但也能说明知识是教师获得专业身份的重要条件。国家对准备选择教师为职业的人选进行相应的职能考核,颁发教师资格证书,进行职业的许可授权。教师是一项专业性工作,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在于育人的职业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提出:“教学是一种公共服务,它要求教师通过努力而持续的学习掌握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工作还要求对所教学生的教育和福利负起个人和集体责任的意识。”[15]23专门性知识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师需要有开阔的知识视野,不止于当前的知识学习,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地不断接受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育智,在教育服务中以德育德,在教育管理中以理服人,这是知识专业性的思想魅力所在。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无知即无欲”,没有教学,没有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人就没有手段使内心的原始兴趣转化为实际行动[16]132。专业知识的不断输入与学习,达成可持续的专业发展,以专业发展促职业信仰。

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满足个人对知识的好奇,更是承担着教师职业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知识来教学,以教书来育人,达成“教育性教学”的基本逻辑。教育过程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功能,教学也是达成德育目的的手段,知识在其中起到中介或桥梁的作用[16]12。德智并行以专业知识为前提,专业发展,德智并行是教师职业的日常方式。“一个人有了某种知识,必定有某种信仰与之相依随。假如一个人毫无所知,则他将毫无所信。盲目的信仰依于愚昧的知识。知识空洞者,其信仰必渺茫;知识混淆矛盾,必与信仰的杂乱反复相依随;知识系统,则信仰必集中;知识高尚,则信仰也必随之高尚。”[8]92教师的知识专业性与科学育人性相辅相成,立德树人。“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17]教师职业信仰的行动性指向专业精湛。

第二,育人为本,知行统一。教书育人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需要及时了解社会热点和国际环境,知晓社会的发展问题,准确找到学生的困惑点,讲好做人的价值需求,需要教师对知识本身的钻研,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

行动起来,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价值困惑、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哪些价值判断会引起学生的价值冲突,了解学生价值接受的心理机制和认知特点。如病毒与疫情、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全球变暖,都需要行动起来去做更多的了解。在大学阶段,青年大学生的思辨能力逐渐成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批判性思维力增强,纯粹举例子说道理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逻辑,教师在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机制基础上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实践,坚守教书育人的信仰。

教无止境,钻研教学内容。文道统一需要教师的钻研,需要对内容的精通,发现知识真与善的联结,真与美的互融。结合知识体系,站在学生成长的环境中设身处地去分析问题,以专业知识去解决学生的困惑,这是教育信仰的行动要求。

第三,坚守信仰,不断实践。教师的育人工作复杂多变,存在反复性,“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育人艰辛过程的生动描述。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学生人生的某段经历可能会否定一个人之前取得的进步,有时甚至还可能需要推倒重来,价值取向需要纠正。在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在困难中坚守自己的职业信仰,“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18]。学生成长路上需要教师肩负起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自己的教育信仰,以执着坚定的引志育智教育信仰指导自己的职业发展。

社会成员需要自己的身份符号、需要身份的认同,教师也离不开对教育本质的认同、对教育信仰的坚守。教师要遵守价值追求与专业发展同行,引志育智,引导学生为学与为人一致,学问与立道并行,从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收获育人的幸福体验。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立德信仰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教书育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论信仰
铁的信仰